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的形态、致病机理、生活习性、杀虫范围、生产事项、施药条件、施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表明粉质拟青霉菌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微生物真菌杀虫剂,值得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常用传代保藏法的基础上,进行粉拟青霉菌斜面菌种及一级固体菌种增加塑料瓶,内加2/3的蒸馏水,选用棉球塞和白橡胶塞2种试管塞并用蜡封1:7的菌种保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与水浸2种菌种保藏31个月后,水浸白橡胶塞斜面菌种培养基无干缩现象,经室内测定,其药效达80%。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粉拟青霉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肖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编号为920909—Z26)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5.
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ynaf 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相似文献   

6.
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微生物制剂实验中心与西南林学院开发研制成功的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Dickson et Fries)Brown et Smith)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杀虫剂。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用米糠进行粉质拟青霉菌产品生产的实验,结果为最适宜温度是14℃~18℃。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粉拟青霉菌在一级菌种生产过程中的培养基选择、培养时间与发芽率、产孢状况之间的关系等多项指标的试验研究 ,选择出最适合生长的一级固体培养基配方及最佳的培养时间 ,使一级固体菌种具备产孢早、产孢多、且投入二级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具备生长快速、产孢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冯玉元 《云南林业》2004,25(1):18-18
粉拟青霉是一类杀伤力强、寄主范围广的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拟青霉属真菌。粉拟青霉是云南省玉溪市北山林场微生物制剂实验中心与西南林学院近年来开发研究的新型微生物真菌杀虫剂。3年来,该产品经过杀虫试验,对松小蠹、松毛虫、松梢螟、松叶蜂、板栗象甲、菜青虫、茶粉蝶、玉米螟等多种农林果蔬害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过撒播粉拟青霉菌粉或喷洒菌液,使分生孢子与虫体接触并附着于虫体(也有的经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虫体感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孢子吸湿膨胀,长出芽管;芽管分泌溶几丁酶溶…  相似文献   

9.
对粉拟青霉菌菌株的毒力复壮技术和其复壮菌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不断的探索获得了粉拟青霉菌复壮用的Pf-Ⅱ号培养基,对其复壮菌株作室内及林间的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经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株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感病死亡率为88.5 %,比未经复壮的菌株感病死亡率48.8 %提高了39.7 %.(2)林间温度对粉拟青霉菌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但林间使用该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适宜温度为15℃~20℃;粉拟青霉菌致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的死亡率与林间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相对湿度为90 %~95 %,下限不能低于80 %;1月中旬、6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应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最佳时期.用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粉在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文家坟、火石梁子的150 hm2蠹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防治.其林分的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受害株率由防治前的32.9 %降至4.6 %,受害株减退率为86.1 %,进一步表明:用毒力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虫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二斑栗实象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1a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是防治地下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用粉拟青霉菌防治地下幼虫药效达86.9%,树冠成虫防治药效为64.3%。地下幼虫和树冠成虫防治的最佳剂量均为22.5kg/hm^2。喷施粉拟青霉菌最好选择雨后晴天无风的早晨和傍晚,防治地下幼虫喷药后应立即进行翻挖。  相似文献   

11.
23株白僵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DA与虫粉-蛋白胨2种培养基以及1%葡萄糖+7%麦皮滤液中,对23株白僵菌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落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在2种培养基上,同一菌株及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也有差异,菌丝徒长的产孢量低;不同温度、湿度下,不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率有明显差异。与其它菌株相比,Bpp、Be2、Bd5、Bbt1、Bpx2、Bpr3菌株萌发率高,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和抗旱性以及抗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近15年来白僵菌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自然筛选法、人工诱变方法、遗传转化法及基因克隆法获得优良菌株等等,指出了高毒力白僵菌菌株选育过程中存在原生质体遗传转化存在转化率低、选育的菌株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会出现退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粉拟青霉菌对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感病致死力 ,致病机制 ,致病力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研究 ,以及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二斑栗实象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菌是一种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其田间防治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平均感病死亡率分别为 77 3%和 77 8% ,说明该致病菌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受侵染的美国白蛾蛹体内分离出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并对该白僵菌菌落进行纯化,获得白僵菌纯菌落。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了在不同湿度、紫外线、营养液和培养基条件下对球孢白僵菌Bb11菌株营养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球孢白僵菌Bb11在湿度为10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率速度最高,在21h后萌发率能够达到100%;紫外线照射在30min以内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白僵菌不同工艺技术生产菌粉产孢量比较研究 ,筛选出工艺规范化生产各环节的最优组合技术参数 ,提出二级液体 (7%麦皮煮出液 )和三级固体培养基 (麦皮∶谷壳 =9∶1)及其液固接种量 (1∶1)最适配方 ,并确定前 3d三级固体开放培养发酵最适温度为 18~ 2 2℃、相对湿度为 95 %~ 10 0 % ,还总结出以二级液体振荡培养 6 0h接种 ,三级固体发酵培养 7~10d ,可获得最优质的菌粉 ,平均含孢量达 2 0 0× 10 8个·g-1以上 ,缩短生产周期 1/3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菌厂经济收益 ,为菌厂大量生产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用于防控紫薇梨象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萤火虫僵虫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菌株的孢子浓度达到10~6个孢子/mL时,对紫薇梨象的致死率为62.5%,具有成为紫薇梨象成虫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株白僵菌菌株规范化工艺技术生产菌粉产孢量比较研究,并运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将3株白僵菌菌株产品对刚竹毒蛾进行室内和林间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各菌株产品质量和毒力比较,Bpp菌株菌剂质量最好,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死亡率达96 1%~100%,LT50为3 96d,是所供试菌株产品中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的菌株,可作为开发生产刚竹毒蛾白僵菌菌剂产品的目的菌株。Bpp菌株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防治应用,菌粉平均含孢量高达2 725×1010个·g-1,平均孢子发芽率达98 6%,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