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CHO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1型(BVDV1)E2蛋白,采用杆状病毒重组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型(BVDV2)E2蛋白,采用MDB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收获蛋白表达产物和细胞培养物,经纯化、灭活后与605佐剂混合,制备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型+2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三联灭活疫苗(E2蛋白+C1株+HB01株)。将疫苗免疫健康易感牛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牛IBRV和BPIV3中和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77以上;BVDV1和BVDV2 E2蛋白琼扩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32以上;免疫牛攻毒保护率均可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Ⅰ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在一些交通极不便利的地区,IBR病毒抗体阳性率极高。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子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出血,甚至出现坏死斑点。母牛感染后发生传染性阴户阴道炎(IVP)。也可诱生出牛传染性龟头包皮炎,眼结膜炎、角膜结膜炎、流产、乳房炎等。  相似文献   

4.
用IHA,CFT,AGP方法对玛沁地区9种牦牛病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口蹄疫为0%(0/96),牛肺疫为0%(0/91),牛白血病为0%(0/92),牛衣原体病0%(0/92),牛弓形虫病0%(0/89),牛锥虫病0%(0/93),兰舌病0%(0/90),牛粘膜病11.49%(10/87),牛传染性鼻气管炎17.53(17/97),两种病均属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5.
饶辉 《动物保健》2008,(10):24-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Ⅰ型牛疱疹病毒(BHV—Ⅰ)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脑炎等。急性BRV-I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某肉牛场新引进的犊牛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了解该病的病因,本试验采集了10份病牛深部鼻腔棉拭子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了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牛支原体(M.Bovi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溶血性曼氏杆菌(M.haemolytica)及睡眠嗜组织菌(H.somni)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结果显示:BCoV检出率为70%,BVDV检出率为30%,其余病原均未检出,表明该肉牛场犊牛的呼吸道疾病是由BCoV和BVDV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是引起舍饲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北美和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RD是由多种病毒、细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如应激、环境因素与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作者就引起BRD的常见和严重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的生物学特性、细胞感染和致病机制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该病的防制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发病情况,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牛群血清共计362 份,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IBR-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效价,评估该奶牛场IBRV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后备牛中犊牛和青年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75.00%(21/28);成年母牛中泌乳期母牛、干奶期母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46%(145/178)、95.04%(115/121)。阴性数共44 份,可疑数8 份,I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38%;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不同生产阶段牛群均可产生不错的抗体保护效果,为奶牛场防控IB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鼻唇镜纹———一种鉴别牛的新方法房慧铃编译广西农业大学530005中图分类号:S823牛的标记和识别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烙印、戴耳标等。现在又发现鼻唇镜纹可用作一种永久性的鉴别方法,鼻唇镜纹(简称鼻镜纹,以下同)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一个体都不相同。怎样印...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rhinotracheitisvirus,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IBRV具有较广的组织嗜性,在临床上常表现不同的症状。IBR能对感染牛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国际兽医局(OIE)将本病列为B类疾病,也是我国进境动物必检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瑞士奶牛首次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后的十年内,全国牛群几乎消除了IBR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全国消灭IBR的方案分为四个阶段;(1)限制牛只的交易,防制疫病的传播,通过牛群的BHV1抗体的检测评估该病存在的情况。(2)捕杀BHV;抗体阳性牛以净化畜群,(3)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和消灭HBV1贮主(如育肥肉牛),(4)实验监视方案和法律措施以确保胜利成果,消灭IBR捕杀了约5万头牛,十年中耗资近1100万瑞士法郎(SFr)。每年的维持费用大约为500万SFr.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和攻毒试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活疫苗检测免疫后牛血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体效价及其与保护效力的平衡关系。40头牛其中弱毒活疫苗免疫牛30头,对照牛(抗体阴性牛)10头,采用不同剂量免疫(10^3.5~10^6.5TCID50/mL),按抗体效价高低将实验动物分,并用IBRV LN01/08强毒株攻击,将攻毒保护结果与攻毒时抗体效价结果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IBRV抗体效价高于1:6时,疫苗免疫可以对牛产生良好的保护效力,保护率在80%以上,低于1:6但高于1:3时,免疫苗抗体阳性牛攻毒后保护率近78%。试验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活疫苗的抗体水平于保护效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强  于团  刘刚 《中国乳业》2023,(12):32-36
随着奶牛产业的发展壮大,病毒性牛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发生,且防控难度日益加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我国农牧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IBR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应加强饲养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依法依规做好屠宰工作,规范调运引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做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增加牧场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22年2月,川西北某地牦牛暴发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特征的传染病。为确定病因,对发病牦牛进行了相关病原的病原学诊断。共采集13头发病牦牛的20份病料,采用PCR方法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冠状病毒(BCo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腺病毒3型(BAdV-3)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tocida,Pm)、溶血性曼氏杆菌(M. haemolytica,Mh)和牛支原体(M. bovis,Mb)等9种牛呼吸道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20份样本中共检测出IBRV、BAdV-3和Pm 3种病原,且存在混合感染,其他病原未检出;4份全血样本中检测出3份IBRV、1份BAdV-3阳性,1份胎盘组织样本中检出IBRV阳性,8份鼻拭子样本中检出3份IBRV、5份BAdV-3阳性,2份流产中阴道拭子中检出2份BAdV-3阳性,5份肺脏组织样本中检出4份Pm阳性;进一步对IBRV和Pm进行分型鉴定,确定该地牦牛感染的为1.2型IBRV和A型Pm。结果表明,引发该地牦牛呼吸道疫病的是1.2型IBRV、BAdV-...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典型病例具有鼻黏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鼻腔流脓等特征性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因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病毒(IBRV)感染后一般发生病毒潜伏,所以鉴定阳性动物是检查动物感染状态非常有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序列,合成GH-1、GH-2两条引物,分别以IBRV的Barta Nu/67株、IBRVBK12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两株IBR病毒DNA均可扩增出362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火鸡疱疹病毒(HVT)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对IBR病毒的检出限量为104.25TCID50/0.1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牛呼吸道合胞体(BRS)病毒IgM抗体的捕获ELISA。以针对牛IgM的第一单克隆抗体用作捕获抗体,而第二单克隆抗体用来测定特异性抗病毒抗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动物的血清样品来评价这一方法。结果,用临床病症出现后5-10天的血清样品可论断出IBR和BRS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Ⅰ,BHV-1)。BHV-1基因能编码11种糖蛋白,其中gB蛋白和gE蛋白在病毒致病过程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笔者就关于gB、gE这2种糖蛋白的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影响肉用牛杂改本地牛难产率的因素周清江赵建国(五常市家畜繁育站150200)徐丙华丁立民(五常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隋振丽(安家畜牧综合站)郭艳华(民乐畜牧综合站)肉用杂交牛的难产率一般比奶用牛、奶肉兼用牛和黄牛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用大型肉牛品种公牛与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