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科学施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增施有机肥,高产田施有机肥3000~4000kg/667m2、中低产田施有机肥2500~3000kg/667m2.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调整好氮磷配比,适当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底肥中化肥施用量一般地块施标准氮肥25~30kg/667m2,标准磷肥30~50kg/667m2,钾肥10~15kg/667m2,锌肥1.5kg/667m2.在小麦播种时,用适量的速效化肥作种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种肥要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严格控制用量,1.5~2kg/667m2为宜,最好单独施入播种沟内,不要与种子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2.
杜明华 《科学种养》2010,(11):15-15
<正>专用小麦品质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而且还受气候、土壤和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只有采用保优综合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中的有利  相似文献   

3.
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目标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麦供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量上看 ,供求平衡 ,略有节余。从结构上看 ,低劣质小麦库存较多 ,积压严重 ,而优质专用小麦供不应求 ,总量不足。为满足社会需要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势在必行。下面就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目标及生产对策谈几点见解。1 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目标1.1 优质与高产并重。小麦优质与高产是一对矛盾 ,优质小麦发展不能以牺牲产量作代价 ,应以丰产为前提 ,以综合抗性为基础 ,以品质改良为重点 ,做到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优质与高产同步发展 ,否则优质专用小麦就失去了应用前…  相似文献   

4.
我国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两个省和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该区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据农业部统计,黄淮冬麦区现有小麦面积1466万公顷、产量6300多万吨、平均667m2产288kg,分别为全国小麦的55%、64%和115%.据农业部规划,黄淮冬麦区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93万公顷.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注意优质与高产并重,而小麦的高产优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陕西优质专用强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陕西关中和渭北麦区被国家选定为优质专用小麦专业化区,重点发展强筋和中筋小麦。强筋小麦比一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出2~5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与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从我国强筋小麦品质指标要求及陕西发展强筋小麦的优势入手,在分析影响强筋小麦品质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质强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蛋白质的社会总量,改善人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恺  许占国 《种子科技》2008,26(2):62-63
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2006—2007年,结合我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我们在贾镇进行了万亩多抗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示范,品种为聊麦18号。经过专家组测产验收,优质高效示范田1.5万亩,平均亩穗数33.3万穗,穗均粒数44.2粒,千粒重47g,平均亩产520.0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亩产380.7kg增产139.3kg,增产36.6%。  相似文献   

7.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常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庆 《种子科技》2002,20(1):15-16
近年来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许多农业技术部门、乡镇农科站也纷纷引进优质专用新品种 ,安排对比试验和示范 ,希望能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 ,笔者发现许多筛选出的苗头新品种并不适宜当地大面积种植。究其原因 ,是试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人为的偏差。那么 ,如何从众多的新品种中筛选出适宜的优质专用品种呢 ?1 当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常见问题1.1 盲目引进新品种。近年来 ,农业科研部门选育的小麦专用新品种如雨后春笋 ,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媒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小麦品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选育和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已成为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及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菏泽市牡丹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生产中,优质小麦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也逐步被广大农民朋友认识和应用.在生产中,重点应做好以下 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驻马店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坚持以引主,引育结合的途径开展小麦育种工作,尽快筛选出抗逆、丰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进而科学的认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性及其发展生产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开发利用优质专用小麦的对策,遵循积极、稳妥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原则,达到优质高产,产销挂钩,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广大种植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专用小麦聊麦1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麦18小麦是由山东省聊城市农科院育成的一个优质馒头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2号。经多年定向选择系谱选育而成,它具有鲁麦23的优点,克服了鲁麦23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抗病、抗干热风,抗倒伏、落黄好、大穗多粒、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优点。高产潜力在9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1 精细整地,适期播种 该品种对水肥要求不严格,对地域反应不敏感,适应性广。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撒施基肥,趁墒情好时深耕细耙,耕深在20cm以上。要做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高中产田施用有机肥2 000~3 000kg/667m2,标准氮肥25~30kg/667m2,磷肥50~70kg/667m2,钾肥……  相似文献   

13.
孔祥云 《种子世界》2005,(10):46-46
济麦20幼苗直立,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较窄,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数600~675万/hm^2,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42g。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然  张丽玲 《中国种业》2007,(11):11-13
对河北省1997-2006年10年间审定的22个优质小麦品种的系谱、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组合、品质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的育成是以杂交和系统选育为主,占86.4%。采用国外引进、化学诱变和衍生系选择等方法育成品种占13.6%:8901及其衍生系已成为河北省优质走骨干亲本,占育成优质麦品种的45.4%。针对我省优质麦种质资源匮乏、综合选育技术和品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综述了国内、国外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出现的问题,并对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麦18由新乡市农科所育成。2002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河南省南阳盆地组、河南省信阳稻麦两熟组区试,3组试验产量均获得第一,分别比对照增产10.9%、9.7%、15.2%,2003年参加国家、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并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该品种半冬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和加工现状 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总体现状是"量不足、质不稳不高、市场供求混乱”.  相似文献   

18.
周文富 《种子世界》2000,(12):34-35
1 选用专用型优质高产良种。根据市场需求是栽培目的。选择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良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增效措施。同时优化品种布局,优中选优,连片种植,保优势种种质资源增产强势。目前,面包专用型优势种有小麦济南17号、皖麦38、优麦3号、烟幅188等品种,饼干专用型优质小麦有杨麦8号等杨麦系列品种。蒸煮类专用小麦徐州25、陕农229等。这些良种易实现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协调,高效益种植。选用优良品种种植是提高小麦内在品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张树正 《种子科技》2011,29(9):44-45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理性的做法,加快小麦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如何能够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实用技术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及品质,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