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马铃薯产量的最主要病害。文章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列前4位,常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以上,晚疫病(确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我省马铃薯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我们选用不同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比较试验,试图寻找出对该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不同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出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时间,安排试验,研究播期对脱毒马铃薯单产的影响,找出适合关岭县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播期,逐渐完善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关岭县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威芋3号',来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马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盘州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品种,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于2017年3~8月进行了马铃薯新品种的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P0806-20、259、V2011-36和V2011-2的产量高、品质好、晚疫病抗性强,可在盘州市高海拔一季作区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省荔波县低海拔区早春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从茬口衔接、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播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销售等方面介绍了荔波县低海拔区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优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蔬菜作为城乡居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其质量安全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马铃薯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品种之一,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产品优质的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已在贵州省福泉市城厢镇推广应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不同种植株行距下,留茬膜侧秋马铃薯的病株率和虫株率,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发现马铃薯虫害、病害共8种,分别为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马铃薯生理性卷叶病、马铃薯病毒病(PVY)、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马铃薯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和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且病虫害的总发生率随着马铃薯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行距30 cm、株距20 cm时,马铃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报道和GenBank 已登录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马铃薯Y 病毒(potato virus Y,PVY)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技术体系。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为0.991 2,可特异性检测PVY,灵 敏度达常规RT-PCR 的1 000 倍,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山东省、青海省、贵州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省5 个地区 马铃薯植株中的PVY 进行检测,检出率较常规RT-PCR 技术分别高16.00、33.33、25.00、14.29、20.00 百分点。因此,建 立的PVY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马铃薯带病种薯和植株 中PVY 的含量,为马铃薯Y 病毒的早期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胡秋舲  卢瑶 《蔬菜》2012,(4):61-63
研究马铃薯与玉米7种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病情指数以及作物抗性、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玉米)套双(马铃薯)与四(玉米)套二(马铃薯)这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马铃薯抗性表现为抗病(R),且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及产值也较高;其余4种多样性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次调查总共发现马铃薯病、虫害共10种。分别是马铃薯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 Kaltenbach)、叶甲(Chrysomelidae Latreille)、金针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Thaxter)Waks.et Henvici),马铃薯病毒病(PVY)、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马铃薯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和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病虫害的发生率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为保证‘威芋5号’的高产、优产,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西南园艺》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王梅琳 《现代园艺》2024,(10):30-31+36
近年来,正安县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马铃薯减产,因此,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确保马铃薯稳产,成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设置不减施氮肥(CK)、减施氮肥10%(T1)、减施氮肥20%(T2)、减施氮肥30%(T3)和减施氮肥40%(T4)共5个处理,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与对照相比,氮肥减施10%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在收获期,氮肥减施10%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和蛋白含量,产量较对照处理提高3.54%。综合分析,氮肥减施10%对提高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457m,最高海拔2900m,年平均气温13.2℃。海拔1400—2300m的区域7月平均气温低于22℃,夏秋季气候温凉,适宜半耐寒性蔬菜生长。过去,这些区域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产量和产值均较低。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贵州省夏秋反季节蔬菜项目的实施,毕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蔬菜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逐步摸索总结了一些周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乳胶凝集试验最早由Singer和Plotz(1956)研究应用,后来在医学、兽医和农业等微生物学领域中逐步应用和推广,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植物病毒诊断方面,Jermoliew和Albechtova(1965)以此法检测马铃薯X病毒(Pvx),Bercks等(1967)用以检测几种线状病毒和球状病毒,国际马铃薯中心自1977年开始用乳胶凝集试验代替微量沉淀试验,检测马铃薯y病毒(Pvy),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等。他们  相似文献   

15.
董敏 《上海蔬菜》2023,(4):41-4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会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作者以甘肃省徽县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组合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5 k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 L/hm^(2)”处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最好(92.18%)、产量最高(39 400 kg/hm^(2))、商品薯率最高(85.4%);其次为“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2 k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1 L/hm^(2)”处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0.13%,产量为38 500 kg/hm^(2),商品薯率为83.2%。上述两种药剂组合可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建议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一种世界性的马铃薯病害,普遍存在于我国马铃薯各主产区。该病由植物链霉菌引起,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和耐储藏性。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和大田生产上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危害症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主要危害块茎,从皮孔和伤口侵  相似文献   

17.
薄荷精油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原原种的抑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芽是造成马铃薯贮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薄荷精油对贮藏马铃薯原原种的抑芽效果,设置0(CK)、20、50、80μL·L~(-1)等4个薄荷精油浓度梯度,处理云薯603、云薯401和紫云1号3个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分别于贮藏后0、13、41、48、66、91d观察测量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和芽长。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薄荷精油处理室温贮藏3个月后,3个马铃薯品种的发芽率和芽长大都显著降低,当薄荷精油浓度达到80μL·L~(-1)时,3个马铃薯品种的发芽率和芽长均低于其他处理,基本呈现薄荷精油浓度越高对马铃薯抑芽效果越明显的规律;但云薯401在20μL·L~(-1)和80μL·L~(-1)两个浓度下的抑芽效果较50μL·L~(-1)处理要好,说明薄荷精油对马铃薯抑芽效果除了与精油浓度有关以外,与品种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生产上种植的马铃薯多为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且由于其复杂的四体遗传和高度杂合的基因组等因素,严重阻碍了马铃薯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的进程。人工诱导方法尤其是孤雌生殖诱导产生马铃薯双单倍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马铃薯双单倍体不仅有助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遗传改良,而且还可以二体遗传模式进行农艺性状遗传解析。概述了马铃薯双单倍体的育种应用、诱导方法、影响因素、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马铃薯双单倍体诱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施硫酸锰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叶面喷施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叶片中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及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锰(0.2%~0.5%)液叶面喷施处理能有效地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马铃薯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积累,从而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对比了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不同温度下的热流变化.DSC结果表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分别为62.42±0.35℃、63.80±0.12℃,峰值糊化温度分别为69.65±0.23℃、66.8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