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马尾松天然群体由于自然选择和进化结果使群体间存在表型上的差异,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及相对育种值将马尾松天然林分分成三个等级,为林分选择利用提供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叙述湖南马尾松20多年来于马尾松群体遗传改良、马尾松优良家系定向选择、马尾松基因资源收集与种子园营建等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马尾松遗传改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3.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1):F0002-F0002
贵州省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群体选择、个体选择和多世代选择。通过全国协作研究,贵州东部和南部的马尾松种源是中国马尾松的优良种源区;在贵州马尾松优良种源天然分布区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在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中选择了500多个优良个体进行了优良繁殖材料生产群体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贵州省共有不同遗传层次的马尾松种子园4处(约200公顷),分布在贵阳、都匀、黄平和天柱。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生产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片13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5~13年生时其高、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年度间相关分析表明,对8年生以上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选择是可行的。利用材积指标作为丰产性测度对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从参试的229个家系中评选出103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的家系,可作为一代种子园疏伐时留优去劣的依据;60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的优良家系,利用其亲本无性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34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5.0%的优良家系,可以直接在一代种子园中进行单系采种、造林,提高马尾松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5.
天然群体包含大量数量和质量性状变异,前者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后者则几乎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表型性状借助数量遗传理论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变异,直到近十多年才开始借生物化学技术作林木遗传学分析。本研究以福建省15个马尾松垂直和水平分布的天然群体为对象,利用同工酶位点探讨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了解马尾松垂直和水平群体在各种酶类多态位点上的变异幅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湖北林业科技》2015,(5):11-13
为实现区域条件与育种目标的高效组合,将湖南马尾松划分为长衡盆地、南岭北坡地区、雪峰山区、武陵山区四个育种区,并对各区育种目标进行规划。为构建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提出在一代育种群体优良子代中选择马尾松二代优树的标准和方法,并构建湖南省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参数分析表明:二代优株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32%,24%,26%,优树性状高度遗传。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优化马尾松无性系并选育脂-材兼用马尾松良种,以马尾松种子园的54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量该群体树高、胸径、产脂量并计算材积和产脂力,分析该群体特征,为构建脂-材兼用马尾松育种群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群体变幅不大,无性系间和试验误差的方差分量占比相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马尾松表型;树高、胸径、材积、产脂量、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693、0.792、0.793、0.873、0.836;胸径和材积表型与产脂表型极显著相关;根据材积和产脂力选出PM1、PM6、PM9等18个脂-材兼用无性系,其材积和产脂力平均期望增益分别达到26.19%和28.79%,这些无性系有助于将来继续选育马尾松。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马尾松主要分布区天然林群体、贵州省都匀马尾松种子园基因收集区、种子园建园亲本及子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马尾松天然林群体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种源间基因交流频繁,贵州省马尾松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内;都匀马尾松种子园和子代仍然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人工选育过程中并没有导致遗传范围变窄,种子园还有进一步选择的潜力;种子园收集区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进一步收集种质资源加以补充。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省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子园遗传管理以及贵州省马尾松多世代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种源、林分和家系“三水平”试验及其相互关系干少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树种的性状遗传变异是进行树种改良的基础工作。对马尾松进行多层次、多性状综合研究可评定马尾松群体选择与个体选择的效益,探寻最佳选择方案,并为生产上提供有效的遗传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制浆造纸性能的群体变异及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马尾松木材化学组分,制浆性能在群体中的变异及不同伐木材制浆造纸适应性,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天然群体和种源试林群体中都存在一定变异,具有一定选择潜力。该验发现20年生伐龄木材制浆性能有一定优越性。采用短周期速生材造纸是可行的,但其关键在于造育幼龄材木材密度高的品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的渐渗,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马尾松和黄山松在垂直分布重叠区内存在基因渐渗现象;在高海拔的地区渐渗群体趋向黄山松,在低海拔地区渐渗群体趋向马尾松。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优良家系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省最重要的造林树种,在工农业生产、生态环保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已掌握的马尾松群体及个体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遗传测定,开展二层次选择,充分挖掘种内各层次变异,达到最佳增益水平,大大提高马尾松的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冬季气温的高低,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雌雄幼虫数量消长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马尾松毛虫群体雌雄幼虫的生命力,影响越冬后虫口密度和幼虫雌性比,还影响到第1代群体发展趋势。1983—1984年,笔者对越冬代4龄雌雄幼虫的耐寒力作室内和林间观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亲本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福建省7个地区32个县47个马尾松林分的479株优树的自由授粉家系作测定材料。测定结果表明:13年生树高值大于遗传对照5%以上的家系有227个,占参试家系的47、4%。群体的变异量大于群体内个体的变异量,变异来源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长期以来,我省马尾松造林所用种苗良莠不分,见种就采,有苗就栽,严重的影响了马尾松群体的遗传品质,为此,我省自197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选优工作,初选出近千株优树,至1985年已复选出马尾松优树86株,并通过嫁接营建了采穗圃和无性系种子园,以便尽快生产高质量种子,逐步实现马尾松造林良种化。下面就营建采穗圃和种子园必须掌握好的嫁接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国峰  王培蒂 《林业科学》1989,25(6):559-563
马尾松分布极为广泛,是一具多种用途的树种,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了其群体和个体的遗传变异,但这些研究都未曾把群体和个体变异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苗期试验,掌握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大小和不同变异层次的方差分量比例,以及若干重要遗传参数,以正确制订马尾松育种方案。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83—1987年,在浙江淳安和安徽屯溪两试验点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育苗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双行小区,各试验重复3—5次不等。整个试验分为两大类:种源试验和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生境差异大,在其群体间及群体内林分间,林分内个体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马尾松种内遗传变异的型式和幅度,比较和鉴定种源间差异程度,为当地马尾松造林选择最佳种源,并为全国划分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原临海县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南方十四省(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先后三次收集南方13个省(区)102个种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现将苗期和四年生幼林观测资料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优良种源选择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本文通过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得出马尾松群体及种源、林分、家系不同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从而选出生物量大的薪炭材优良种源8个,高产、稳定的广谱复合型优良种源26个,速生种源17个,抗病虫害较强的种源17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22个。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是我国马尾松地理分布的西缘(北纬27°55′~32°30′,东径102°40′~109°55′),在四川盆地东部及西南部山地为主要分布区。全省马尾松林面积达110多万公顷,约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7%,占总蓄积量的3%,是主要的工业用材及产脂树种之一。由于地域性的生境条件和自然隔离作用,马尾松在长期的系统发育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生长、适应各异的生态型群体。从60年代开始,进行了群体和单株不同变异层次选种及良种繁育等改良实践结果得出,揭示马尾松改良应以自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平腹蜂(Anentatu chspar)是马尾松毛虫卵期的主要寄生蜂。1983年我们在广西来宾县马尾松林内调查,卵粒寄生率为32.1—40.4%,加上黑卵蜂等天敌的作用,卵粒寄生率高达77.7—95.4%。可见它们是控制松毛虫群体数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