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续2)□张进韩战省(上接1996年第6期第32面)6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的播种机保护性耕作不是单纯的不耕地或少耕地的粗放型耕作,它是一种先进的耕作技术,要求有先进的机具装备和管理措施与之相匹配。由于保护性耕作在收获后不翻耕...  相似文献   

2.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续完)□张进韩战省(上接1997年第1期第31面)7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山西省是典型的旱作区,科学测定表明: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制约山西省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山西省年平均降雨量为530mm左右,这些降水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和风蚀、沙化严重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旱地农业的综合实力,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内容,分析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旱地农业综合力的作用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续1)□张进韩战省(上接1996年第5期第34面)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的诸多优越性已日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增产的基本原理是:(1...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深松作业机械发展情况 1.国外深松机械的发展 一般认为,国外较早的深松机械是前苏联马尔采夫耕作法中在全年休闲的耕地上对土壤进行全面深松的无壁犁.国际上,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深松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对虚实并存耕作蓄水、节水、保墒机械化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试验推广经验,得出以“间隔深松”技术为核心的机械化虚实并存耕作技术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述阴山并麓制约旱地农业发展的因素,结合试验结果及作用效果,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宜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待续)张进韩战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旱地农业抗旱保收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在尽可能不搅动土壤的前提下,使用专用的保护性耕作机械播种、施肥;保持尽可能多的茎叶残茬覆盖地表;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以达...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旱地农业耕作技术(上)高焕文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方国家在大规模开垦100~200年、机械化作业几十年后,发现耕地先后出现两个大问题影响着农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土壤侵蚀退化,土层变浅变瘦,产量下降,严重的农田被毁,无法耕种;二是土壤压实,物理...  相似文献   

11.
在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冬小麦和春玉米机械化保护耕作地上,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科学方法,研究机械化深松,免耕覆盖作物秸秆的保护耕作体系的抗水蚀效能。试验表明:机械化保护耕作体系具有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强度,增加降水入流量,提高土壤蓄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抗土壤侵蚀效能,并能使旱地农业获得持续性增产,它是发展旱地农业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旱地农业的特点,叙述了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对各项技术措施的作用效果以及所产生的整体效益进行了分析,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分析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地区和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地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可利用的耕地并不多,全国耕地面积仅95133万hm2,其中水田面积2400多万hm2,旱田面积7000多万hm2,人均占有耕地仅008hm2。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口却占...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旱地农业生产上先进的耕作技术。而‘扎兰屯几十年的耕作历史,始终延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病虫害频繁发生,土地产出率低下。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保证我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繁荣我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使得旱区农业持续发展受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严重影响。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旱区农业的面貌,需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外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性耕作打破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而采用免(少)耕的耕作方式,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知识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原因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旱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旱地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是不采用铧式犁翻耕土壤,用30%以上的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施肥,配以深松和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好处(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由于作…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业保护性耕作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因而对南方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研究较少。为此,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建议应加强农机、农艺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系统地对我国南方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及配套农机具加以研究,以便因地制宜地逐步对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国外逾半个世纪的应用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旱地农业耕作技术。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保护性耕作相对于传统精耕细作农艺,可以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机收入。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部门针对耕地的耕层硬化、沙化、盐碱化和由此引起的扬沙天气现实,提出对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以致有效减少或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和发展。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是一种新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湿润单季作物种植区(年降雨量400mm-600mm)对玉米这一主要粮食作物实施该技术。可使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