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杏果实成熟期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仁用杏和8个鲜食杏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果实成熟期果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果肉和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根据鲜食杏品种果肉的颜色,将其分为白色果肉组、黄色果肉组和橙黄色果肉组,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肉组间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对果肉颜色与各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鲜食杏,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鲜食杏;二者间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花色苷仅分布于红色杏品种的果皮组织。除花色苷外,不同杏品种间,仁用杏品种果肉和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鲜食杏品种;同一杏品种中,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鲜食杏不同颜色果肉组间果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果肉颜色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相关(r=0.872),与果肉叶绿素、类黄酮和糖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学报》2016,(12)
【目的】探讨套袋处理对2种不同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类型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与‘天源红’为试材并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对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进行色差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样品果的花色苷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套袋能使‘红阳’猕猴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的色度角明显降低,促进中果皮绿色变淡,内果皮红色变深。‘红阳’猕猴桃的中果皮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存在,内果皮在花后70 d开始有花色苷的积累,随后出现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套袋果实解袋后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高于一直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花后100~120 d,未套袋果实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一直增加,至花后120 d达到最大,高于一直套袋和解袋果实。套袋能够显著降低‘天源红’果实外果皮的色度角,而对果肉(中果皮和内果皮)和果心色度角并无显著影响。一直套袋会阻碍花色苷在外果皮、果肉、果心中的积累。套袋果实解袋后外果皮、果肉、果心花色苷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结论】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红阳’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内果皮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能够促进‘红阳’内果皮着色,但促进强度不如前者。套袋处理对‘天源红’果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果皮,果肉次之,对果心的影响较小。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天源红’猕猴桃果实外果皮、果肉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外果皮和果肉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阻碍‘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影响着色。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熟期和果实呈色不同的2个杏品种“青密沙”杏和“骆驼黄”杏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果实与果皮中的总酚、总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以期揭示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杏果皮和果肉中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均是在果实发育前期即果实第1迅速生长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果实发育进入硬核期以后,这2种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即开始逐渐降低,至商熟期又有所升高.花色苷含量则是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骆驼黄”杏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与总类黄酮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青密沙”杏.在果实发育的任何阶段,无论是总酚、总类黄酮还是花色苷,2个杏品种果皮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果肉.由此可见,杏果实中的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品种、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色素、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花青苷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类黄酮含量有升有降,至果实成熟时降至最低点.枸杞果实成熟时其主要色素为花青苷、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胡萝卜素为1:5.46.枸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成熟时果糖、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果实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不同种类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桃不同类型果实发育的解剖结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通桃、油桃、蟠桃和油蟠桃果实发育期表皮、亚表皮和中果皮细胞的解剖结构差异,试验以同一杂交群体内的这4种类型(各2株)为试材,通过显微和超微观察果实表皮、亚表皮和中果皮细胞发育。结果表明,4种类型果实的横径发育皆呈双S曲线,果实亚表皮细胞前期变化较小,开始膨大期为盛花后42d。普通桃、油桃和油蟠桃中果皮细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持续膨大,类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蟠桃中果皮细胞在盛花后70~84d存在膨大延缓期。盛花后42~98d,普通桃和蟠桃亚表皮与中果皮细胞膨大倍数之比大于油桃和油蟠桃。分析认为,果实有毛/无毛基因单独影响着表皮细胞形状和亚表皮与中果皮细胞膨大倍数之比,而无毛基因与扁平基因共同影响着亚表皮淀粉粒数目,并且这种作用有累加现象。 相似文献
7.
桃果实发育期间几种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测定了桃3个品种发育期间几种成分的变化。不同品种果实成分变化是一致的,淀粉仅在硬核前可测到;糖类在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占可溶性总糖的90%以上。后期蔗糖急剧增加,成熟时蔗糖达到可溶性总糖的80%以上,酸以硬核期最高,果实水分绝对含量与果实鲜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内果皮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木质素沉积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熟桃‘京玉’和‘大久保’果实为材料, 测定桃果实内果皮在细胞分裂和硬核期糖的含量, 分析糖积累的变化情况; 通过间苯三酚—HCl对‘大久保’桃果实内果皮进行染色, 观察木质素沉积的进程; 应用常规戊二醛—锇酸双固定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内果皮细胞壁的发育进程。结果表明, 桃果实内果皮在花后40 d前, 细胞不断分裂增生, 初生细胞壁不断膨大, 糖的积累快速增长, 大约40 d时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量达到最高; 到40 d后, 糖含量及山梨醇代谢迅速下降。此时内果皮开始木质化, 内部逐渐呈现红色, 大约半个月后, 整个内果皮都变红, 木质素从内到外基本沉积完毕, 说明木质素沉积发生在糖积累高峰之后, 糖的大量积累为木质素前体的合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糖积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内果皮发育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幼果和成熟时较高,其它时期较低;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三者含量都是幼果时较高,成熟时最低。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虽然有所不同,但与果实的相对生长速度及花后天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所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幼果和成熟时较高,其它时期较低;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三者含量都是幼果时较高,成熟时量低。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虽然有所不同,但与果实有相对生长速度及花后天数有明显的相关关 相似文献
11.
甜樱桃红灯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及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a生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材,对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甜樱桃果肉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果实发育第Ⅰ速长期(盛花后5~15d),果肉中生长促进型激素(ZRS、IAA和GAS)含量均较高,进入硬核期(盛花后15~25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IAA和GAS均降到最低值,随果实的第Ⅱ次速长果肉中ZRS、IAA和GAS含量均迅速增加且分别出现最大值;与之相反,种子中ZRS、IAA和GAS含量在第Ⅰ、Ⅱ速长期较低,在硬核期含量最高,这与甜樱桃果实及种子的生长规律相吻合。果肉中ABA含量分别在盛花后5、15和35d出现高峰,与甜樱桃的落果(花)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ility in the fruit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physical characters of six clingstone cultivars and three breeding selections of peach grafted on three rootstocks. The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fruit weight, fruit and stone dimensions, flesh color using CIELAB color variables,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using the radical DPPH, total phenolics, ascorbic acid, soluble solids and total acid content. Fruit from cultivar PI-E45 had the highest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10.7 mg g−1 DW) and total phenolic (6.9 mg g−1 DW) content, which were up to 6.3- and 5.3-fold greater,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st studied cultivars. The highest ascorbic acid content was found in Fortuna (7.3 mg 100 g−1 FW) and was up to 1.4-fold greater compared with the rest studied cultivar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AEAC and the phenolic content was found, but not between AEAC and the ascorbic acid content. The largest fruit was harvested in cultivar Andross followed with a descending order by PI-E45, PI-IB42, PI-A37 (seedlings of Andross), Fortuna and Loadel ? Everts and Catherina ? Romea. Changes in the fruit weight were usually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stone width. The fruit and stone shape differed among the cultivars but not among the rootstocks studied. Effects of rootstock on the fruit antioxidant contents were not pronounced. Nevertheless rootstocks altered the fruit weight since in all cultivars, apart from Romea and Catherina, when grafted on GF 677 produced the largest fruit (mean 186 g) followed by PR204 (mean 176 g) and even smaller by KID1 (mean 161 g). Results from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flesh brightness (measured in frozen fruit) may suggest for more nutritional flesh and small sized fruit may contain a redder and less bright colored flesh. 相似文献
14.
15.
扁桃果实发育期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扁桃质量而了解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状况十分必要。【方法】以‘晋扁1号’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为试材,测定了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扁桃果实中总糖、蔗糖、山梨醇、葡萄糖含量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果糖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迅速增加;淀粉含量前期快速升高,后期呈波动状态,维持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和淀粉酶均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整个果实发育期表现为前期弱,后期强;山梨醇氧化酶(SOX)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前期很强,后期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淀粉酶、SOX、SDH活性与总糖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AI、SOX、SDH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由此可知花后15~45 d是‘晋扁1号’扁桃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实的发育(授粉后10~30 d)番茄红素的含量不断升高;二倍体西瓜果实前期发育较快,番茄红素从授粉后15 d开始有明显积累,授粉后20~30 d积累速度很快,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果实发育较晚,番茄红素在授粉后20 d开始明显积累,授粉后25~30 d迅速积累,含量超过二倍体。【结论】二倍体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开始积累时间较多倍体早,而多倍体后期生长势很强,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最终含量可超过二倍体。 相似文献
17.
金魁猕猴桃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机分析,在6、7、8、9、10月份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55、48、47、51、47种香气成分,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9.07%、96.33%、99.96%、99.99%、99.96%。分类分析表明,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醛类为主。其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73.26%;而醇类和醛类物质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分别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为56.5%和27.95%。此外,还检测出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猕猴桃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15 a生‘桂味’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Guiwei’)为试材,设以灌溉和水分胁迫2个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荔枝果实的大小、单果质量降低,果实发育受到抑制。水分胁迫的荔枝坐果率显著降低,同时导致最终产量的下降。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糖积累的研究发现,‘桂味’荔枝前期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主要积累蔗糖;胁迫处理的荔枝果实糖含量前期低于灌溉的,后期总糖、蔗糖及还原糖含量都高于灌溉处理的。在荔枝果实发育后期,分解蔗糖的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SS)及合成蔗糖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都为水分胁迫的高于灌溉处理的,这将有助于增加胁迫的果实库强及糖的积累。【结论】因此为使果实正常生长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果实发育前中期应保持足量均衡的水分供应,后期不需要过多水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