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们吴兴大队共1200户,6954亩耕地。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方面的主要要求是增产粮食和棉花”的教导,大搞粮棉间作套种,连年获得粮棉双丰收。1974年全大队4700亩粮食作物,平均亩产1250斤,1538亩棉花,亩产达到127.5斤。粮棉间作套种,既多收粮食,又多收棉花,是种植革命的深入发展,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地力,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海城县山后大队地处城郊平原,是个粮、棉、油、果、菜都有,水,旱田作物兼种的大队。全队三千七百八十一亩耕地,植棉四百六十亩。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学理论,抓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认其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粮棉产量连年增长。在一九七二年粮过“黄河”、棉上《纲要》的基础上,一九七三年粮食单产一跃跨过“长江”,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队有耕地1990亩,地势平坦,黑粘土质,怕早怕涝,在我县属于中等肥地。文化大革命以前,粮食亩产300—400斤,棉花40—50斤。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棉产量有了新的增长。一九六八年以来,粮食亩产上《纲要》,棉花亩产百斤上下,但几年来稳而不前。通过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开展,排除了林彪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公社处于苏北沿海棉垦地区,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学先进,夺高产,大力改革种植方式,推广了粮棉间套种。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摸索出一种解决粮棉间套种后带来的争光、争温、争肥、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粮棉群体正长生长的种植方式——“双拼垄”。一双拼垄种植方式的具体做法及其在生产上的表现所谓“双拼垄”种植方式,当地贫下中农给它总结了几句顺口溜:“双夹种双拼垄,  相似文献   

5.
我们松湖大队是个主产棉区,耕地面积一千八百八十五亩,其中种植棉花一千六百亩。解放前,我们这里叫做“江北岗”,土地高低不平,到处杂草丛生,粮棉产量很低。当时,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江北岗,烂渣岗,地主豪绅逞凶狂,穷人被迫去讨米,  相似文献   

6.
孟圩大队位于废黄河南岸,地势低洼,旱、涝、碱灾害严重。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挖河筑坝,打井整地,营造旱涝保收农田。现在,全大队5400亩耕地,以150亩为一方,平整一致,沟河相通,能灌能排,爽碱理水,基本上实现了园田化,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一九六六年以来,粮棉产量年年超《纲要》。一九七三年,亩产水稻810斤,小麦340斤,皮棉126.5斤。为了探索高产途径,一九七三年从省农科所引进“江苏棉一号”种子1.8斤,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种了二亩,经过精细培植,亩产皮棉227斤。一九七三年大队党支  相似文献   

7.
我系师生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导。坚持教学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村学习和总结贫下中农植棉经验的同时,于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年先后在马陆公社马陆大队大严生产队和嘉定县五七农大(县良种繁育场)开展了棉花麦茬育苗机套槽移栽的试验研究。一、试验目的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争取粮棉双高产,防止“以粮挤棉”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南汇县泥城公社人民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棉花生产,获得连年高产稳产。一九六四——一九七三年十年平均亩产皮棉187斤(人民三队十年平均亩产220斤以上)。一九七三年,在批林整风运动大好形势下,实现了粮棉双翻纲要,粮食亩产1849.3斤,棉花亩产201.7斤。今年粮棉生产形势很好,有良好的增产基础。人民大队地处东海之滨,是粮棉夹种地区,棉花前作多数为条播小麦和草麦间作,茬口较晚。棉花品种原为岱字棉15号,  相似文献   

9.
我县共有五十三万亩耕地,以种植粮棉为主。一九七○年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认真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发动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学大寨,只争朝夕赶昔阳,加快了建设大寨县的步伐,革命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队的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七三年夺得了第十二个粮棉双丰收年,全队粮食亩产一千三百一十斤,一百一十三亩棉花亩产皮棉一百九十八斤。在过去的十二年中,粮食有四年超《纲要》,八年达“纲半”,棉花有三年超《纲要》,五年达“纲半”,四年接近“双纲”。粮棉的连续丰收,使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社员收入不断增加,一九七三年全队每人平均分配一百七十元。基础与全局抓好棉花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能否夺取高产的全局问题。过去,我们把夺取棉花高产的重点放在播种以后,忽视了播种前的基础工作,结果往往是要早发,茬口不好;要多结桃,没有肥料,使全局处  相似文献   

11.
运城地区新绛县辛保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其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创造了一种新的棉花耕作栽培方法——阳坡壕种,为促进农业大上快上,发展棉花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的四个生产队共种十亩阳坡壕种棉花,都获得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科技厅所属的国家半干旱中心翟学军博士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了目前国内熟性最早的短季棉新品种“546”,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高度耐密的特点,在河北省中南部小麦收获后直播可实现250kg/亩的籽棉产量,与春播基本持平,10月15日前吐絮达90%以上,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真正实现了小麦、棉花“双直播、双高产”的目标,同时较春播棉亩减少投入100元左右,较麦后玉米亩增收400-500元。专家组认为,“546”以及麦后直播种植技术达到黄河流域春播棉中等以上产量水平,亩增收300-500元,是我国夏播棉研究上的一大突破,为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合理倒茬轮作等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滁县张浦郢公社胜利大队山多田少人更少的地方。大队茶场于1971年筹建,1977年正式投产,现有茶园面积187亩,其中可采面积95亩,有专业队员22人。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精神,对茶场体制和组织领导进行了调整、整顿、改革,实  相似文献   

14.
稻棉轮作     
我县是粮棉兼作区。近几年,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完善,部分社、队试验推广了稻棉轮作制度,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马口公社胜利大队过去是一个旱作地区,目前水田已扩大到1100亩,早地1399亩,常年植棉1200亩。从1972年开始搞稻棉轮作试验,第八生产队144亩棉田有70亩是水田改种的,亩产皮棉155斤,较老棉田增产63.1%;而棉田改种双季稻,亩产1160斤,较老水田增产34.2%。县农科所1972、1973年稻棉轮作试验也证明:轮作棉田增产46.2%和54.4%。轮作水田较老水田水稻增产34.6%和34.5%。(一)稻棉轮作能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省棉区改革耕作制度,积极发展麦棉间套种,对不断提高粮棉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在特早熟棉区是否也适合发展麦棉间套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院师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七”光辉指示,深入到改革耕作制度比较有经验的榆次县东阳公社西范大队蹲点。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同时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了各种粮棉间套种试验,主要探索在这无霜期短的地区获得粮棉双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及其理论依据。现将1972—1975年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土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棉花间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我大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共有耕地九百卤,夏熟以三麦蚕豆为主,秋熟粮棉各半,原来是粮棉轮作,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地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在认其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在努力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耕作制度改革。从1967年开始进行了玉米棉花间作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68年全大队示范推开,现在已有九年的种植历史了。开始几年,由于对这项间作制度变革后所引起的农业内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加上栽培技术也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曾出现过  相似文献   

18.
我县黄潭公社在防治病虫害工作上,认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全公社四十二个大队、三百○七个生产队,五万七千四百亩棉田,一九七六年全面开展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充分利用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物理防治、诱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捕捉繁殖、助迁自然天敌三千七百多万头;土法生产和使用“7216”杀虫菌剂四十多万斤;熬制和使用各种土农药一百四十多万斤。对消灭虫害,促进粮棉生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环境污染,保障人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场粮棉生产不断发展。一九七三年场部一千亩棉花,单产205斤,770亩粮田,单产1630斤。一九七四年遭受六十年来最大洪涝,棉花盛花期连降暴雨。但全场干群狠批“天命观”,抗灾夺丰收,棉花单产仍达176斤,粮食单产1661斤。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夺取棉花高产,从栽培角度讲,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对比,  相似文献   

20.
农田地膜残留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至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之一。地膜覆盖是1982年首先在棉花上使用,几年来累计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栽培39.43万亩,近两年均在9万亩以上、占棉田面积的80%左右。先后又在水稻、玉米、花生、西瓜等作物上应用,总共推广200多万亩面积。但“白色革命”会不会成为“白色危害”。为此,我们于8月15~18日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棉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