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新境界     
2003年4月以来,为规范和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提高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全省农电企业在年度内总体实现略有盈利的目标,江西省电力公司开展了农电管理年活动。上饶供电公司按照“零库存管理,无障碍服务”的企业理念,以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三抓一创”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不断探索和提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实践告诉我们,“创一流”是县供电企业内部挖潜、规范管理、增强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是县供电企业在建设一流企业的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学习系统内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是尚未进入“一流企业”的县供电公司应重点学习的取经之道;已经进入“一流企业”的县供电公司,更面临着如何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继续合理化地运用,来保持自己“一流企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企业的管理模式经历了 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三个发展阶段。经验 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初级阶段,注重管理者的个人经 验、能力和水平,主要表现为“能人管理”、“拍脑袋 决策”;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级阶段,注重管理 手段、管理技术,强调制度化、法制化;人本管理是 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注重员工主动意识与自主管 理,强调个性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供电企业经过多 年发展,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顺利过渡, 目前,企业通过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和开展“国际 比较”等手段,加强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网改后的“四到户”管理涉及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供电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四到户”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要做好“四到户”工作,供电企业就应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四个必须”。  相似文献   

5.
继2007年第1期发展议题推出“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后,本刊编辑部又陆续收到了很多探讨精细化管理的文章,有的结合本企业的实践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论述和介绍,有的从理性认识角度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倡导和呼吁。“精细化管理”的议题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可见企业对科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和高度认同。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让我们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精益求精,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上下同欲,戮力同心,建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6.
不懈的追求     
冯义军 《农电管理》2005,(12):38-39
内蒙古九原电力公司总经理史忠孝的初衷是,做一个电力业务技术方面的“大拿”、“专家”。可自从在三产企业经理这个岗位上小试牛刀之后,他对企业的“管理”充满了乐趣,用自己的睿智先后把几个县电力公司管理得游刃有余。他至今先后担任过内蒙古三个旗县电力公司的一把手,之前他还担任过旗县电力公司下属三产企业的经理,担任过旗县电力公司的副经理,在多年的基层供电企业领导岗位上,他沿着“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这条主线,将企业管理演绎得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继2007年第1期发展议题推出“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后,本刊编辑部又陆续收到了很多探讨精细化管理的文章,有的结合本企业的实践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论述和介绍,有的从理性认识角度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倡导和呼吁。“精细化管理”的议题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可见企业对科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和高度认同。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让我们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精益求精,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上下同欲,戮力同心,建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8.
企业“软化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风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各国。创建供电企业的“软化管理”,既要考虑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形势下电力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又要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和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倡导权变观、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尊重人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任务。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明确表达了一种企业管理的“人文”力量,把  相似文献   

10.
没有文化的职工队伍,是缺乏生机活力的队伍;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近年来,江西省上饶供电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凡的业绩,“零库存管理,无障碍服务”的企业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安源 《农电管理》2008,(9):21-21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军队化”管理,虽然和严格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有一定区别,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企业因人而治所造成的各种“不规范”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达到“员工齐心协力、客户大力支持、制度执行到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安全管理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怎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山东省临朐县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平安农电。2004年,该公司被授予“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该公司先后获得“潍坊市平安示范企业”“平安临朐建设先进单位”“临朐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该公司被评为“潍坊供电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胡秀国 《农电管理》2006,(10):30-31
在供电企业内部开展企业和员工、企业管理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形成内部互惠服务,达到整体服务安全的模式,用安全文化推动人们良好安全生产习惯的形成,为企业免除后顾之忧。“内服”安全管理模式,包括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意识的内部协调、内部服务,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内部服务。  相似文献   

14.
雷鹏 《农电管理》2007,(4):38-39
作为全国实现国家电网一流供电企业“满堂红”的荆门供电公司,没有满足现状,又在管理中引入标杆管理法,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各种电力指标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肇州县电业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严守法规、争创双效、克尽责能、竭诚服务”为企业精神,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基础,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内部形成了责任、考核、奖惩“三配套”,纵包、横保、指导调控“三制约”,城乡管理“一体化”的目标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企业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省总工会、省经贸委表彰为“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被省电力公司授予“农村电网改造先进单位”、“优秀企业”等…  相似文献   

16.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推动供电企业科技进步、增加经济效益、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首要途径,采集日线损管理是当下供电所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南京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栖霞供电所精准发力,适应变革,通过采取“一二三”工作法,即推行“一个中心、二个督导、三项制度”线损管理新模式主动适应全采集、全覆盖下管理形势,实现生产、营销、线损数据的共享,使得专业协同能力提质增效,采集日线损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国清 《农电管理》2006,(11):30-30
企业管理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趋向于重心下移,安全管理亦是如此。所以,班组安全管理对企业整体安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期“安全管理”栏目组织了几篇谈班组安全管理的文章,对班组安全予以集中关注,以期引起基层企业对班组安全的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十余年的“达标、创一流”工作,电力企业坚持以“设备为基础,人员素质为保证,加强管理为关键”,全面贯彻“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思想,使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不少企业在推行管理整体优化的基础上,都能够结合本企业的特点,进行管理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管理成果。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电力企业管理薄弱,仍然是影响电力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正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建设一流企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文斌  马大风 《农村电工》2006,14(10):15-15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现如今,尽管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手段日臻完善,然而拖欠电费的现象却还是时有发生。面对供电企业要求电费当月结零,电费回收考核办法不断规范,然而拖欠电费现象又屡禁不止的客观现实,于是,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交清电费的用户,开展电活、短信或上门提醒等特别服务则应运而生。更有甚者,将此种服务“创造性”地延伸:对提醒后仍不按期交费的用户(主要是一些农村用户),索性自己掏腰包先垫上,待考核期过后再向用户收取,由此便滋生了“垫费”服务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汤宇新 《农村电工》2006,14(2):12-12
农电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受聘于当地供电企业,又不能完全脱离农业和农村;虽然是为供电企业效力的专职电工,服务对象却是乡里乡亲的“熟人圈”。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就笔者所在的供电公司,2005年重新招聘农电工111人,其中大多数是原农电管理站的职工,也有优秀村电工,还有城镇待业人员等。尽管农电工是按程序考试考核招聘的,但从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上看,并不能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部分农电工缺乏服务意识,长期养成的“电老大”思想未能从根本上肃清,甚至“吃农”、“坑农”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给用户造成损失,而且有损农电工队伍的形象。给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