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08,(4):62-62
<正>更新换代首选冬小麦新品种——抗倒高产稳产衡5229衡522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独家培育,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4014。2007年获新品种保护权,权号为CNA20040369.9。  相似文献   

2.
“衡5229”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矮秆、多穗、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通过同家审定,审定号:2004014)。  相似文献   

3.
今年国审小麦新品种衡5229在我省大面积示范种植,全省从南到北的示范户对衡5229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我们看看各地农民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4.
衡5229小麦新品种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1993年利用冀5418作母本.衡504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和本所多年形成的“水旱交替选择法”,于1998年选育而成。1999—2001年在所内进行了新品系鉴定和新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4年通过了国家区域试验和大区生产试验。于2004年10月19日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4014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0—2012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比较了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平均产量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1.15%。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因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等特点,为适合湖北地区、黄淮海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品种概述衡5229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陈秀敏研究员利用该所独创的"水旱交替选择法",历时12年选育而成。在2001~2004年国家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2~200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8 648.0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08%.在2003~200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819 5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0%.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9.
2016—2017年度颍州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28-29,52
为了观察对比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进一步鉴定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合阜阳颖州区种植的新品种,2016—2017年度开展14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该区种植的品种有安科157、淮麦22、淮麦35、淮麦33等4个品种,其产量较高,抗病性、抗冻性、抗倒性较强,熟相较好,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的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2011年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和2012—2014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的区试试验结果为依据,以长4738和晋麦47号为对照,利用互作方差和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长麦251具有高产潜力大、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结论]长麦251在山西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2.
1 引 育 繁 推现状 1.1 引种现状.邯郸市引种工作起步较晚,2003年以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2004年在永年原种场建起了占地500亩的"邯郸市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园",承担全国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任务,该园区将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集中展示.截止2006年引进玉米新品种2058个、小麦新品种121个、棉花24个,选出了丰产性、抗逆性表现突出的新品种如:浚单20、蠡玉16、浚单22、纪元1号、洛玉2号等十多个玉米品种和衡7228、良星99、济麦21、藁优9618等多个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超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04~2006年河南省高肥小麦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连续3年居试验第一,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大粒、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一般产量9 000 kg/hm2,高产栽培产量可达9 000~10 500 kg/hm2,达到了国家中筋超级小麦的标准,适宜黄淮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技》2007,(9):62-62
品种概述 衡5229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着名小麦育种专家陈秀敏研究员利用该所独创的“水旱交替选择法”,历时12年选育而成。在2001~2004年国家级区试中,产量水平曾获河北省第一、河南省第一、山西省第一、山东省第二,大区试验,全国9点汇总产量居第二位(与第一位仅差0.06%),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4014。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è小麦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陕麦159.该品种半冬性,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利用2005-2007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中肥组区域试验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陕麦159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麦159两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23%和9%.回归系数(6)两年分别为0.98和0.88,均低于对照品种.说明陕麦159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同时陕麦159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中原98-68小麦新品种是郑州浏虎种子有限公司以泗阳188作父本、温2540作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半冬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衡观35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有着广泛的适应性。通过对该品种发育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品种的温光特性,揭示了其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原因。衡观35虽然是半冬性品种,但属于对温反应不敏感型品种,且感光性偏弱,对光反应较为迟钝。正是这种特性,使衡观35较好地适应了多种生态条件,其发育速度受到生态条件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其抗寒性突出、矮秆抗倒、抗病性强、节水明显和早熟等特点,综合决定了该品种对黄淮麦区(分南北两片)、长江中下游麦区和北部冬麦区4个不同的生态区域有着很好的生态适应性,这也是其适应性广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 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30、百农207、农大2011、西农235等22个品种在正阳县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从中找出适合正阳县种植的品种,为正阳县小麦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技》2006,(6):40-40
科润958(国审衡5229原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是2004年河北省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审定号:2004014,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769E。该品种被定为“国家863重点支持项目产品”、“河北省重点项目”,被小麦育种、推广专家一致誉为:小麦更新换代的首选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地龙 《农家致富》2009,(18):26-26
一、品种来源 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中经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4年度通过江苏省小麦良种生产试验,并推荐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5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