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艳 《北方园艺》2012,(6):188-191
芦荟隶属百合科芦荟属,原产于地中海、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干旱地区,为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片中含有蒽醌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化工产品及美容保健等行业,因此,芦荟属植物被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然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引种栽培的芦荟只开花,却不形成果实和种子,因而,不利于芦荟的繁殖和育种。现对引种地芦荟不育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芦荟繁殖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平凉地区堇菜属6种植物叶片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堇菜属植物的显微结构及显微常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该属植物鉴定分类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新蓉 《西南园艺》1999,27(3):38-39
芦荟,又名蜈蚣掌、龙爪、油葱,属白合科芦荟属(Aloe arborescens)多浆植物.本属400多种,大多原产南非.芦荟的汁常被用作消肿止痛或缓冲剂,对烫伤有疗效;芦荟中的凝胶物质具粘稠、保湿和润滑作用,是美容佳品.因此,芦荟是一种集观赏、食疗、美容于一体的花卉植物.  相似文献   

4.
5种多肉植物净化甲醛能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多肉植物黄丽、观音莲、吉娃娃、芦荟、千佛手为研究对象,利用玻璃箱模拟甲醛逆境,比较和分析5种多肉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强弱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甲醛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千佛手黄丽芦荟吉娃娃观音莲。甲醛污染会使这5种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千佛手下降最多,观音莲下降最少;MDA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叶片POD酶活性升高。经综合比较,认为这5种植物中千佛手净化甲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的叶片气孔密度和同属异种植物的气孔密度;同属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气孔密度.结果得知: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属与属之间气孔密度多数相同,个别的存在差异;气孔密度的大小与植株的着生位置、叶片的着生位置及生境均有一定的关系;同属植物在相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相近,但在不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差异很大.同时还得知: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的基部和中部气孔密度大;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叶片的尖端气孔密度大.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区分布的大花杓兰、斑花杓兰、杓兰、山西杓兰、东北杓兰、大白花杓兰6种杓兰属植物为试材,对其进行叶片表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杓兰的叶片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不同种类的波形不同,气孔均在下表皮随机分布,山西杓兰的气孔呈椭圆形,其余为圆形或近圆形;叶片表皮均有柔毛,大花杓兰与大白花杓兰的柔毛有4节,其余为3节,斑花杓兰的叶片纹饰为波浪状,其余种类为沟纹状.不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差异可以作为该属内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展区3以展示百合科中多肉植物的自然景观,主要有芦荟属、沙鱼掌属、十二卷属等。大多茎叶色彩斑斓,十分好看。鬼切芦荟(Aloe marlothii),又名马洛夫芦荟,株达高2—4m,冠幅1—1.5m。叶片披针形,肉质,灰绿色,身上长满肉刺,叶两面和边缘有红褐色肉齿,夏季抽出圆锥花序,单边开出黄橙色花朵,排列成牙刷状,十分少见。大肚芦荟(A.crassicaulis),株高1.5—2m,茎粗壮,白色,往往茎的中、下部凸起,形似大肚状。叶狭披针形,深绿色,呈莲座状,生于茎的顶端。秋季开花,小花白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分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用显微镜观察比较了10份枸杞属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0份供试材料叶片大多为条状披针形,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不同种间有差异,表现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层数和厚度上;中脉的形状、叶脉所含的沙晶细胞的量都是区分点.  相似文献   

10.
高尚芦荟(Aloe nobilis)又名不夜城,属于百合科芦荟属,是一种高雅的观赏花卉,更是集药用、食用、营养、美容于一身的保健植物,近年来倍受人们喜爱.与芦荟属的其它植物相比,不夜城以其株形美观、苦味小、适于儿童使用而特别适合在家庭中栽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2.
芦荟是百全科芦荟属多年生网质草本植物,起源于非洲及地中海地区,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为一身的宝贵植物。本文就芦荟盆栽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芦荟的形态及生理特征芦荟属(Aloe)植物约有300多种,均为多年生肉质多浆草本植物。共同特征是叶片肥厚多汁,披针状剑形,边缘有硬齿或刺,成长株为莲座状。有的种类无茎,有的茎短由叶片包裹着,有的茎部叶片脱落而成光秃状。有些种类高达数米至20米,有些种类不足10厘米。总状花序高出叶层上,其上着生红、橙红、黄色花朵。  相似文献   

14.
施献举 《西南园艺》2001,29(2):59-60
芦荟 ,又名油葱、龙角、狼牙掌 ,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热带非洲 ,唐代中叶传入我国。品种有几百个 ,但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只有几种 ,如好望角芦荟、树芦荟、库拉索芦荟、元江芦荟、中华芦荟、皂质芦荟等。其肉质叶片由基部生出 ,簇生 ,呈尖舌状 ,叶两边有刺状小齿 ,四季青翠 ,生意盎然。到了冬季和早春叶丛中抽出花多为深红、橙黄或黄色、偶有白色。早在一二千年以前被古埃及人誉为“万应灵药”。  芦荟含有大量植物蛋白 ,1 2种维生素 ,叶绿素 ,芦荟素 ,芦荟大黄素 ,胆碱 ,配糖体 ,多种微量元素 ,活性酶类和 2 2种氨基酸 …  相似文献   

15.
在昭苏县线叶忍冬分布区内设置典型样地,对典型杨地内的植物种类、高度、株(丛)数、盖度等特征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线叶忍冬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由39种植物组成,隶属于23科34属,其中蔷薇科、豆科、菊科、龙胆科为主要组成科,委陵菜属、獐牙菜属、忍冬属为主要组成属,科、属的分布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属于温暖气候带的植被成分;地面芽植物比例较高;主要层植物灌木叶片以微型叶、单叶、草质、全缘叶为主,叶片特点体现其属于山地河谷落叶阔叶灌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三军  孔庆山 《果树科学》1995,12(4):224-227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和发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闵建刚 《现代园艺》2019,(17):35-37
植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文化有机体的重要角色,不仅在城市绿化及居民生活中提供赏心悦目的温馨环境,还具备降低颗粒物的独特滞尘功能。本研究选取武汉市居民小区9种常见绿化植物,对其单位叶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下层吸附颗粒物量高于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大部分植物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吸附颗粒物量无显著差异。乔木具有吸附细颗粒物的优势,部分植物在不同高度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叶片微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茶藨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藨属植物4个野生种和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前后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细胞的海绵组织越厚、疏松度(SR值)越高、角质层越厚、栅栏组织细胞长/宽越高、栅栏组织层数越少,茶藨属植物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杨素贞,国锋(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芦荟学名AIoeeraeraVar·chinensis。别名龙角、芦会、纳会、象胆、奴会、油葱、狼牙掌、蜈蚣掌、鸭舌掌、龙瓜菊等。芦苦属百合科,芦荟属。芦荟为多年生常绿多肉多浆植物。它不...  相似文献   

20.
核桃属4 树种展叶期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景花  王红霞  高仪  张志华 《园艺学报》2012,39(12):2439-2446
 以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核桃楸(J. mandshurica Maxim.)、河北核桃(J. hopeiensis Hu)和黑核桃(J. nigra L.)4种核桃属植物的20份种质展叶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了LT50与叶片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供试核桃种质间的抗寒性差异较大,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 ~ 2 ℃之间,在黑核桃、核桃楸及普通核桃中均有抗寒性强的种质资源。利用略高于大部分核桃种质LT50的温度(0 ℃或–3 ℃)处理叶片,其相对电导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高,此温度下处理12 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片的LT50均可作为鉴定展叶期核桃种质抗寒性强弱的物理指标。核桃属不同种间的叶片结构类似,但各有特点。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与其LT50之间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核桃叶片抗寒性鉴定的形态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