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危害绵羊和山羊,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人也可感染羊口疮病毒。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自然感染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或利用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和牧场引起。  相似文献   

2.
1.病因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2.症状病羊以  相似文献   

3.
山羊关节炎—脑炎是由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所引起山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特征为:山羊羔为脑炎,成山羊为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和乳房炎。1流行特点山羊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在山羊之间相互传染发病,绵羊不感染。病羊和隐性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感染羊可通过粪便、唾液、呼吸道  相似文献   

4.
波尔山羊杂交改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6):806-806,808
为了改善金寨县本地山羊的产肉性能 ,引进了波尔山羊冷冻精液开展杂交改良试验 ,结果表明 :用波尔山羊冷冻精液配种 ,繁殖率与本地羊接近 ,并且杂交一代的初生体尺和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本地山羊。试验表明 ,杂交一代不仅能保持本地羊的优点 ,同时还弥补了母本体躯不丰满、增重速度慢的缺点。说明利用波尔山羊作父本改良本地山羊效果显著 ,杂交组合理想 ,可作为金寨县山羊改良的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5.
周世明 《新农村》2023,(8):32-33
<正>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蚊虫较多,正是山羊各种传染性疾病暴发的高峰期。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对各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把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1.羊传染性脓疱病(1)发病情况羊传染性脓疱病,也叫“羊口疮”。该病引起羊的口唇处产生脓疱,皮肤上形成丘疹、溃疡、硬痂等。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羔羊和3~6月龄的幼羊最易受到感染,成年山羊感染较少。  相似文献   

6.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进行杂交试验,试验表明:杂交后代与本地山羊相比,生长发育快、产肉率高,其中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分别提高71%、71.1%;周岁羊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比本地羊提高71.3%、81.2%,利用杂交优势和肉用种羊的遗传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山羊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胞,俗称羊口疮、传染性脓胞性皮炎,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唇、口腔黏膜发生丘疹、水疱、脓胞和痂皮为特征。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通过直接与间接接触传染,病毒存在于污染的圈舍、饲槽、饲草等处,饲喂带芒刺或坚硬的饲草,造成皮肤黏膜损伤,病毒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相似文献   

8.
岑琼英 《农技服务》2011,28(9):1334+1336-1334,1336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胞、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介绍了山羊传染性脓疤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试验感染山羊和自然感染山羊的血清抗体,确定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CAEV感染山羊血清终点滴度结果表明:ELISA比琼脂扩散试验(ID)敏感性高,对自然感染山羊检出率比ID高3%左右。CAE标准阳性血清和自然感染阳性血清预先被特异性抗原中和后的ELISA反应均呈阴性,从而证实了本方法的特异性。因此,本方法适于CAE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羊口疮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座谈访问和资料记载,此病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地区广泛,对养羊业造成一定损失。采取病羊病料,作电镜观察,首次在我国发现了典型的羊口疮病毒粒子。绵羊、山羊对此病均易感,以羊羔发病和死亡严重。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病羊与健羊直接接触,但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饲管用具和外界环境也可使健羊感染。发病羊只在临床上呈口唇型经过,未观察到其他病型。  相似文献   

12.
山羊血清可溶性CD58存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正常山羊血清对兔 RBC的溶血试验和猪 PBMC Et玫瑰花环试验。根据山羊血清经 SRBC吸收和添加山羊红细胞 CD58后对兔 RBC的破坏作用显著降低 ,认为山羊血清破坏 RBC的作用与血清中游离 CD2有关 ;经透析、反复解离 ,SRBC吸收后的山羊血清可抑制对兔 RBC的破坏作用和猪 PBMC Et玫瑰花环的形成 ,据此 ,进一步认为山羊血清中存在可溶性 CD58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湖南省首例奶牛伪狂犬病.动物感染试验、兔体免疫保护试验、免疫琼扩试验以及病毒分离与鉴定证实了临床诊断.兔体免疫保护试验还表明,闽A株病毒疫苗对湖南分离株伪狂犬病毒有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近缘种属对赤霉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7个属———山羊草属(Aegilops)鹅观草属(Roegneri a)、大麦属(Hordeum)、赖草属(Leymus)、冰草属(Agropyron)、披碱草属(Elymus)、和偃麦草属(Elytrigia)共36个种的202份材料采用自然发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抗赤霉病穗腐的鉴定。结果是:鹅观草属中有9个种的61份材料具有高抗扩展特性,侵染仅限于小穗,不扩展至主穗轴,有部份材料同时还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山羊草属有1份材料经接种鉴定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该属的其余材料和其余5个属的材料均表现感病,既不抗侵入也不抗扩展。因此从鹅观草属的材料向小麦转移抗赤霉病基因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防治柠檬黑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供生产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于室内测定了8种杂菌剂对柠檬黑星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析各药剂间的EC50值可知,300g/L爱苗EC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仅为0.067 8μg/mL;25%咪酰胺EC和50%施保功WG抑菌作用次之,EC50分别为1.000 1μg/mL和1.907 3μg/mL。以上3种药剂可进行大田试验,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10个南方砂梨品种抗病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因子模糊评审法对10个砂梨品种的抗病性进行分析比较,以砂梨品种的4种主要病害(黑斑病、黑星病、轮斑病、梨锈病)为评选目标,筛选出5个适合湖南栽培且抗病性强的砂梨品种:翠冠、清香、黄花、爱宕、新高。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华  李苹  柏连阳  刘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9-17280
[目的]明确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方法,对来自湖南省5个不同地区160份稻瘟病菌标样中的98个纯菌株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结果]稻瘟灵对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很大差异。敏感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邵阳菌株为10~20 mg/kg,怀化菌株为20~40 mg/kg,常德和郴州菌株均接近50 mg/kg,永州菌株接近40 mg/kg,抗性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均大于50 mg/kg。[结论]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已产生一定抗性,抗性菌株抑制中浓度约为敏感菌株的1.25~5.00倍。  相似文献   

18.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来,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些,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影响小麦赤霉病抗性的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穗腐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 ,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把赤霉病问题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研究 ,对赤霉病抗性遗传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研究中 ,我们利用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体附加系为材料研究发现 ,Lophopyrumelongatum的赤霉病抗性在小麦背景中得到充分表达 ,其赤霉病抗性主要归功于 1Ee 染色体的作用 ,同时 3Ee,4Ee,6Ee 染色体可能有作用微弱的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20.
湖南甜茶成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利用湖南甜茶资源,按照茶叶等食品的国家标准方法,分析了湖南甜茶的常量成分、无机元素,测定了甜味素含量,并进行了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甜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比普通茶叶低,但黄酮类物质比普通茶叶高,并且还含有含量高达10%的普通绿茶所不具有的的甜味素.湖南甜茶各项毒理试验均为阴性,无突变、畸变现象,可安全食用,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植物饮料和甜味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