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平均单穗粒重的关系,品种间差异明显,大穗型品种的单穗粒重有随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印单穗粒重心显著提高,但成穗率是否增加因品种而异;孕穗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超早钵育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增加1.31叶,带蘖率增加50.8个百分点,株高增加2.87cm,成苗率增加2个百分点,茎基部宽增加2.01mm,地上百株干重增加1.47g,地下百株干重增加0.77g,根长增加0.33cm,根数增加11.2条;超早钵育苗返青期提前4d、齐穗期提前4d、成熟期提前3d,每穴收获穗数增加2.35穗,成穗率增加2.56个百分点、平方米穗数增加55.95穗,穗粒数增加1.7粒,穗实粒数增加5.63个,结实率提高4.4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2g,公顷增产1662kg。  相似文献   

3.
对麦茬玉米苏玉20进行不同穗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穗肥用量对苏玉20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全生育期基本一致。随着穗肥用量的增加,株高、穗位呈逐渐增高趋势,穗长、穗粗、每穗行数、千粒重逐渐增大,每穗粒数先增加后下降,鲜果穗产量波动变化,晒干率逐渐增加,375 kg/hm2的处理鲜果穗和干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穗位高系数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125份玉米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测定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等性状指标。同时对1985—2019年可查文献中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和穗位高对单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穗位高系数对单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2)玉米株高分布在175.10~295.00 cm,穗位高在53.50—127.67 cm,穗位高系数在0.29~0.49,随着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的增加,单穗粒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株高为267.76 cm,穗位高为99.46 cm,穗位高系数为0.40时,单穗粒数达到最大值;千粒重随着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的增加先呈直线上升趋势,之后不再增加,千粒重达到最大值时,株高为292.25 cm,穗位高为80.95 cm,穗位高系数为0.50;产量随株高、穗位高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穗位高系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穗位高系数为0.4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3)对文献和本试验的数据分别进行决策树分析,结果均表明,株高较穗位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遵糯4号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秃尖、鲜穗数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商品穗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而鲜穗产量、商品穗数则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综合考虑,选择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这样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鲜食玉米遵糯4号的产量及商品穗数。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氮量和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大穗型品种超级稻龙粳21,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氮肥运用对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在氮肥115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8∶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少蘖大穗型品种龙粳21在氮肥138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的处理产量最高。空育131获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群体颖花量增加,进而产量增加;龙粳21获高产的原因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多而升高。增加施氮量使穗长增加,每穗颖花数和受精颖花数增多,单穗重、着粒密度和经济系数增大。生育后期穗粒肥适宜比例将使少蘖大穗型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群体库充实量、理论最大结实率、实际结实率、常年千粒重、实际千粒重和充实度增加。少蘖大穗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在栽培上要比多蘖小穗型品种适当的提高用氮量和增加后期用氮比例。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  相似文献   

8.
甜糯玉米鲜食商品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3414"试验设计,以甜糯玉米万糯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钾肥、密度3因素对甜糯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鲜穗粗和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增加,鲜穗粗则先增后降;当密度增加时,鲜穗产量增加,但商品穗长和鲜穗粗降低;密度是影响甜糯玉米鲜食商品性的主要风险因素;参试3因素分别与鲜穗粗、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以标准商品穗长17 cm为目标穗长,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分析,获得了万糯1号鲜食商品化最优栽培措施组合,即施用N(130.3±14.3)kg·hm-2,施用K2O(74.4±6.8)kg·hm-2,种植玉米(52 759±1 017)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大穗型和一般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田间观察试验,完成两类型(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比较的田间试验。针对多穗型在高产条件下分蘖成穗高,而大穗型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略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玉门市下西号乡的大麦上喷施巨丰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1次300倍巨丰465 kg/hm2处理的成穗数较对照增加37.05万穗/hm2、株高增加7.5 cm、穗长增加0.6 cm、穗粒数增加2.74粒、千粒重增加1.87 g,不孕小穗减少3.63个/穗,大麦产量可达到9 121.74 kg/hm2,较对照增产17.3%。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18-7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长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同氮钾水平下,施磷量与穗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较高水平的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地改善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有效穗数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穴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1.50万穴/hm2,其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可分别达8.84t/hm2和7.24t/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肥依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或器官的生长情况而异,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4个时期。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重要时期,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幼穗发育期追肥对巩固有效分蘖,促进穗粒数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光效低耗水的群体结构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内容.为此,需要明确节水高产群体的适宜调控指标.以穗叶比(单位面积穗数与上三叶总面积之比,穗/m2)为指标,在不同品种、不同灌水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群体穗叶比的变化,并分析了穗叶比与群体光合性能、水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随着灌水减少,孕穗、开花和灌浆期的穗叶比均相应增大;在限水灌溉下,随密度增加穗叶比也相应增加.不同品种的穗叶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适宜叶面积基础上,随穗叶比增加,群体中非叶面积指数(NAI)增加,冠层内光照状况明显改善,群体光合效率提高;非叶器官贮藏物质转移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穗叶比增加产量明显增加,而耗水量显著减少,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研究认为,群体穗/叶比是衡量小麦节水栽培库源关系是否协调的适宜指标.试验中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适宜的穗叶比值为230-270穗/m2.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到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同一玉米品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低,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但由于每公顷有效株数较少,土地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补偿不了每公顷穗数减少的损失,所以产量偏低。随着密度增加,个体发育虽然受到一定影响,穗粒重开始下降;但由于群体发育较好,公顷穗数增加的多,因公顷穗数多而增加的籽粒产量远远超过因穗粒数减少而降低的产量。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时,个体发育受到了严重限制,产量反而降低。76 380株/hm2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6个播种期和7个栽插密度对单季稻甬优1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15随着播期的延迟,全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穗长逐渐降低,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终造成产量随播种期延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播种期为5月10-25日的产量最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甬优15有效穗不断增加,株高、穗长、千粒重不断降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最终造成产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栽插密度以14.31万~16.67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嵇康牌复混肥,籽粒饱满,粒色明净,抗病性增强;株高、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增加,百粒重较空白处理增加2.43g,穗大粒重,增产率为20.8%;投入产出比为1∶3.51,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引黄灌区套种玉米种植密度与施N量的最佳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麦玉套种下肥、密耦合效应的研究,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种植密度60000~67500株/hm^2、施氮量337.5~450kg/hm^2是高产的较佳组合。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千粒重、穗粒数显著降低,穗长、穗粗、穗行数下降,秃尖增长,但种植密度与株高、穗位、出籽率无相关性;随着种植密度的进一步增加植株茎秆变细、变弱,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加。增施氮肥能有效增加千粒重和单穗粒数,穗长、行粒数以及株高、穗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N量在337.5kg/hm^2以上时,继续增施氮肥穗长与行粒数不再增加;施N量与出籽率之间呈正相关,与穗行数、秃尖长、基茎粗、倒折率、空秆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