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砜嘧磺隆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产品兼具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玉米田选择性除草剂.2020年全球磺酰脲类除草剂市场规模将达22.73亿美元,使用量可达1.1万吨(折纯).近七年此类产品全球市场规模逐步下滑,而应用量出现小幅增加的态势,并且产品利润普遍变窄,产品竞争加剧.2019年全球砜嘧磺...  相似文献   

2.
美国爱达荷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有抗性的刺莴苣变种(pri-ckly lettuce biotype)。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这是对这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第一种杂草。此后,爱达荷大学的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三种对此类除草剂有抗性的杂草(地肤、钾  相似文献   

3.
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杂草对其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概况1.1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杜邦公司Levitt等首次开发和报道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绿磺隆的除草活性[1]。80年代初,这一除草剂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此后,又不断研制和开发了许多磺酰脲类除草剂新品种。此类除草剂问世以后,以其活性高、选择性强、杀草谱广及对动物安全等特性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有关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专利有400多项,已商品化的有30多种。这类除草剂有很高的除草效率,用量一般为2~100 g/hm2,比传统除草剂的除草效率高100~1 000倍[2]。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动物低毒,在非靶标生物…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杜帮公司开发了新除草剂绿黄隆,使世界除草剂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化合物活性之高,是历来除草剂品种所无可比拟的。其每公顷活性物质用量以克计算,为2,4—D的百分之一,打破了传统品种的用药量界限,从而使除草剂的发展进入了“超高效”时代,引起了各国农药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化学式、理化性质与毒性已进入生产或试生产的磺酰脲类新除草剂品种,除绿黄隆外,尚有甲黄隆、林木隆、稻禾隆等。DPX系列磺酰脲娄新化合物,杜帮公司尚在继续开发中。这类除草剂的化学通式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的逐渐规范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除草剂的行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除草剂市场涌出了很多不错的新型产品,这些除草剂新产品将慢慢扩大市场份额,成为热门产品和引领除草剂市场的后起之秀。一、磺酰脲类除草剂。在2012年的除草剂市场销售情况非常不错,其市场中比较突出的产品有苯磺隆、烟嘧磺隆、砜嘧磺隆、苄嘧磺隆和甲磺隆。  相似文献   

6.
浅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及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7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的G.Levitt博士发现磺酰脲类化合物4-氰基苯基苯磺酰脲,在2kg a.i./hm2剂量下有弱的植物生长阻滞作用,于是将其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合成了一系列该类化合物。发现由芳香基、磺酰脲桥和杂环3部分组成,其基本化学结构式在每一组分上取代基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物活性和选择性的极大变化。杜邦公司在Levitt博士的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8年研制出第1个磺酰脲类除草剂氯磺隆,并于1982年商品化。氯磺隆以极低用量进行芽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可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7.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开发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坳程  华燕 《植物保护》1992,18(5):41-43
磺酰脲类是近10年来开发的一类超高效除草剂,每公顷用药量由传统除草剂的公斤级降到以克为单位:对哺乳动物、鱼类、鸟类低毒:因用药量极少,对环境的污染远低于传统的除草剂。此类除草剂通过叶面或根部进入植物体,并传导到全株,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裂达到杀草目的。对多种一年生或多  相似文献   

8.
农得时、草克星、莎多伏除草活性及活性机理研究进展陈杰,李扬汉(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210095)磺酰脲类除草剂是70年代中期由杜邦公司Georgelevitt博士发现的,目前已成为一类主要的除草剂,是现代农业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至1993年已商...  相似文献   

9.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微生物降解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的重要方式。本文简要概述了土壤微生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降解机理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寻找新的除草剂靶标酶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农药化学家不断探索的课题,每当发现一个新的作用靶标,就会有一批新的除草剂问世,并带来一场化学除草的革命。如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发现,将除草剂推入到一个超高效的时代,并开发出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三唑...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最近20余年,除草剂品种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的不断完善,但传统除草剂品种仍是玉米田除草剂使用的主体.在以原嘌呤原氧化酶(Protox)和对羟苯基丙酮酸二氧化酶(HPPD)为靶标逐渐成为新除草剂开发热点的同时,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的发展将促进灭生性除草剂的使用.目前,我国玉米田除草剂品种仅有莠去津、甲草嗪、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氟乐灵、2,4-D等10余种,其中长残效除草剂莠去津用量过大,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我国玉米田除草剂急需发展短残效品种和茎叶处理剂,提高玉米田除草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在适当引进新除草剂品种的基础上,着重开发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剂混合制剂及提高使用技术,研制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安全剂,改进除草剂剂型.  相似文献   

12.
ZB 《杂草科学》2013,(1):29
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日前通过科技部验收。这种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的绿色农药,让天津市武清地区10万亩麦田杂草减少95%以上。课题组成员赵卫光介绍,单嘧磺酯是南开大学继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嘧磺隆之后创制成功的又一个新除草剂品  相似文献   

13.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 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研究了野生型和突变酶对商品化除草剂(氯嘧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以及烷硫基磺酰脲的敏感性。野生型E. coli AHAS Ⅱ对这些化合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敏感,而突变酶对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使商品化除草剂的抑制常数增加了10~1.0×104倍不等,烷硫基磺酰脲的抑制常数增加幅度较小。烷硫基磺酰脲 1a 对W464L突变酶的高抑制活性,暗示着发展针对靶酶抗性的除草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稻田抗药性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延边稻区首次发现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慈姑以来,稻田陆续出现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雨久花、藨草、牛毛毡和抗二氯喹磷酸的稻稗生态型。其中,抗性藨草和稻稗生态型仍处于蔓延状态。抗药性特征的分析结果,抗性稻稗生态型的抗二氯喹磷酸程度因地而异,高抗生态型的抗性系数(R90/S90)达到60。在标准使用剂量条件下,有效防除抗二氯喹磷酸稻稗生态型的除草剂有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丁草胺;有效防除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慈姑、雨久花、藨草、牛毛毡生态型的除草剂有灭草松、2甲4氯、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吡唑特。  相似文献   

15.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使用与杂草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0年首次报道了杂草对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产生抗性,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也随着除草剂的使用而不断发展与蔓延。到目前为止,已有100种以上杂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产生了抗性,其中涉及均三氮苯、联吡啶、苯氧羧酸、苯基脲、二硝基苯胺、芳氧苯氧丙酸、环己烯酮、三唑、咪唑啉酮、磺酰脲等,从而使杂草抗性成为除草剂品种开发及化学除草中的重要问题。在杂草对众多类型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事例中,杂草对超高效除草剂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抗性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青山  付颖  叶非 《植物保护》2011,37(2):14-19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将磺酰脲类除草剂通过脲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而得,它既保持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超高效性,又克服了一些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易对后茬作物造成伤害等缺点。本文综述了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结构、主要品种、作用机理、应用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位点单一,杂草对其易产生抗药性.在贵州,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应用至少有20年以上历史,为明确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指导农户合理用药,课题组采集贵州不同地区稻田杂草眼子菜鳞茎,采用《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的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的防效较好,其鲜重防效在81%以上;所采样田块中眼子菜对苄嘧磺隆的IR值在1.00~7.53之间,对吡嘧磺隆的IR值在1.00~10.67之间.表明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水平不高,但部分田块已开始出现抗药性生态型眼子菜,且眼子菜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两种药剂间存在着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生长在工业区的地肤连续几年施用绿磺隆,地肤对该种及其它几种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除草剂明显产生抗性。在室内用抑制幼苗干重积累50%的药剂剂量比率(GR 50R/s)计:抗性植株对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和一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抗性是敏感植株的2~180倍以上。同样,ALS酶活性分析表明,抑制抗性植株ALS酶所需药量是敏感植株的3~30多倍。ALS酶活性分析还表明,抗性地肤对甲磺隆、醚苯磺隆和噻磺隆的抗性极其相似,但对苯磺隆的抗性是对噻磺隆的2.5倍。然而生长在春小麦地中的抗性地肤对除草剂的反应却与ALS酶分析的结果不一致。在田间,每公顷使用32g噻磺隆,对抗性地肤几乎不起作用,相反,用甲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各8克/公顷处理时,地肤幼苗密度虽不减少,但其生长十分缓慢,药后2个月,不施药处理区地肤幼苗生物量是施药区的4倍。其它几种作用方式的除草剂,如氟草烟、溴苯睛/二甲四氯、2,4—D丙酸/2,4D酯以及2,4D酯对田间抗性地肤有较好防效。二氯喹啉酸虽不降低地肤密度,但残存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为延缓和控制对ALS酶抑制剂产生抗性的地肤种群的发展,可以轮换或混合使用以上几种不同作用方式 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磺酰脲类除草剂与其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概况及其抗性和延缓其抗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制成混配制剂对延缓抗性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单嘧磺酯是新型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了寻找生物活性与之相当、环境友好的同类药剂,室温条件下用单嘧磺酯与氢氧化钠在水中反应合成了单嘧磺酯钠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单嘧磺酯钠盐与其母体单嘧磺酯对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苋菜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藜Chenopodium aldum的除草活性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