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是气味结合蛋白家族的一种,在昆虫识别性信息素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特征、信息素分子结合及释放机制、表达时间和生理功能等,并概述了目前信息素蛋白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昆虫对气味信息素的感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触角拥有灵敏的嗅觉系统,用以感知环境中对其生存繁衍至关重要的气味信息。气味信息素经感受器上的小孔进入,与血淋巴内的气味结合蛋白结合后,导致其结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素到受体的传递。由信息素受体组成的离子通道在与信息素结合后,可以直接或经由环核苷酸途径打开离子通道,引起昆虫神经冲动,从而传递气味信号。文章介绍了昆虫嗅觉感受器结构的构造特点,总结了气味信息素与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和释放机制,说明了神经电冲动的产生过程,概述了激活离子通道的整个过程,展望了信息素与离子通道作用机制研究在害虫防治和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结构鉴定与化学合成以及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等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概况,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嗅觉系统在昆虫生存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 IRs)是昆虫嗅觉系统中重要的受体之一。IRs是一类古老而且保守的受体,参与昆虫识别酸、胺和醛等物质的多个通路,调控昆虫识别寄主、寻找产卵地和躲避天敌等多种行为。了解IRs在昆虫嗅觉中的识别机理将为害虫防控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IRs家族的嗅觉识别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昆虫触角中,位于嗅觉感器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与同源配位体相互作用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神经活动.在与气味受体相互作用前,这些疏水性的配位体必须进入和穿过含有高度聚集气味降解酶的水环境,气味分子和气味结合蛋白OBP相互作用,在水腔和感器的表皮毛壁的交界面上与气味分子结合,通过扩散穿过水腔,将气味运送到神经细胞膜受体.接收后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有感官器官接收信号进行整合,最后使效应器官产生行为反应.对昆虫感受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昆虫向化学气味源定向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向气味源定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中化学气味对昆虫的引诱过程,央化学生态学研究及高效诱捕器的设计和利用上有重要意文。本文介绍有关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视动趋风性、CNS偏转发生器、飞行不精确模型、化趋性模型、相位补偿模型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昆虫Toll受体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ll受体是昆虫Toll信号传导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员,对激活昆虫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先天免疫应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昆虫Toll受体的发现、结构和组织分布进行了概述,系统归纳总结了目前已经报道的昆虫Toll受体的功能及其所介导的Toll信号传导途径,并对Toll受体研究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述评了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将昆虫性信息素的变异归纳为组分结构,组分比例和组分滴定度等3种变异类型,阐明导致这些变异的机制包括了地理隔离,寄主差异,发育因子及遗传学根源等。展望并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昆虫访花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性状(包括花形、花色、花味和植物次生挥发性物质)、昆虫结构及生理(包括外部、内部和微观结构)以及特殊的专性传粉关系对昆虫访花的影响,从中探讨了昆虫访花的一般机制,如花的形态影响昆虫访花的难易程度;花色、花味和植物次生挥发性物质是昆虫访花的嗅觉定向因素;昆虫的外部、内部和微观结构决定其访花的选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化学手段合成桃潜蛾性信息素的技术,从桃潜蛾性信息素合成技术发展的2个阶段(外消旋体的制备阶段、手性化合物的制备阶段)及4种合成方法(5 13,6 12,7 11,8 10方法)进行了综述,展示了其最新的合成路线,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昆虫嗅觉通讯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通讯是昆虫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昆虫选择栖息地、繁殖、觅食、御敌等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的嗅觉系统,有助于阐明昆虫个体间、不同昆虫物种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了解昆虫对寄主的识别、选择机制,也可以为高效的昆虫行为化学调节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可靠的基因位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昆虫的行为,应用于许多重要的农、林、卫生害虫防治。文中简要概述了昆虫的嗅觉通讯及其研究内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昆虫嗅觉通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三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触角中3个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3个气味受体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而推测这3个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菜蛾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小菜蛾的转录组数据信息,通过对高质量序列的拼接组装、基因鉴定和功能注释,并通过Blastx基于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预测小菜蛾的气味受体候选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克隆得到3条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雌、雄成虫9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根据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得到3条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xylOR16、PxylOR17和PxylOR18(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F717601-KF717603)。PxylOR16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18 bp,编码406个氨基酸;PxylOR17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00 bp,编码400个氨基酸;PxylOR18开放阅读框全长为 1 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选择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家蚕(Bombyx mori)、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气味受体,以及已报道的小菜蛾的6条性信息素受体与1条非典型气味受体与本实验克隆得到的3个气味受体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气味受体基因与非典型气味受体和性信息素受体同源性低,而与其他的普通气味受体聚类在一起,且PxylOR16、PxylOR17和PxylOR18彼此同源性较低。半定量的结果显示,3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均在触角中表达量最大,在其他嗅觉感器,如喙、下唇须和头部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雌、雄间无显著差异。另外,PxylOR17在雌蛾生殖器中,PxylOR18在雌蛾腹中也有一定表达。但3种气味受体基因在雌、雄蛾的胸、足和翅等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鉴定和克隆了3个小菜蛾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些气味受体基因在小菜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进化树分析、序列比对和组织表达谱分析确定PxylOR16、PxylOR17和PxylOR18为3条普通气味受体,且在功能上高度分化。根据半定量RT-PCR的结果,推测这3个基因可能参与了普通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此外PxylOR17和PxylOR18还可能参与了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昆虫海藻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藻糖酶的研究进展,从对昆虫海藻糖与海藻糖酶、昆虫海藻糖酶的酶学性质与海藻糖酶基因、昆虫海藻糖酶抑制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作为杀虫靶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植物挥发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分析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贵州虫茶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虫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和室内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产虫茶昆虫种类及分布、生产虫茶的寄主植物、虫茶品种以及虫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虫茶昆虫为鳞翅目螟蛾科米缟螟、紫斑谷螟、灰直纹螟、黄环纹丛螟和织蛾科米仓织蛾等5种。其中,米仓织蛾为新发现的产虫茶昆虫种类。寄主植物为豹皮樟、红果黄肉楠、化香树和三叶海棠等4种。贵州虫茶品种主要有米缟螟豹皮樟虫茶、米缟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紫斑谷螟豹皮樟虫茶、紫斑谷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米仓织蛾豹皮樟虫茶、灰直纹螟化香虫茶、灰直纹螟三叶海棠虫茶和黄环纹丛螟化香虫茶等8种。黔北地区工厂化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米缟螟和紫斑谷螟,寄主植物是豹皮樟和红果黄肉楠;黔东南地区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灰直纹螟和黄环纹丛螟,寄主植物是化香树和三叶海棠。  相似文献   

18.
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悉生昆虫培养方法的研究发展,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害昆虫的防治引入了一个新的防治途径--利用对肠道微生物的改造和控制来防治有害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