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物低植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酸富含磷,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但由于单胃动物缺少能分解植酸磷的酶而不能有效利用,同时粪便排泄出的磷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培育作物低植酸品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经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低植酸(low phytic acid,lpa)突变系,种子植酸含量减少了50%以上,显著改善了磷的有效利用。针对植酸的生物学和生化合成,综述了作物低植酸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以及其产生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筛选分析大豆中的植酸,研究了不同纯化分离的快速测定法。方法原理基于大豆中植酸和酸溶性磷间存在的高度线性相关关系。16个大豆定标样品的相关系数和标准差分别是0.992和0.24。对10个测算样品所进行的配对法检验表明快速测定法能够生成与离子交换法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及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其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品种间差异及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3个水稻品种米糠、糙米、颖壳、精米的植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51、9.77、1.40和0.91 mg/g,而且不同水稻品种间籽粒不同部位的植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籽粒中,米糠中植酸积累最多,其次是精米,颖壳最少。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糙米和颖壳中植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和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玉米各营养器官磷素分配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及其积累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郑单958和浚单20相对植酸磷浓度低,分别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值为56%,其中,永玉2号最高,约为62%;浚单20和郑单958较低,约为49%。不同基因型玉米各部位磷浓度、积累量与子粒植酸磷浓度完熟期存在相关性,其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浓度和茎秆、上部叶、下部叶、苞叶、穗轴、子粒的磷积累量与子粒的植酸磷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活性与水稻种子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稻品种湖大242、丙064、琼粳-2、明恢63为材料研究了植酸酶活性与水稻种子萌发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植酸酶活性的表达启动了种子的萌发,该酶在所试水稻种子中反应最适pH 5.8,其酶活性可被钙离子所激活,被葡萄糖所抑制,种子中植酸的存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一旦植酸酶活性增强,则能解除此种抑制。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对大豆中植酸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该菌株液体发酵所得到的粗酶处理脱脂大豆粉,30℃下反应90℃分钟,植酸(盐)降解率过75%,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mg/ml增加到12.1mg/ml。 相似文献
8.
植酸和氯离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原丰早为材料进行了在不同时期施用植酸与氯离子的试验。在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间叶面喷施植酸,能抑制水解酶类的活性,减弱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反应,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淀粉合成,改善稻米品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50、100 mg/kg 两种浓度的植酸,碎米率的平均值比对照低2. 8~23. 1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上升5~7个百分点;垩白等级、垩白率降低,乳白米粒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对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亦有影响。氯离子作为淀粉酶的激活剂,喷施后能抑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对稻米品质呈逆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豆食品中的植酸会阻碍多种矿物离子及蛋白的吸收,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吸收性,加工中应去除植酸。本文研究了离子交换法脱除大豆分离蛋白中植酸的方法和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了处理后大豆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透析、超滤与离子交换法进行比较,阴离子交换后植酸含量下降77%,较优于其他方法。后采用离子交换法去除大豆蛋白中的植酸,对不同树脂、不同蛋白状态及酸碱度对植酸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植酸去除的最优方案。与其他树脂相比,D201树脂对植酸的吸附率达到12 mg·m L-1,在p H7.0的条件下可将植酸含量降低到1 mg·g-1,下降约90%。制备的低植酸含量的大豆蛋白等电点向右偏移,溶解性略有下降,分散速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植酸形成与水稻籽粒充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特征及植酸合成过程中相关生化成分变化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充实度好的亚杂1号(ISHR1)、亚杂2号(ISHR2)、R198和JW21,强、弱势粒灌浆不表现两段灌浆现象,而籽粒充实度差的亚杂3号(ISHR3)和559两段灌浆现象则十分明显。孕穗期至开花期,籽粒充实度好的品种其植酸、肌醇含量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灌浆期,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籽粒充实度好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在孕穗期至开花期籽粒中植酸、肌醇含量与起始灌浆势(P0)、平均灌浆速率(RA)和籽粒充实率(GF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无机磷含量与P0、RA和GFP呈极显著负相关,肌醇含量与P0、RA和GFP无明显相关性。提出了提高水稻籽粒充实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低植酸水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生理调控与环境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或维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已成为目前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其中,通过降低籽粒中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增加锌、铁生物有效性以提升水稻营养品质,是目前水稻品质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稻籽粒中植酸合成的代谢路径、低植酸水稻的筛选及相关功能基因的遗传特点、植酸生理代谢的调控网络、低植酸水稻农艺性状劣变和生态适应性降低的生理原因、籽粒植酸合成的环境调控效应等相关研究进展。可为低植酸水稻品质改良以及栽培调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采用国标“GB-5889-86”测定麻纤维脂腊质含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麻纤维易于吸附有机溶剂,特别是在高温下可能与有机溶剂发生某些反应,致使分析结果偏低,误差较大,采用苯乙醇抽提,以蒸干过剩有机物,称取烘干后的抽提物量作为麻纤维的脂腊质含量,误差较小,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