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味干酪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奶粉为原料 ,经复水、杀菌、接种等工序 ,利用乳酸菌对乳液进行发酵 ,使乳中酪蛋白凝固 ,并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再通过离心、压榨、接种毛霉 ,加糖加盐对其进行风味的调整 ,从而得到质地紧密、咸甜适口、香味醇厚的风味干酪产品。  相似文献   

2.
陈帅  陈卫  赵建  刘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43-5346
[目的]以植物乳杆菌SP-3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半硬质干酪的生产,研究SP-3对干酪成熟和风味的影响。[方法]分析原料乳和干酪的组成及微生物,测定干酪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氮(WSN)、12%三氯乙酸溶液中可溶性氮(12%TCA-S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对干酪进行电泳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添加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的正常生产工艺和产品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干酪在成熟60 d时,SP-3浓度达到最大值3.4×108cfu/g;SP-3对干酪的成熟具有促进作用,成熟60 d后,添加SP-3组干酪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干酪产品感官评定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的风味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干酪奶香风味和坚果风味的形成。[结论]植物乳杆菌SP-3对半硬质干酪有促熟作用,也有利于干酪奶香风味和坚果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再制干酪是以几种不同成熟度的天然干酪作为原料,粉碎混合后添加乳化盐及其它含乳或者不含乳的辅料,经加热熔融并持续搅拌而制得的一种质地均匀的产品。生产再制干酪的第一步是配方参数的设计,即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与添加物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能符合预期。为了能够生产出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再制干酪,科学调控包括pH值、钙含量、完整酪蛋白含量、乳糖含量和乳清蛋白含量等指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指标对再制干酪品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白牦牛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存时间和贮存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期白牦牛乳干酪的蛋白质水解程度不断增加,蛋白质网孔结构变化的同时其质构也发生变化。通过对干酪在贮存期内的咀嚼性、粘聚性、胶粘性等质构性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可得,干酪的硬度在5℃和15℃贮存温度下有极显著差异(P0.01),咀嚼性在贮存90 d与60 d、150 d的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粘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粘着性、弹性、粘聚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及感官评价得出,牦牛乳硬质干酪最佳贮存时间为90 d,最佳贮存温度为10℃,适口性最佳,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5.
科 技 文 摘     
<正>20165001干酪质构与风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罗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任发政…//农业机械学报.-201 6,47(1).-190~201干酪是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高营养价值乳制品,是发达国家的膳食主体,也是乳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干酪的质构与风味特征是评价干酪品质的综合指标,改善干酪的质构和风味,并解析其形成机制是干酪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该文通过分析原料乳质量,凝乳、成熟、盐渍、拉伸和浓缩工艺,以及低脂和低盐干酪加工技术等环节,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6.
干酪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物质的乳制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干酪这种营养健康的食品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干酪中的微生物在其生产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干酪独特的风味、质地以及功能性营养物质形成有关。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干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污染微生物对干酪生产和成熟的影响。研究干酪与微生物的关系并控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对干酪制作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高品质的益生菌发酵复合果蔬汁,对果蔬汁的发酵工艺及风味品质进行研究.通过观测发酵前后的pH值变化、滴定酸度、糖度和活菌数等因素,研究不同的发酵微生物、不同的果蔬种类和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果蔬种类和发酵菌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芒果、圣女果和胡萝卜为复合果蔬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48 h的制品pH低、酸度较高、活菌数高、感官评价结果质量最优;GC-MS风味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增加,风味较好.说明以优化的发酵工艺制备的复合果蔬汁具有感官风味较好、活菌数含量高等特点,可为发酵制品的研制及发酵果蔬汁的市场开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6株不同乳酸杆菌菌种的产蛋白酶特性,筛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利用乳酸杆菌粗提酶液37℃下对脱脂乳进行酶解,并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酶解脱脂乳中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酪蛋白(α-CN)和β-酪蛋白(β-CN)4种乳蛋白的抗原性与过敏原性,从而探讨乳酸杆菌所产酶液对脱脂乳的酶解作用以及对乳蛋白抗原性及过敏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高,2株菌种所产酶液在对脱脂乳进行酶解的过程中,水解度逐渐增大,乳蛋白的抗原性及过敏原性在酶解过程中都缓慢降低,α-LA和β-LG抗原性在酶解后期略有上升,不同菌种所产酶液对不同乳蛋白抗原性与过敏原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发酵能保留荔枝原有风味,并赋予其全新储存性能和营养价值。为拓展发酵剂资源,经MC培养基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 FJAT-54886)和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Liquorilactobacillus satsumensis FJAT-54887)。这2株菌与适合于植物原料发酵的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FJAT-54898)和类干酪乳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 FJAT-54854)进行荔枝汁发酵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类干酪乳酪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的活菌数增殖速度及最终活菌数均显著高于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和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牦牛乳硬质干酪的风味及品质,试验以水分、pH值、NaCl含量、总氮、pH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成熟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水分含量由58.23%降到53.65%,成熟前后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pH值先下降后升高,从最初的4.86升高至5.01,但成熟温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NaCl含量在成熟前期增加显著,成熟后期趋于平缓,15℃成熟的干酪的NaCl含量较新鲜干酪高0.67%;总氮含量在成熟期间由26.23%增加到32.95%,受成熟时间的影响较大,成熟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pH4.6可溶性氮含量显著增加,15℃成熟3个月的干酪pH4.6可溶性氮含量比新鲜干酪高12.19%;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受成熟时间及成熟温度影响显著,其含量从新鲜干酪的1.43%升高到成熟干酪时的10.4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增加,成熟温度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对不同发酵奶产品的产量、风味、外观和质地的影响,并阐明它对发酵奶产品生产的一些新用途.  相似文献   

13.
凝乳酶可以专一地切割乳中K-酪蛋白的Phe105-Met106之间的肽键,破坏牛乳中的酪蛋白胶束引起蛋白质凝聚,因此在乳制品尤其是在干酪加工中应用广泛。目前对牛凝乳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骆驼凝乳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介绍了骆驼凝乳酶的基因序列、蛋白结构、理化特性及凝乳机理,并将其与牛凝乳酶进行比较,探讨骆驼凝乳酶具有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干酪乳杆菌CRISPR基因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前基于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spCas9为核心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乳酸菌上的应用受到很多限制,亟待开发适合于乳酸菌的基因编辑系统。对6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的CRISPR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激活干酪乳杆菌自身Cas9蛋白所识别的PAM序列,为开发适用于乳酸菌的CRISPR/lcCas9基因编辑系统奠定基础。方法 以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6株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CRISPR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对不同菌株的CRISPR系统结构进行解析,并且对Cas蛋白以及spacer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最后对CRISPR区重复序列的二级结构以及Cas9蛋白识别的PAM序列进行预测。结果 6株干酪乳杆菌CRISPR系统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具有特征性的Cas9蛋白,并且Cas基因序列保守。预测到tracrRNA位于Cas9和Cas1之间,重复序列可以形成茎部长达7个碱基的二级结构。根据CRISPR的间隔区序列,6株干酪乳杆菌可被分为3个基因型,将间隔区逐一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6个间隔区比对上14个来源不同的原间隔序列,这些间隔序列均来源于不同质粒。干酪乳杆菌lcCas9蛋白识别PAM序列的1、3位碱基偏好T/C、A/C,2、4位碱基对G、A的偏好性比较大。结论 6株干酪乳杆菌CRISPR系统均为type-ⅡA型,Cas序列和重复序列高度保守。DR序列可以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TGMA为干酪乳杆菌Cas9蛋白高效识别的PAM序列。  相似文献   

15.
以圆二色谱、荧光光谱、浊度、激光粒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经不同pH碱溶处理的牦牛乳曲拉酪蛋白结构的变化.牦牛乳曲拉经pH 6.0~12.0碱溶,等电点沉淀所得酪蛋白湿凝块在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解形成酪蛋白胶束溶液,进行酪蛋白结构测定.结果表明:随碱溶的pH增加,酪蛋白分子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β-折叠含量先增后降,α-螺旋含量先降后增,疏水性降低,与此同时伴随着酪蛋白粒径的增加、酪蛋白体系浊度降低.碱溶曲拉酪蛋白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在胶束的二次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6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7 CFU/mL。通过向养殖水体定期泼洒不同组合方案的微生态制剂,确定了3种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7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6 CFU/mL。将最优组合微生态制剂全池定期泼洒与普通对虾养殖池的水体水质及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COD平均降解率为8%,氨氮平均降解率24.4%,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31.1%,总氮平均降解率30.1%,总磷平均降解率9.8%,养殖收益较对照组提高了18.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酸凝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质构特性各指标也优于酸凝干酪,而水分含量低于酸凝干酪;成熟90 d时,酸凝干酪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具有均匀色泽、适宜乳香味和乳酸味,但其组织状态较差,总体感官评分低于酶凝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酸凝干酪苦味值低于酶凝干酪,成熟120 d时,酶凝与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分别在428~3 908 u和1 127~9 375 u之间,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大于酶凝干酪分子量范围;酶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663~1 352 u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2 249~3 564 u时苦味值最大.【结论】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组织状态松散,质构欠佳,但色泽均匀,滋气味清淡,苦味值低;酶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出品率高,水分含量较低,质构品质较好,但苦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将PCR扩增的K99和K88-LTB基因片段串联插入到干酪乳杆菌细胞表面表达载体pL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A-K99-K88-LTB,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CICC 6 105,获得了表达融合蛋白pLA-K99-K88-LTB的重组干酪乳杆菌表达系统.重组干酪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约...  相似文献   

19.
为使模拟干酪品质更接近天然干酪,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的干酪素分别作为唯一蛋白源对所加工模拟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映模拟干酪品质的几个重要性质:pH、硬度、粘着性、融化性和拉伸性上,牦牛乳酶凝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与天然Mozzarella干酪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微观结构上,与各模拟干酪相比,天然干酪有较大的脂肪球和更致密的蛋白基质。与酸凝干酪素和酪蛋白酸盐相比,牦牛乳酶凝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的品质更接近于天然Mozzarella干酪。研究为模拟干酪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发酵乳、草莓原汁为主要营养物料,以蔗糖、酸和香精为主要风味物质,以复合胶为良好构型的质地物质,试制成了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酸甜爽口、含新鲜水果果汁和发酵乳的新型冻胶状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