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霍仕平,许明陆,晏庆九,代兴见,霍仕安(四川省万县市农科所634000)关于苞叶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国外早有报道,Hesketh等(1962)指出苞叶是玉米植株上的绿色组织,它的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有贡献,Jain(197...  相似文献   

2.
一些作物的苞叶可营光合作用,其光合产物可分配到生殖器官中去,从而对经济产量做出贡献。Patil(1978)与Gantrell(1981)等试验了玉米苞叶对其籽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实干物质中有2.6—9.2%是由苞叶提供的;Rao(1980)及Sathe(1981)等研究了苞叶对棉铃发育的作用、证实在形成棉籽和棉花纤维的有机物质中有2.6—11.6%是由苞叶输送的。也有持相反意见的报道,认为苞叶对经济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每年因风雹使玉米大量落叶而导致籽粒产量的损失达5200万美元(Vorst,1985)。其产量的减少程度与叶面积毀坏的百分率成正比。在13叶期去叶50%和100%时,早熟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分别减少3.5%和28.5%;晚熟玉米杂交种分別减少0.1%和30.8%(Hicks,1977)。 Barnett等(1983)发现,三个玉米自交系在吐丝后2周去叶,其籽粒产量对去叶反应有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生物产量较高,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之后其生长中心为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前大于吐丝后,比例为67∶33,形成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在大口期至吐丝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输出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至吐丝25d生长中心为茎秆,吐丝25d至成熟期生长中心为子粒,形成生物学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浆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茎秆和苞叶。  相似文献   

5.
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具有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强度大和灌浆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源自该品种类型株型紧凑和能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全生育期比平展型玉米多积累372Kg干物质,经济系数高4%,故每亩籽粒产量多167.kg或26.6%。  相似文献   

6.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宪国 《玉米科学》1996,4(2):042-045
利用方差分析、F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调查结果和室内考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在一定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四种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各种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叶向值均不呈相关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单位叶面积产量、穗长、单株生产力、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百粒重呈明显正相关,并且相关显著。通过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分析,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较为理想,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可以大面积种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作者先前以玉米为材料作试验时意外地得到一千结果,在授粉后3周内剥除苞叶和果穗叶片产量下降7.4~33.2%。而Tollenaar等(1978)却报导,剝除了苞叶的果穗对籽粒产量没有影响。看来去掉穗位叶不会成为使产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儿项研究已证实,虽然去叶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搞清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积、日照时数、叶片光合速率、光合量、呼吸量和收获指数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单株干重分别与当时的单株叶面积、累积日照时数、地上部呼吸量是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最差;收获指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好,吐丝期穗下叶光合量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苗期的栽培措施应有利于扩大叶面积,育种实践中应注重收获指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通过对高产条件下紧凑型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光合特性与同化产物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籽粒产量在吐丝以前各生育时期与叶面积系数关系最为密切,在吐丝以后的各生育时期主要依赖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各生育时期同化产物的积累则主要同叶面积系数密切相关,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籽粒产量的关键作用时期为吐丝至吐丝后15天.同化产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决定作用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与拔节至吐丝期间的叶面积系数关系最为密切;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主要依赖于大喇叭口期或吐丝期以后的同化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50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高的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变化;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高产品种子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即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并与抽雄后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持续时间较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般确认,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干物质,大部来自抽穗后植株生成的碳水化合物。在此期间,有效光合产物的数量取决于同化系统的面积(叶面积系数—LAI)及其持续期(叶面积持续期—LAD)以及叶片供给籽粒生产物质的效率(籽粒与叶之比—G)。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的富硒鲜食玉米品种及确定适宜的硒施用量,以昊生糯1号、天成雪甜207和雪甜7401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在广西崇左市农科所五塘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硒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籽粒硒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量、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外源硒的对照相比,施硒处理3个品种玉米籽粒硒含量增幅为188.9%~5 700.0%,且均以喷施36.4 mg/L硒的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施硒处理对鲜食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单苞鲜质量、产量、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喷施36.4 mg/L硒时,雪甜7401玉米籽粒硒含量最高,且可达到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的标准(DB45/T 1061—2014)。因此,广西富硒鲜食玉米生产中宜选择的玉米品种为雪甜7401,外源硒喷施的质量浓度以36.4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夏玉米籽粒形态建成和营养物质积累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切片和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高产夏玉米籽粒形态建成、营养物质积累以及与粒重、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夏玉米(1125kg/ha)籽粒形态建成迅速,胚器官分化较早,胚乳传递细胞带发达,籽粒基部黑色层彩成较晚,粒中营养物质积累时间长。黑层形成、乳线消失、苞叶枯松、籽粒含水率在32%以下时收获,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停止,粒重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综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陈国平 《玉米科学》1994,2(1):048-053
一棵成熟的玉米,大约有5%的干重是矿质元素,95%左右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质所组成.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由此可见,叶片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对提高产量有很大意义.1 干物质是籽粒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由于籽粒产量的95%左右来自光合产物,可以说,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一定范围内,积累的干物质越多,籽粒产量也就越高.原苏联的植物生理学家A.A.尼奇波罗维奇曾把产量的形成概括为下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唐永金  林绍森 《大豆科学》2007,26(3):363-368
采用10个玉米杂交组合与大豆间穴种植,研究玉米组合及其株叶性状与大豆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组合对间穴大豆的产量影响极显著;大豆的单株产量与间穴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呈正相关,与间穴玉米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和穗位上部叶面积呈负相关,与玉米穗位下部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玉米叶面积对大豆经济性状的不良影响是,穗位下部叶面积>单株叶面积>上部叶面积;玉米株型对大豆单株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不良影响程度是平展型玉米略小于半直立型玉米.大豆植株顶部和基部相对光照强度与间穴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玉米的叶面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玉米株型和叶面积分布不同,对行间地面和穴间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大豆与玉米间穴种植和间行种植应选用不同株叶性状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光合产物是作物产量的基础,棉叶是棉花的主要光合器官,棉花的光合产物大约有95%左右是棉叶制造的。深入研究棉叶的消长动态和棉叶的工作效率,对丰产栽培具有实际的意义。一、叶面积系数和透光系数在低肥水条件下,由于棉花营养体较小,若能增大棉花叶面积,就能增加棉花产量。在丰产条件下,如果叶面积比较小,增加叶面积也会增加干物质产量。过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玉米植株形态与功能、产量构成及子粒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材料,设置两个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日间高温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物质生产及转运、子粒库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HT1)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极高温(HT2)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和产量。植株株高在HT2下表现为降低,叶面积则表现为HT2CKHT1。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但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HT2降低穗粒数和总干物重,增加了成熟期茎、叶、苞叶干物质占单株地上干物质总重比例。高温胁迫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显示,HT1处理下玉米通过自身增加物质转运能力应对高温胁迫,HT2通过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影响子粒库容减小,造成不可逆损伤,同时影响了玉米源(叶面积)和流(物质转运与分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叶面积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个马铃薯品种的叶面积和系数法的矫正系数,进行了叶面积与块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铃薯品种的叶面积和矫正系数(K)具有极显著差异,矫正系数不能在品种间通用。叶面积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淀粉、蛋白等品质指标无相关性,表明叶面积的增加能加强光合产物的输出,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0.
灌水对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47号、宁春39号、H2038和H2127)为材料,研究了二棱水(W1)、二棱水十拔节水(W2)和二棱水十拔节水十开花水(W3)3种灌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水较少条件(W1、W2)下,宁春50号、宁春4号、H2038籽粒产量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在花后的转运,而H2127、宁春47号、宁春39号则主要来源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增加灌水(W2、W3处理)有利于各春小麦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促进花后光合产物累积.增加灌水可明显增加H2038、宁春4号叶绿素含量,而后期适度灌水(W3处理)能增加宁春50号、宁春39号叶绿素含量;6个品种中,宁春47号、H2127受灌水影响较大.在生育中后期缺水条件(W1处理)下,宁春50号、宁春47号、H2127能保持较高叶面积系数;H2038、宁春4号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后期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为W1>W3>W2;同一灌水条件下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抗旱指数均显著高于宁春47号和H2127,收获指数亦较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是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及节水品种,二棱水十拔节水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