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养牛基地县之一,优良的富川水牛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富川、钟山、贺县,湖南省的江永,江华等县也有分布。富川县1986年年底存栏耕牛35800头,其中水牛34800头,水牛占耕牛总数的97.21%;水牛中能繁殖母牛22500头,占水牛总数的65.58%;产犊牛9400头,母牛的产犊率为41.58%。摸清富川水牛妊娠期的长短及产后第1次发情配种的时间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牛焦虫病和腐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粤西某品改站先后从国外引进3批纯种黄牛(南德文和利木赞)16头,其中公牛12头,母牛4头;从广西水牛研究所引进摩拉、尼里水牛6头,其中公牛4头,母牛2头。利用这些优良品种研制精粒和细管达5万~8万粒(支)/年,以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对我省的品改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每年4~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引进的种牛极易发生焦虫病和腐蹄病。焦虫病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12%;腐蹄病发病率达100%,造成引进种牛的利用率和淘汰率增加,给牛冷冻精液的生产和品改工作带来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 洪雅县是四川省耕牛基地县之一,而城关耕牛交易市场又是向全国开放的大牲畜市场,年上市水牛1.5万多头,成交量占63%,洪雅产的牛只占市场总销量的70%。近8年来向外出售耕牛4.5万多头,年平均5721头。仅1980年就出售商品牛8247头。  相似文献   

4.
牛的眼虫病又称为侵袭性结膜——角膜炎,是耕牛常见的眼病之一。近年来,笔者经治眼虫病牛53头(黄牛48头,水牛5头),采用颞窝皮下注射左旋咪唑的办法治愈53头,治愈率100%。其中用药1次治愈的52头,用药2次治愈的1头,分别占病牛总数的98.1%和1.9%。 1 病原及其流行病学 病原为多种吸吮线虫,体长1~2cm,乳白色,体表有锯齿状横纹。寄生在牛的结膜囊  相似文献   

5.
196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某农場及其邻近的生产队,耕牛(水牛)发生了疫病。开始于各生产队零星发生,犊牛呈急性死亡。8月4日疫病侵入该場七、八队,两日内耕牛发病六头,其中犊牛四头死亡,继之又有三头发病,黄牛未见感染。犊牛于发病后6—24小时死亡。青壮年牛病程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位于川西边沿。地处山丘,自然条件优越,水草繁茂,是水牛主产县。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调整牛群结构,增大母牛比例,加速发展耕牛。一九八○年底存栏耕牛27834头。母牛20381头,占总牛数的73.22%,其中,能繁母牛14943头,占母牛总数的73.32%,占耕牛总头数的53.68%,产仔8604头,成活率89.9%,繁殖率52.34%;提供  相似文献   

7.
颞窝皮下注射左旋咪唑治疗牛眼虫病牛的眼虫病,又称为侵袭性结膜—角膜炎,是皖北地区耕牛常见的眼病之一。近年来,笔者用颞窝皮下注射左旋咪唑的办法,治疗眼虫病牛53头(黄牛48头,水牛5头),治愈率100%。其中用药1次治愈的52头,占病牛总数的98.1%...  相似文献   

8.
水牛干尾脱蹄症是一种新发病,从1979年12月18日开始到1980年3月底止,在我县普遍发生。仅官堰公社5个大队32个生产队294头水牛中,就有119头发病,占水牛总头数的40.5%。主症是尾部血管萎缩,肌肉干性坏死,伴有蹄系部肿胀,甚至蹄壳脱落。本病不分大小、公母、膘情均可发病,尤以青壮牛发病较多,病期集中于冬末春初、水冷草枯季节,招致大批耕牛残废与死亡,危害十分严重,是我县去冬今春死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官堰公社发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上梧公社上梧大队,社员个体养耕牛38头,其中水牛18头,黄牛20头,于83年5月暴发球虫病,有17头先后发病,发病率达45%,其中死亡4头,死亡率为24%。这么多头耕牛同时暴发此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现将发病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发病情况永丰县鹿岗公社草坪生产队,有水牛三头,黄牛五头.1981年4月,养牛户为了给劳役过度的耕牛补充营养,将人吃的稻谷粉碎后煮熟,每天喂数次.第二天,三头水牛,一头黄牛突然发病,二天后死亡水牛一头,第三天又死黄牛一头,尚有二头水牛病势严重,其余四头黄牛因采食不多,故症状不显.畜主诉,农忙期间除喂精料外,还割青草给牛吃,未给禾草.在此之前,耕牛膘肥  相似文献   

11.
耕牛烂脚病,近几年来是产粮区耕牛的重要疫病之一,每年春节前后流行,一直延续到5月,严重影响春耕生产。该病水牛、黄牛和奶牛均有发生,母牛较多,侵害壮龄牛,老牛及幼牛较少。其症状主要在脚,有时也发生在胸侧,水牛前脚多,黄牛后脚多,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发病初期以单脚炎肿开始,随之四脚肿胀,但以单脚肿胀居多;  相似文献   

12.
水牛霉稻草中毒是由三线镰刀菌的毒素丁烯酸内脂引起的,以肢端、耳尖、尾尖肿烂、坏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巾毒病,又名水牛“烂脚病”。用霉变稻草喂牛是发病的主要胤因,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我市1996年发病的就有4个村,146头牛,死亡14头,死亡率10%;1997年发病的有5个村,发病626头,死亡94头,占全年耕牛死亡数的38.5%,丧失役用能力的14头,危害日益严重。1996—1997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8例,痊愈36例,治愈率94.7%,脱蹄、死亡各1例。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8年8月上旬,我县某乡中有8个村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牛流行热,发病538头,死亡12头,死亡率为223%。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疫情发生期间,笔者会同当地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对病牛进行了临床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率达100%。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这次疫情出现期间,天气闷热、潮湿。发病总头数为538头,其中黄牛386头,占717%;水牛152头,占283%。在笔者出诊前已有10头黄牛、2头水牛发病死亡。病牛多为3—4岁,正在吃乳的犊牛也有发生,5岁以上的牛则少…  相似文献   

14.
耕牛“僵筋腿”病是我县农村常见病,特别是水田多、劳动强度大的地区尤为多见。据初步了解全县约有病牛二百余头,约占耕牛总头数的0.3%。严重的团溪区,病牛就有二十八头。水牛发病比黄牛多,三至五岁的青壮牛多发。病程经过绵长,有的成为终身残疾,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肢僵硬拖行,不能弯屈,轻的影响耕作能力,重则淘汰报废。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七年春节前后,贵阳市小碧公社营盘大队第三生产队的耕牛突然大批发生一种带血性的下痢症。于二月七日开始至十四日的七天内,陆续发病耕牛共达26头,其中水牛21头,黄牛4头,摩本杂交牛1头,占全队耕牛总数的88.66%。大队、生产队革委和社员群众都感到问题严重,一面上报公社,一面来我所求诊,即与公社兽医站前往会诊,初步诊断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笔者分管的严河水库附近的几个组,由于水库苜蓿草生长得又多又嫩,牛很爱吃,但是吃后连续发生多起暴发性瘤胃臌气,仅1993年春就有27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31%,有时一天同时暴发五、六头,严重威胁着耕牛的安全。 病牛表现为急性泡沫性瘤胃臌气时,左侧膁窝膨胀极明显升高,叩打呈鼓响音。呼  相似文献   

17.
我县耕牛蝇蛆症是由蛆症金蝇之幼虫寄生于动物活体组织引起的寄生虫病。2001年4~6月中下旬,我县中赤乡的中赤村和万营村、岩前镇的澄邦村和丰贵村辣坑塘自然村、东留乡的张坑村和新中村,相继发生耕牛蝇蛆症。现将该病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4月初,在我县中赤乡中赤村1头黄牛首先发病,几天后,万营村又有1头水牛患病。4月中旬,岩前镇的澄邦村和丰贵村辣坑塘自然村、东留乡的张地和新中村亦出现病牛。经综合防治后6月下旬未再发现患牛。全县共发病21头,且100%为成年母牛,其中黄牛20头,占95.2%,…  相似文献   

18.
牛急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bovum)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以高温、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病原体是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多杀性巴氏杆菌。2012年7月和2012年9月,笔者分别诊治了两起放牧牛群发生巴氏杆菌病病例,现将诊治的有关资料整理报道,祈望广大同仁鉴正。1发病情况病例一:龙岩市永定县古竹乡古竹村某饲养户,于2012年6月底调入31头耕牛(黄牛、水牛),自由  相似文献   

19.
揭西县甲埔大队地处平原区,是棉湖镇的近郊。全大队十四个生产队,274户,1818人,耕地面积1100多亩。近两年,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支持和鼓励社员利用本地母水牛挤奶,做到役乳综合利用,使耕牛生产不断发展,且体积肥壮,据今年十一月底统计,全队耕牛103头。比七五年85头增加21%,比七八年94头增加9.6%全大队存栏成年母牛92头都实行役乳综合利用。目前,正处于泌乳期的挤奶母牛共62头,占总母牛数的67%。这个大队的实践证明,水牛挤乳大有可为,共有六大好处。 1、水牛劳役又挤奶,集体社员收益大。过去,这个大队的耕牛单纯劳役,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长,耗料又费工。自从利用水牛挤奶以来,每头水牛母每天挤奶可达4  相似文献   

20.
颚虱是耕牛体外的主要寄生虫之一,传播快,对耕牛危害较大,据对亚林村抱木组粮农116户调查,该村民组139头耕牛中,其中黄牛55头,水牛84头,年龄1~9岁,有60%的牛感染颚虱,其中对头为严重感染,已在体表形成大面积虱斑和虫卵寄生,皮肤发痒,被毛脱落,消瘦。1998年1~3月,笔者对该村民组患牛采用双甲眯体外喷洒灭虱,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方法按比例从不同感染程度的牛群中选取20头牛,分别编号,登记,重点观察,逐头统计体表颚虱感染强度,强度统计"++++"为300~500只,"+++"为100~300只,"++"为10~10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