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6,(2):50-51
鲜食嫩姜早春促成栽培是安丘生姜栽培的一项创新技术。一是通过品种适合性试验确定了安丘黄姜这一当地传统品种最适合做鲜食嫩姜栽培,并通过改良栽培设施,开发应用了大拱棚4膜1苫的栽培模式,实现了大量鲜食嫩姜提前上市,填补了我国大陆早春没有鲜食嫩姜的空缺,满足了南、北方消费者对鲜食生姜的需求;二是该技术的应用将生姜栽培时间由210 d缩短110 d,为姜—姜、姜—葱1年2作栽培提供了充分的栽培时间,颠覆了生姜1年1作的传统模式;三是目前安丘种植面积达1 300 hm2以上,每667 m2产值达4万元左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生姜一旦遭到侵害,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最大因素。姜农在防治过程中,偏重于化学防治,不但提高了防治成本,效果却不理想,而且造成生姜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降低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出一套以农业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春生姜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不仅作为一种调味蔬菜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食用,而且还在中医、化工、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生姜产区连年种植,生长中期高温高湿,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大量发生,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为此,我所于1998年在本所蔬菜示范场进行塑料大棚生姜早熟栽培试验,结果上市时间比常年提早30天(d)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999年该技术辐射推广1000多亩(667m2),普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大部分远销浙江等地。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品种选择可根据当地消费及种植习惯选择适当品种。2…  相似文献   

4.
冬季塑料大棚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适 《长江蔬菜》2001,(12):13-13
生姜生长需温暖湿润的气候,露地栽培一般在春季栽播,夏季生长,秋季收获.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嫩姜收获上市可提前到4月份,而采用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11月初栽种,次年2月初可采收嫩姜上市,供应春节市场.栽培期间无病虫为害,可不施或少施农药,配合适当选地,合理施肥等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措施,即可达到无公害蔬菜要求的标准.重庆市荣昌县农业局、县科委和古昌镇农技站,经1998-2000年3年试验示范,都获得成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姜蒜套种的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五莲县自1990年开始改生姜一年一作为生姜大蒜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广面积已占生姜种植面积的90%以上.试验表明,姜蒜套种比一年一作生姜每hm~2增加收入5万~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姜蒜套种的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五莲县自1999年开始改生姜一年一作为生姜大蒜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广面积已占生姜种植面积的95%以上.试验表明,姜蒜套种比一年一作生姜增加收入5~6万元/k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姜蒜套种的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五莲县自1990年开始改生姜一年一作为生姜大蒜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广面积已占生姜种植面积的90%以上,试验表明,姜蒜套种比一年一作生姜每hm^2增加收入5万~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程洪花 《蔬菜》2007,(3):17-18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历年种植生姜(黄姜),面积达600余hm~2,为使生姜产量有个新突破,2003年开始将地膜覆盖技术用于生姜生产,到2006年全区覆盖面积达400hm~2。地膜覆盖对地温、生姜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以及生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形成一个更有利于生姜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据试验:应用地膜覆盖,5月份平均地温比露天栽培高3~5℃,6月份平均高2~3℃。4月15日下种,出苗时间可提前到5月上中旬,使生姜生育期提前30d左右。地表下0~15cm土壤含水量比露地含水量高40.5%。水、热条件的改善,使土壤理化性状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覆膜2个月后,地表下0~10cm土壤容重下降幅度为7.5%,土壤呈膨松状态,孔隙度增加,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姜蒜套种的生产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 ,五莲县自 1 990年开始改生姜一年一作为生姜大蒜间作套种 ,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目前推广面积达 1 0 0 0多hm2 ,已占生姜种植面积的 90 %以上。试验表明 ,姜蒜套种比一年一作生姜每hm2 增加收入 5万~ 6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营  陈建 《现代园艺》2023,(13):10-11+14
我国的农田土壤板结、黏重和涝害等问题突出,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通过研发新型增氧水溶肥技术,并在连年种植的重茬生姜地开展试验,旨在探明新型增氧水溶肥在透气性较差和土传病害土壤中的效果,为生姜高产和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新型增氧水溶肥通过根系增氧功能,有效提高了生姜长势和产量,生姜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提高,生姜产量较对照增产约10.3%,茎基腐病和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发病率有降低趋势,效果显著,可尝试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生姜脱毒、脱菌良种繁育,生姜良种的离体选育和基因工程育种,生姜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生姜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04,(4):45-45
最近菜市场大部分蔬菜价格稳中有降,但作为“边角料”的生姜却出现反常上涨,最高价已升至12元/kg,大部分在10~11元/kg。经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统计,春节以来,生姜的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市场上生姜的价格创下1992年至今的最高水平。市农业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说,生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前两年价格过低,造成生产上市量减少,今年价格回升。进入3月份,生姜的价格仍然较高,加上新姜要10月份才能上市,因此,短期内生姜价格估计不会下降,而且还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北京市场生姜每千克12元创12年最高价$新京报…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武义县采用生姜接茬青蒜一年两作栽培,早熟生姜在嫩姜芽两个姆指大时就开始采收,能及早上市,售价高,产值较高。而且大棚在夏季有2个月的休闲期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较少,可连续栽培多年。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武义县采用生姜接茬青蒜一年两作栽培,早熟生姜在嫩姜芽两个姆指大时就开始采收,能及早上市,售价高,产值较高。而且大棚在夏季有2个月的休闲期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较少,可连续栽培多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正姜芽作为四川泡菜主要原料,深受消费者喜食,近年来在四川省威远、自贡一带进行的越冬早春姜芽栽培,上市时间集中在元旦至春节前后,比传统生姜早熟栽培上市提早2个月以上,经济效益好,667m2产值达5万~7万元,发展迅速,播种面积达533.3hm2,现将早春姜芽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白肉生姜品种,如"犍为麻柳姜"、"山农1号"等。  相似文献   

16.
干燥是生姜的一种加工方式,也是生姜的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方法。目前,生姜的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种生姜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既有单一的干燥方式,如对流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又有多种方法联合的干燥方式,如微波-热风、红外-热风、真空-微波联合干燥;并分析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生姜干燥新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姜在四川省德阳市及周边地区一般为露地栽
培,4 月初播种,8~10 月收获,由于上市晚,不仅价格
低,而且价格波动大,效益很不稳定。广汉市金轮镇马
斯村自2003 年开始探索简易竹架塑料大棚生姜早熟
栽培,上市期提前到6 月20 日~7 月5 日,较露地栽
培提前上市1 个多月,因此价格较高,最高可达10
元·kg- 1,平均价格一般稳定在7.5 元·kg- 1。由于大棚生
姜的生长期避开了被称为德阳市生姜“癌症”姜瘟病
高发期的7~9 月,因此产量稳定,平均每667 m2 产
量2 300 kg,收入逾17 000 元,高者可达30 000 元。
2010 年马斯村大棚早熟生姜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14
hm2,并带动小拱棚生姜栽培35 hm2,当地生姜现已销
往成都、重庆、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18.
福安是福建生姜主产区之一,为提高生姜生产用种的质量,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在海拔400 m以上的山区建立了生姜繁育基地,为沿海平原生姜产区提供优质的种姜。种姜产量约2 000 kg/667 m2,2019年市场售价7元/kg,产值约1.4万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繁育品种、地块选择、培育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种姜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生姜生产中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反复重茬,致使生姜体内积累多种病菌病毒,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减产幅度可达30%~50%[1~2];侵染生姜的主要病毒病是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3],通过组培-热处理可以得到无毒种苗,脱毒姜种分为3代,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生产种可在生产中应用,有效期为3年,3年后需要更换1次.所以如何高效、低成本地生产生姜脱毒种苗成为大面积推广脱毒种姜生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瓜、姜争地矛盾,经试验示范,总结出大棚西瓜、生姜1年3种3收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