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四康 《四川蚕业》2006,34(2):59-59
雨城区合江镇魏家村所辖四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00亩(1亩≈667m^2)、农户278户920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魏家村委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发展蚕桑生产。2002年在区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栽桑500余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40%;养蚕农户160户,占总农户的57%;当年养蚕300张、蚕茧收入12万元,蚕农户平均收入750元,人平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2.
1998年,合浦县党江镇亚桥村被列为自治区1115畜牧养殖示范基地。9年来,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摸索出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亚桥特色养鸡路子。1998年底止,亚桥养鸡专业户321户,占全村总农户601户的53-2%,其中第四自然队43户人家,就有40户养鸡,占93%。全村全年出栏肉鸡192万羽,收入3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畜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74%。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 达成共识,带头致富,抓典型,促发展村委由8位村干部组成,都是经村民选举产生。村干部经多方调查…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甘南县宏建乡平安村坚持走特色养殖之路,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鹅专业村。 平安村水草资源丰富,村党支部瞄准这一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鹅经济。村民徐王杰是全村的孵鹅大王,她带领女儿、儿媳,从1997年开始孵鹅,三年迈出三大步,一春孵鹅雏2万余只,纯效益3万多元。特别是遭受98特大洪涝灾害的特殊年份,孵鹅成了她家唯一的经济收入。事实启发和教育了村民,在她娘仁的影响和带动下,第二年,全村迅速掀起了孵鹅热潮,今年全村近70%的农户孵鹅雏,总数超过14万只,收入27万元。 这个村还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4.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5.
米良乡吉乐村是凤凰县一个苗族聚居的偏僻干旱特困村。全村辖八个村民小组,149户,637人。全村共有耕地99.6hm2,其中田上各半,在49.8hin2稻田中仅有旱涝保收稻田067hm2。1998年人平产粮250千克,纯收入只有485元。近年来,州人行驻该村扶贫工作组,从该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山高水低,严重缺水,农业生产长期单打一,但劳力富余,境内有各类草山草坡341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30万kg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出发展山羊生产,努力探索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选定给贫困农户投放母羊养殖来发展山羊生产,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现已…  相似文献   

6.
肉鸡驮起的希望张建生,陈振邦,李敬有(浚县畜牧局456250)我县新寨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21个村民小组,610户,2510口人,4100亩耕地。历史以来新寨村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而冥冥无名。近几年来,一个肉鸡养殖项目搞活了该村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7.
王世平 《江苏蚕业》2010,32(1):53-54
东台市梁垛镇梁南村是一个以栽桑养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蚕桑专业村,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645户,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2350亩,其中桑园面积1720亩,养蚕农户625户。先后被上级命名为“国家级蚕桑科普示范基地”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某村的一个果园多年无收,1995年冬来了位福建人承包了果园,全村小组长、部分群众代表参加讨论同意,并经公证处公证后,福建人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15年的承包合同。福建人经过几年艰辛劳动,果园变绿了,1998年一年收入2万余元。于是村民眼红了,以“没有经过各家农户同意”为由要求收回果园,遭到福建人拒绝。于是,全村169户中有53户78人在“法不责众”观念的支配下,强行闯入果园、毁树开荒,损坏果树600余株,损失上万元。事后,这些认为“法不责众”的村民受到了处罚。“法不责众”吗?  相似文献   

9.
广西桂平市西山乡岭口村,是我市的山区“养鸡村”。全村共有农户 54户, 318人,出栏鸡达 6万只,养鸡总收入 150万元,盈利达 30万元,户均养鸡盈利 5555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0年全村在稿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94%的农户饲养优质本地三黄鸡 73800多只,是名符其实的养鸡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经验:1饲养本地优质三黄鸡  桂平本地三黄鸡以毛黄、嘴黄、脚黄、皮薄骨细、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而著称,深受群众的喜爱,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桂平三黄鸡就顺着珠江用船运到珠江三角洲、远销香港、澳门。现在已打进广州很多高级酒…  相似文献   

10.
春风过去花满树──陕西白河县大双乡兴隆村十年扶贫喜结硕果孙传志陕西省白河县大双乡兴隆村有13个村民小组,201户,732人。全村耕地1104亩,人均1.4亩。农村改革以来,这个村5任领导班子带领全村群众抓住国家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治山创业,...  相似文献   

11.
刘玲 《四川蚕业》2008,36(3):61-62
高县庆岭乡凤凰村有12个村民小组,农户525户,总人口2102人。其中养蚕户197户。全村田土面积2182亩(1亩≈667m^2,下同),无矿山资源和企业,属于典性的农业村。  相似文献   

12.
马安区沙角村包括上、中、下角、耕寮等四个小村。全村有农户112户,571人,其中劳动力228个。总耕地面积628亩,其中水m235亩、除去在水贝村的120亩水田丢荒外,实耕水田115亩。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85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75.9%,桑园总面积达17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72.34%,今年全村农、副业总产值是406,732.93元、其中稻谷总产587担、总值9979.00元。甘蔗45亩、总产3820担,总值141,340元。豆类50亩、总产82担,总值4,100元。花生60亩,  相似文献   

13.
蚕桑业是通水灌村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全村拥有桑园面积40hm2,248户村民养蚕。2011年秋蚕饲养567盒,产茧17t,盒种单产29.9kg,期间90%左右的农户发生僵病,25%的农户发病严重,一些农户甚至倒蚕、绝收,损失达18万元,蚕农反响强烈。笔者通过实践调查,总结了秋蚕僵病的发生特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丽水市河边村位于浙南腹地,瓯江之畔,离市城西南27公里处,紧靠大港头镇政府所在地,丽浦公路(浙江丽水——福建浦城)村边过.全村5个村民小组,172户农户,489人口,男女劳动力292人.土地面积为2865  相似文献   

15.
<正> 广东省吴川县樟铺镇三浪村大搞家禽孵化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成为湛江市一条远近闻名的家禽孵化专业村。据调查,该村现有孵化厂38间,比1984年增加27间,参加办厂农户181户,占全村总农户332户的54.5%,直接或间接参与从事孵化生产的人员达510人,占全村总劳力近七成。据县畜牧部门提供的数字,1985年以来,全村为社会提供的商品禽苗(主要是鸡、鸭苗,也有部分鹅苗)有1.5亿多只,总产值8000多万元,平均每年单搞孵化这一项纯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均1515元,其中1988年孵化出售的禽苗4780万只,产值2300多万元,纯收入320万元,全村人平纯收1939元。1989年孵化生产形势喜人,据县科协提供的数字,截至6月底止,投放市场的禽苗3600万只,总产值280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68万元。现在,全村纯收入超万元的农户有14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2.7%,并有八成的农户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养猪》2004,(1):11-11
河南宝丰县张八桥镇山张村位于丘陵地带,土地贫瘠,全村有300户农民,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如今,该村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母建立的带领下,一个个都变成了养猪能手,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就有168家。从2003年年初到现在,该村出栏的两万头商品猪全部销往上海,净赚上海人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高县落润乡五星村 ,一个响当当的村名 ,该村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产茧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市产茧第一村”的光荣称号。并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五星村地处川云中路 ,幅员面积 4 3平方公里 ,有 1 1个村民组 ,农户 60 3户 ,农业人口 2 2 1 0人 ,田 860亩 ,土地 1 0 0 5亩 ,土质以沙土为主 ,适宜发展蚕桑 ,2 0 0 2年全村发种 43 47 5张 ,产茧 2 491 7担、产值1 2 0 5万元、单产 2 8 7公斤、人平蚕桑收入545元 ,户均收入 1 998 3元 ,产茧再次名列全市第一村。蚕桑现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该村两…  相似文献   

18.
乐都县岗沟镇陶马家村全村有农户178户,689人,耕地面积41.93公顷,劳力427人,该村群众从1984年开始养殖母猪,1992年开始养羊,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养殖技术,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畜群结构,畜牧业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底全村农业经济纯收入72.9万元,人均纯收入1058元,其中养殖业纯收入31.13万元(养猪纯收入18.9万元,养羊纯收入  相似文献   

19.
鸣鹿乡鸣关村地处高寒二阴地区,共辖9个社,325户农户,1625人,15.3hm~2耕地,草山宽阔,秸秆资源丰富。1997年以前,农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特别是自肉牛三元杂交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充分种用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02年全村养牛1081头,2003年达到1301头,2004年又达到1738头,3年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现户均养牛5.5头,今年共繁殖牛犊343头,价值68.6万元,户均2110元,人均422元。养牛业成为该村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和肥料,促进了粮、油高产丰收,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笔者总结了他们的养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能人养牛,促进示范带动 村上能人率先养牛、多养牛,有的养3头,有的养8头,韩永成花4200元购进秦川母牛2头,配种繁殖2年产犊4头,价值近万元。看到养牛能赚钱,村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教,介绍经验等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户养牛,现全村户户都养牛,有1/3的农户养牛7头以上,这样,全村形成的养牛热,一年更比一年高,尤其是冻配产的德国黄牛、利  相似文献   

20.
无棣县佘家巷乡东张村全村上下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余元.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都说:“这些离不开村里的当家人马士东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