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轮回设计对开系7号、铁粳4号等10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和产量呈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穴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生育期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剑叶的功能在水稻功能叶片中作用最大,每平方厘米剑叶面积承担1.6粒,是二、三叶片总和的95.8%(周毓珩)。本文旨在通过主穗剑叶的长、宽、面积、角度、比叶重等性状探讨粳稻高产育种不叶主要性状,为粳稻育种提供剑叶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3.
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轮回设计对开系 7号、铁粳 4号等 1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和产量呈正相关 ,达极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穴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生育期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5.
云南省近10年(2011—2020年)已育成粳稻品种98个,根据区域试验组别和品种类型可分为中海拔常规粳稻、高海拔常规粳稻、三系杂交粳稻、两系杂交粳稻4种类型,比较分析了这4种类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结果表明,育成的品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比73.47%;育种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主,占比90.82%;杂交粳稻产量较常规粳稻高6.16%,中海拔常规粳稻产量较高海拔常规粳稻高6.42%,每穗实粒数增加是近年高原粳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稻瘟病抗性总体不足,而对白叶枯病具有较强抗性;稻米品质总体不佳,中海拔常规粳稻米质优于高海拔常规粳稻,限制云南高原粳稻米质的关键因素是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精米率和垩白度。适当增大个体,构建更高层次的个体群体协调平衡是高原粳稻育种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形态育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辽宁省及北方粳稻产量现状,提出培育在较低群体下的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灌浆速率的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思路,并提出了杂种F1与其亲本的具体形态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高原粳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大穗型、穗粒型、多穗型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这3种穗型品种均可获得11.00 t/hm2以上的超高产,其主要原因是穗粒协调,形成了较多的颖花数;多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有效穗贡献,大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穗粒数贡献,穗粒型品种的颖花数靠有效穗和穗粒数协调贡献;抽穗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多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抽穗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大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米》1994,(1):48-48
湖南农学院副教授万文举等人担负的遗传工程水稻(GER-1)研究成果,1993年10月20日在湖南长沙通过鉴定。它标志我国水稻大穗型和超高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采用的是改进了的浸胚法,用玉米的DNA片段(基固)溶液浸泡水稻品种的干胚.将玉米基因导入水稻,使受体产生广泛变异,从中选育到一批优良株系。所育成的GER-1品系是一个产量构成合理,物质生产力较强的高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几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对16个粳稻杂交组合F1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1的穗部性状中,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增加是杂种优势的普遍表现,选择结实率高的组合是实现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在杂交育种后代选择的早期世代对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把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结实率和一次枝梗结实率放在高代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后代亲本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慧珠 《中国稻米》2004,10(2):20-21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l950~240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推广难度极大。多年实践表明,高海拔稻区由于受较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顾德法 《作物研究》1996,10(3):14-16,21
研究了申香粳4号和香粳852两个香粳稻品种的叶型和产量因素,结果表明:功能叶算了的性状、品种间存着差异,其配置关系,长/宽比的大小顺序以倒三叶大于倒二叶,倒二叶大于剑叶,比叶重以剑叶最大为宜,抽穗期叶会显著降低结实率;品种的产量水平越高,剪叶对结实率的影响就越小,源和库的协调性也越好。在产量因素的进一步改良上,申得粳4号应从提高每穗粒数和有铲穗着手,香832在在原有产量因素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穗数来  相似文献   

12.
部分太湖流域粳稻品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4份太湖流域粳稻品种的AFLP,根据AFLP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在推广品种中的渗透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江、浙推广品种与地方品种间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遗传距离,即地方品种在推广品种中的遗传组分较小,相反渗透进了较多的其他种质的遗传组分,这与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粳稻品种的改良,产量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由1958年的6 198.68 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2 682.8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37.96 kg/hm2,增长率为2.23%。每穗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和总穗数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增加,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5**)。株高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降低,茎叶夹角显著减小,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增加,抽穗期推迟。结果表明,产量的增加主要与品种改良过程中总库容的扩大有关,其中每穗粒数的增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水稻品种的几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穴穗数与产量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在选育水稻新品种中,应在稳定千粒重和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把穗实粒数和穴穗数作为重点选择指标,可望选育出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水稻品种携带的抗稻瘟病基育种应用价值,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控制病害流行的重要前期工作。【方法】利用功能标记分析了1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江苏近年育成的195个粳稻新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158个品种和17份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高世代回交株系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结果】大多数品种携带2~5个抗病基因,但所有品种均不含有Pigm基因;PibPitaPikh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均在45%以上,其余基因均在30%以内;Pid3、Pid2、Pia、Pb1在新育成品种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审定品种。测试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主要与3个基因显著相关,贡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aPi3/5/iPita;其中,PiaPi3/5/iPita间的聚合效应均显著高于各基因单独存在时的抗病效应,且以PiaPita间的聚合效应最强,携带该基因组合的所有品种对穗颈瘟均表现抗至高抗水平抗性。回交导入Pigm基因的所有17份株系对穗颈瘟的抗性均显著高于各自轮回亲本,且均达到了抗病以上水平。【结论】抗病基因Pigm及基因组合“Pia+Pita”在江苏粳稻抗穗颈瘟育种中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用36个近年来山东省种植、引进的国内外粳稻品种,依靠专家传统经验,对穗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36个梗稻品种进行穗部性状分析,36个品种可分为紧穗型、中间穗型和散穗型3类。在穗部性状中,3类品种穗重平均数、实粒数平均数、一次枝梗数平均数、二次枝梗数平均数以及穗颈节直径平均数之间,差异明显。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长/宽对穗型判别具有显著贡献,利用这些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对穗型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18.
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获得的12个世工的15个生育期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验证了大麦幼穗人发化开始比小麦早的观点,提出了拨节-孕穗是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各经济性状间相对关系数也得到分析,为大麦栽培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方水稻》2009,(5):F0004-F0004
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9d,需≥10℃积温2800℃。株高98.1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平均穗数22.8穗/穴,穗长17.7cm左右,主蘖穗整齐,平均穗粒数112.2粒/穗,着粒密度中,结实率92.1%以上,千粒重22.6g。  相似文献   

20.
河南审定花生品种分析及今后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的亲本来源和品质组成进行分析,找出了河南省花生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河南花生育种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