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荒漠里,凡是潜水经常通过土壤毛管上升作用于地表的地方,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表面蒸发强烈,将潜水中的盐分累积于地表。造成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改变荒漠面貌,营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是重要措施之一。在这样地区造林,必须克服土壤盐渍化的不利影响,在正确认识土壤盐分累积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选择相应的耐盐树种,采取经济有效的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陆地植被与全球变化中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引起CO2浓度升高并随0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的生长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成为陆地生物圈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外对际地植被和大气中CO2之间的关系以及陆地植被的动态与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灌丛化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选择不同灌丛化程度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并结合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灌丛化对短花针茅草原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草本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草本密度、盖度、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各层土壤容重、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显著降低,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均表现为0~10 cm无显著差异,10~20 cm显著增加,而20~30 cm显著降低。可得结论,一定程度灌丛化利于土壤养分积累,提高荒漠草原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齐联 《森林与人类》2004,24(9):34-35
在我国生态与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新疆,大部分是以黄色为基调的戈壁、荒漠板块,在沙漠漫漫的大地上,几个世纪的人们都在期绿色,人们的心中闪烁着绿色。    新疆森林覆盖率只有1.92%。在占新疆土地面积4%的人工绿洲外围,是面积更为广阔的荒漠植被带,上面生长着红  相似文献   

5.
民勤荒漠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自辉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3):26-28,49
民勤荒漠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形成了以唐古特白刺为建群种的顶极群落,其它植物种群均在衰退;降水量在现实状况下以木本植物的影响很小,对秋季短生植物影响较大,本区植被的演替趋向强旱生化。  相似文献   

6.
<正>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土壤中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在化学测定技术上,土壤全氮的测定较烦琐,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较为容易,本文是以实际测定的大量数据中,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了河北省山地土壤全氮量  相似文献   

7.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粒度组成与速效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粒径分布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以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机械组成及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被从低覆盖度到中覆盖度,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分别增加50%、66.55%,差异显著(P0.05);3种植被盖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向表层聚集,中覆盖到高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5.73%,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土壤养分与粒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植被盖度与粉粒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8。土壤粉粒与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低、地表裸露的地区极粗砂含量增加,较细的沙粒含量降低,引起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祁连山北坡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氮含量和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 cm土层在阳坡3 800 m处、阴坡3 000、3 200和3 500 m处较高,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和3 500 m、半阴坡2 800 m处较高(P<0.05);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和3 200 m、阳坡3 300和3 800 m处最高,15~3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和阳坡3 300 m处最高;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0~15 cm土层在阴坡3 600 m处最低,阳坡3 800 m和半阴坡2 800 m处较高,15~35 cm土层在阴坡3 400 m、阳坡3 300 m处较高;就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而言,0~15 cm土层在阴坡3 400 m、阳坡3 300和3 800 m处较高,15~35 cm土层在阴坡3 400 m、阳坡3 300 m处较高(P<0.05);植被对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和土壤颗粒氮含量的影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高寒草甸中较低,森林与灌丛草甸及干草原与荒漠草原中差异不显著,15~35 cm土层在森林、灌丛草甸和干草原中较高,高寒草甸中最低,森林、灌丛草甸与干草原中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 cm土层在森林和高寒草甸中较高,灌丛草甸、荒漠草原与干草原中差异也不显著,15~35 cm土层在森林和高寒草甸中较高,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中最低;就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而言,各土层均在灌丛草甸中较高,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中较低;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各土层均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最高,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中最低,森林、高寒草甸与灌丛草甸中差异不显著;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土壤颗粒氮比例和土壤颗粒氮含量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而增加(P<0.02),土壤颗粒氮含量随颗粒组分氮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土壤颗粒氮比例随土壤颗粒氮含量增加显著增加(P<0.05);祁连山北坡土壤中非保护性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中非保护性氮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 2 9年生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容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立地条件愈好 ,林下植被生长愈好 ;较低的林分密度和郁闭度 ,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 ,尤其是有利于灌木种类的生长 ;林下植被具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 ,其中灌木对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花椒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和地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论述花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土壤和地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和地势将直接影响到花椒的长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荒漠景观──北美索罗拉荒漠植物和植被掠影阳含熙索罗拉(Sonora)荒漠面积27.5万平方公里,包括美国亚利桑拿州西部,加里福尼亚州东南角,墨西哥的巴哈加里福尼亚半岛大部和索罗拉省。它是热性荒漠,大部分是海拔60米以下的低地。夏季最高平均气温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荒漠河岸林植被为对象,于2014年9月下旬在英苏断面布设垂直河道、100 m×100 m的标准地20块,形成长2 000 m的连续样带,记录标准地内乔木、灌木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冠幅、株高、胸径等形态因子,根据胡杨生物量模型和获取的灌木标准枝鲜质量,分别计算胡杨和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将标准地进一步分割为4块50 m×5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对角线两侧随机布设6~8个1 m×1 m的样方,记录草本种类、个体总数等因子,并将样方内草本齐地面刈割,获取地上生物量数据。结合样带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数据和地下水埋深数据,拟合二者之间的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与距河道垂直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均显著负相关(P<0.05),总地上生物量、乔木层和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均随距河距离增大而减少,草本地上生物量则呈“先小幅度增加后持续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样带内乔灌草总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埋深<4 m(距河0~300 m)范围内,地上生物量可达855.06 g·m-2;当地下水埋深在4~5.5 m(距河道300~1 000 m)时,地上生物量为321.08 g·m-2,减少62.45%;当地下水持续降到>5.5 m(距河道1 000~2 000 m)时,地上生物量只有110.19 g·m-2,比河道附近减少了87.11%。[结论]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同时也反映出河道作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水源控制荒漠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体现出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的特殊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主要养分元素,且N、P循环间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系统地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及其耦合关系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准确揭示土壤N、P有效性及其供应能力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和机制,对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制定科学有效的N、P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树叶中锌、镉、汞的含量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树木叶片中污染元素含量与小区环境的关系 ,并以此来判断环境质量 ,研究了香樟 Cinamomum camphora、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杉木 Cuminghania L anceolata(Lamb) Hook和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等 4个树种叶片中的锌镉汞含量 .将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中南林学院株洲校区分成 7个约 0 .1km2 的小区 ,用污染指数 IP进行判断 ,按 IP指数的大小 ,可将环境质量分成 4级 :IP<1.5 0为 级 (清洁区 ) ;1.5 0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民勤县干旱荒漠地区,对沙枣林进行了样地调查、标准木全株破坏性采样。研究了沙枣叶面积和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与树木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覆盖的L_A有290 m~2;2)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映射的L_A有115 m~2;3)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对应的W_t约200 kg(烘干质量);4)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垂直投影面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存储的W_t有770 kg(烘干质量);5)沙枣的总生物量(W_t)与树高(H)和胸高直径(D_(1.3))的平方的乘积(H×D_(1.3)~2)之间呈线性的关系,每1 m~3(H×D_(1.3)~2)对应的W_t约336 kg(烘干质量)。研究表明,可以利用下列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L_A-P_a、L_A-S_a、W_t-S_a、W_t-P_a、W_t-(H×D_(1.3)~2),以及树冠、胸径、树高等信息,估计出树冠叶面积(L_A)和总生物量(W_t),树冠、胸径、树高则可以从遥感信息中提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棚室土壤中由于盐分积聚而引起的的土壤盐渍化已成为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土壤盐渍化会降低土壤的肥力,缓冲能力和有效微生物的比例,所以对果树植株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土壤盐渍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实地察看和了解,设施土壤盐渍化后,会导致树体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品质,有的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科学阐述了荒漠植被的概念和现状特征;介绍了新疆生态环境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恢复荒漠植被对改善新疆生态环境,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科尔沁沙地南缘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30年林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地上地下生物量情况,研究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与植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立地0~40cm含水率变化不大,3种立地中林地土壤含水率最大,固定沙地土壤含水率最小,这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正相关。与20年前土壤养分情况对比,土壤全磷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