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野生余甘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余甘子的初步研究方嘉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为大朝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主要分布南亚热带地区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以及浙江、江西、四川部...  相似文献   

2.
余甘子的应用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usemblica)亦称油柑、庵摩勒、余甘果等 ,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果树 ,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的果树之一。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 ,线状长椭圆形 ,在小枝上排成两列。春季开花 ,花小型 ,腋生 ,黄色。果实肉质 ,扁球形 ,常黄绿色 ,熟时变红色。在我国栽培利用约有 180 0年的历史。食后回甜生津 ,故名余甘子。据统计全国有余甘子面积约 13.33多万hm2 ,以选出一批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的优质新品种 ,可供人工引种栽培。余甘子具有…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又名油甘子、滇橄榄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 (油甘属 )的一种小乔木或灌木植物 ,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现已引入南非、肯尼亚、古巴、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区 ,在广东、福建有栽培 ,但在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雨养栽培至今未见报道。我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水少 ,蒸发量大 ,森林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严重。大量低山丘陵土地光热资源丰富 ,却因长期缺水…  相似文献   

4.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云 《云南林业》1995,(3):22-22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汪云余甘子(phyllanthusembicaLinn)又名油甘、滇橄榄、喉甘子等,是大截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是一种粗生易管、早结丰产的多年生果树。它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云南和...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五加 [AcanthopanaxSenticosus (RupretMaxim )Harms]为五加科植物 ,别名 :刺拐棒、老虎獠子 ,常野生于山地阔叶混交林下及林深处 ,喜温和湿润的气候 ,喜阳光、耐荫蔽、耐寒。它既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也是珍稀药用蔬菜 ,以嫩芽为食用  相似文献   

6.
1989年林业部下达亚林所“余甘子丰产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课题.经过科技人员两年多的努力,已基本摸清余甘子分布、形态特征、物候学、结果特性、生长发育周期、生态特性、品种类型、营养和药用价值、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利用技术,并对开发利用余甘子,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余甘子转录组特征进行描述,旨在为余甘子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较全面的背景信息。[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余甘子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de novo组装及聚类去冗余等处理后,再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对Unigenes进行基本功能注释、CDS预测、TF编码能力预测及R-Gene预测等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0. 52 Gb的Clean reads,Q20、Q30分别为98. 47%、95. 28%。组装并去冗余后获得76 881条Unigenes,平均长度、N50分别为713、1 257 nt。通过与NR、COG、KEGG和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比对,44 768条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余甘子转录组Unigenes根据COG功能注释信息大致分为25类;按GO功能注释信息划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47亚类;参考KEGG注释信息,可归为6大代谢通路、21类代谢途径,其中约3/5为代谢相关通路。根据以上注释结果共检测出42 953个CDS,其余未比对上的Unigenes用ESTScan预测后得到2 058个CDS。同时,预测到56个TF家族以及18种RGene。[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余甘子转录组Unigenes序列的组装质量较高、完整性较好、基因丰富、功能多样,极大地扩充了余甘子基因信息库,为今后余甘子乃至叶下珠属植物功能基因挖掘、抗性机理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惠安县余甘子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惠安县是余甘子生产区,余甘子资源极为丰富。文章对余甘子资源利用价值、用途、经济价值及开发的优劣势做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又叫滇橄榄,我省通称为橄榄。是大戟科落叶小乔木,高二至八米。余甘子在我省分布较广,产量亦高,主要分布在海拔三百至二千二百五十米的干热河谷地带。过去,这一资源不被重视,长期沉睡在山野,有的甚至作烧柴而被砍伐。其实,余甘子在我省是一宝物,它在我国被列为高营养的三个杂果品之一(即余甘子、猕猴桃、山楂)。余甘子营养价值极丰富,除含单糖、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阻断率达90%以上,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云南省余甘子居全国之首,据初步调查产量可达3000万kg,各地、州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300m范围内。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它的  相似文献   

11.
相思(Acacia Mill.)类树种(俗称相思树)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地均有栽培。相思树植株高大挺拔,根系发达具根瘤,具有耐干旱贫瘠及抗风的特性,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同时,相思树还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生  相似文献   

12.
沟叶结缕草的组织培养和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组合对沟叶结缕草丛生芽诱导、增殖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建立起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以地下匍匐根状茎的顶芽为外植株,在MS 6-BA 2 mg.L-1 NAA 0.1 mg.L-1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形成,以MS KT 3 mg.L-1 NAA 0.1 mg.L-1作为继代增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芽苗→不定芽发生→丛生芽苗速生试管无性系;以丛生芽苗基部为外植体,以MS 2.4-D 4 mg.L-1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作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苗试管无性系。试管无性系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的建立为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枫香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为金缕梅科(Haman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 L.)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树高18~20m,夏末叶片变为红、黄、紫等多种混合颜色,红叶期长,喜阳,适合酸性至中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美南部以及墨西哥、中美洲至洪都拉斯的高海拔山区,是胶合板和造纸的良好用材^[1],也是良好的造林绿化树种,很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复叶槭的茎段、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多种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叶外植体在各种培养基上均形成愈伤组织,但没有出现芽的分化。茎段外植体在多种培养基上均产生愈伤组织,但仅在MS+0.000 5mg.L-1TDZ+0.01 mg.L-1NAA培养基上出现再生芽,芽的分化率为22.8%,在MS+0.1 mg.L-1NAA上生根率为83.3%,移植后成活率为86.2%。  相似文献   

15.
乌桕茎段诱导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桕茎段诱导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萌孽条中部未木质化部分的茎段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采用含6%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与0.1%HgCl2溶液交替消毒,外植体灭菌效果好,存活率高;适合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2,4-D 1.0 mg.L-1;适合不定芽分化与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分化系数达4.68;不定芽在1/2MS+IBA 0.5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苗移栽到珍珠岩、蛭石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柠檬天竺葵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柠檬天竺葵的叶片、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茎尖诱导分化的效果较好。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丛芽分化培养,MS+BA2 0mg·L-1+NAA0 1mg·L-1;(2)继代培养,MS+BA1 0mg·L-1+NAA0 1mg·L-1;(3)生根培养,1 2MS。  相似文献   

17.
红豆树的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豆树(Ormosia hosiei et Wils)优树根蘖苗移栽促萌形成枝条为外植体进行带牙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半木质化嫩枝顶端的带牙茎段;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 0.05 mg.L-1,平均诱导率达52.05%;增殖培养阶段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2.0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18.
杂交构树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杂交构树茎段的离体培养和繁殖,探讨了杂交构树茎段萌发、分化、不定芽生长分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以优良母株的具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0.1%HgCl2灭菌12 min,成活发芽率达44%;适宜杂交构树侧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1 mg.L-1,诱导分化率为94.4%;适宜试管苗增殖和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1+GA0.2 mg.L-1,不定芽平均分化系数为3.3,平均苗高2.83 cm;在壮苗生根过程中最适培养基为1/2 MS+NAA0.3 mg.L-1+IBA0.5 mg.L-1+6-BA0.01 mg.L-1和1/2 MS+NAA0.5 mg.L-1+IBA0.1 mg.L-1+6-BA0.01mg.L-1,生根率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9.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的激素成份下,培养口红花(AeschynanthuspulcherG.Don)叶片,得出适合诱导其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2,4-D0-4mg·L-1+BA0-3mg·L-1,诱导率为60%,适合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为BA0-5mg·L-1和NAA0-3mg·L-1,其分化芽可达3~4倍。采用γ射线辐射其幼芽,辐射剂量为1-72Gy·min-1,总剂量为40~45Gy,诱变率达6%,同时对其壮苗进行生根培养,选用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BA0-3mg·L-1和NAA0-5~0-6mg·L-1,生根率100%,生根时间40d。  相似文献   

20.
重瓣非洲菊的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重瓣非洲菊幼小花托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水平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进行组培研究。结果表明 :重瓣非洲菊幼小花托在MS +BA 5 0mg·L-1+NAA 0 5mg·L-1培养基上能很好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 ,诱导率 91 8% ;MS +KT 5 0mg·L-1+IAA 0 5mg·L-1培养基对不定芽增殖效果较好 ,增殖倍数达4 4 4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1 0mg·L-1,生根率达 98%。选择河泥 +细沙 (2∶1)混合作移栽基质 ,成活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