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发  罗烈 《森林与人类》2014,(12):102-103
<正>锦江冲出月沙洲后,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东勇往直前,流到磨盘岭后被阻,折了个一百多度的角向南奔去,流了不到3公里迎头撞上铁凉树峰,再折个一百多度的角向东流去。两次折返,写下了一个反"S"形。在这个反"S"下面的弯内有个古村,就是上高县新界埠乡洲上行政村的黄家洲自然村。据《黄氏族谱》载,700年前黄氏由修水双井迁至上高坪上。坪上坐落在锦江的冲积平原上,条件不算差,只是苦于每年夏秋两季的水患灾害。想外迁的人看中了黄家洲,虽然黄家洲地势很低,可是每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1月底,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传来好消息,北京197个村当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这当中,就有一个美到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村庄。那是月初,在房山区大石窝镇进行森林城镇验收,第一次来到这个位于拒马河畔,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青山掩廓,绿水绕庄,远离喧嚣,人口稀少,宁静恬淡的平原村庄。走进王家磨村,像是踏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村内一木一花,一屋一池,都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  相似文献   

3.
贺县莲塘镇美仪村林场,占地仅有3000亩,郁郁葱葱的林木,来往行人无不翘首称赞。这个小林场是在农业合作社时期办起来的,经历几次浩劫后,仅剩稀草残树,1976年以后,经过十几年集体抚育才成林成材,据林业部门1989年检测,场内木材蓄积量达2万多个立方  相似文献   

4.
《林业与社会》2004,12(2):7-7
黑龙江省从2002年开始实施“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逐村验收、分批推进”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两年来,共在500个重点村实施了种养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5.
金秋时节,内乡县东北川村果香四溢,满载着苹果、葡萄的大车、小车沿着新修的邵阳公路进进出出,昔日落后贫穷的东北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林果之村,富裕之村。说起这些变化,人们不能不提起邵元龙。 1978年,邵元龙初中毕业回到家乡,老队长看他聪明有志气,就放心地把5000多棵苹果苗的嫁接任务交给他,他在一无经验,二没技术的情况下,凭着一股子钻劲,硬是学会了嫁接技术,5000多棵苹果苗一次嫁接全部  相似文献   

6.
宁乡县枫木桥乡月白村,在1993年开发山地栽植32?亩、户平1亩黄花梨的基础上,1994年冬,全村又高标准开发山地1087.7亩,实现人平1亩经济林。他们的经验和作法是:一是大力宣传发动,做好过细的思想动员工作。村上5个干部先后召开8次党员和组长会议,并分头到157户农户家中进行个别动员。大讲山地开发的好处,群众的思想通了,山地开发的积极性随之高涨。二是融连片开发和分户经营为一体,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村干部找准了分户经营与连片开发的对接点,从而使山地集中连片开发,由千家万户经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计划开发的1210…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境内的三僚村,地处客家腹地,中国形势派风水文化传承一直延续至今,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圣地""风水文化博物馆"。自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三僚村风水名师辈出,北京故宫、天坛、明十三陵、长城九镇等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三僚风水文化2008年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陈列着大小祠堂42座,每一座祠堂都蕴藏着高深的玄机和神奇的故事。三僚村2009年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纳入国  相似文献   

8.
皮运楚  德民 《国土绿化》2004,(11):30-30
湖南桑植县与鸡公垭村联办林场,先后两次受到国家嘉奖,12次评为省、市、县先进集体;党支部书记、场长喻伯建先后10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县先进个人,11次受嘉奖,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4年被市、县人民政府破格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  相似文献   

9.
村景如梦     
村景如梦文/肖来青背倚青瓦木楼,立于青草弥香的场坪,晨风触肤而过的时候,眺望远山近水,一幅浓淡相宜的“水粉”长卷,正轻舒漫展:最先夺走视线的,是那无尽的绿浪。它从脚底铺开,层层叠叠,如海水浅浅的波纹,诱人生出遨游林海的欲望;但这欲望旋即被几条由山壑深...  相似文献   

10.
<正>岭下,吉安县横江镇一个纯朴的小山村。出吉安县城西,沿高三线驱车3公里便到。在似火八月的一天,我走进有着500年历史的岭下村。还未置身于村,就感受到了一抺清凉绿意。村依山傍水,村前的湖如一条银色头巾裹在山村的头上,古老的村子似年轻女子般妩媚、妖娆。在这里,山、树、水、人已连为一体,彼此依赖、彼此信任。在村村族长公的引领下,我们走上了一条用旧砖铺就的宽1米的小道,欣赏着两边高大的荷树。走了50米左右,便有几株散发着余香的古柏呈现在眼前。同行几人都情不自禁上前拥抱这几株胸径达2米、高达20  相似文献   

11.
汪莉君 《森林与人类》2014,(12):148-148
<正>金岗岭村坐落在婺源县沱川乡河西村委会,现全村30余户100余口人,村民以汪姓为主。金岗岭村森林资源丰富,村口处有一大片古树群。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杉20余株,树龄最长的红豆杉达820年。百年以上的古樟树9株,树龄800年以上的有3株。另有百年以上的苦槠、枫香、糙叶树、红楠等16株。除村口处的古树群,村子东北部还有一片环绕村庄的风景林,面积5.33余公顷。林中植被丰富,郁郁葱葱,优美的风景林吸引众多影视剧公司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2.
<正>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靳彭城村东的三教堂内(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遗址曹魏南校场处)有一棵古圆柏,当地人称为彭城三教堂大柏树,又称曹魏古柏。古圆柏树龄约1500年,树高21米,胸围5.5米,冠幅17×15米。树身伟岸,虬瘤突兀,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饱经沧桑而未毁,久历岁月而不衰,在古来战乱频仍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800多米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东头村,有一个生长着50多株树龄300年以上珍稀楠木和红豆杉等古树的群落,它是尤溪县不多见的风景林,也是留给尤溪县后人的一份宝贵自然遗产。近日,梅仙镇东头村农民对这50多株珍稀楠木和红豆杉等古树重新造册登记,并挂牌认养。这片古树群树种丰富,数量较多,有国家珍稀树种红豆  相似文献   

14.
彝村行     
一我要去彝村访林业。从宁蒗彝族自治县南行90公里,便到了战河乡木耳坪村。这个村的563户人家中,彝族占了90%以上。1956年宁蒗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时,曾将解放了的“呷西”、“绵易”(家奴)部分集中于此,开办农场,使广大翻身奴隶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时隔30多年,今非昔比,沿路但见青山蓊郁,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深秋的阳光给大地抹上了一片金色。同来的县林业局的小杨介绍说,解放前,这里刀耕火种很突出,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灾害频繁。1984年起,这个村大力开展了荒山绿化,民房改建以及节柴改灶工作,成绩显著,现全村已造林2.6万多亩,新建砖瓦房410栋,节柴  相似文献   

15.
刘平 《陕西林业》2006,(3):37-37
在澄城县罗家洼乡北寺村,说起柿子,没有人不骄傲;提起柿饼,没有人不面带喜色、引以为豪。在北寺村流传着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原国务委员余秋生来澄视察时,品尝了北寺村的柿饼后,高兴地说:“澄城的柿饼香甜可口,真好吃。”这已是1958 年的事了,但至今仍为北寺人津津乐  相似文献   

16.
龙纳村位于融安县板榄乡北部,是个山区林业村,全村有11个自然屯,390户,共1867人,土地总面积53045亩,其中林业用地41750亩,占总面积的78.71%。 两年前,该村还有宜林荒山8400余亩,是全乡荒山大户村之一。要实现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1993年全面完成造林灭荒的决定,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如何解决这个大问题,1991年冬,村公所班子在原乡政府分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十多天深入村、屯农户的调查了解,发现原造林步子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党的林业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思想有顾虑;二是荒山面积大,农民  相似文献   

17.
《森林与人类》2014,(12):50-51
<正>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有一棵千年古樟,相传为该村始祖黄克昌到罗田第一年所栽。据说黄克昌逃难至罗田,没有栖身之处,便在山坡上搭棚而居,夜晚梦见金狮钻入土中,天亮后掘得重金,于是便植下樟树纪念。现在,这棵古樟6个人手拉手都环抱不下,是南昌市最大最古老的樟树。有1200年历史的罗田村,乃当年香客赴西山万寿宫朝拜许真君的必经之地,这里店铺比肩,商贾云集,称一时之盛。现在,村里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清晰可见,整个村庄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民  相似文献   

18.
1998年9月,我们两次到永吉县五里河镇草庙子村,对这里发展经济林的情况作了调查。通过调查,觉得他们的做法好,收效很大,经验可贵,不仅为吉林地区集体林总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而且为乡村林业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1现状与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丁贤生 《森林与人类》2014,(12):150-151
<正>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全村共有民居130幢,其中明代建筑8幢、清代建筑60余幢,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至1130年),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下半叶沙尘暴在我国呈急速上升趋势 ;50年代共发生过5次 ;60年代共发生过8次 ;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 ;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 ;90年代共发生过23次 ;1979年 ,塔里木盆地在4~6月间先后刮了3场沙尘暴 ,其中的一次 ,仅尉犁县3天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降尘25600吨 ;1983年 ,新疆石河子垦区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25万亩农作物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1986年5月 ,一场10级大风席卷和田 ,农作物受灾20万亩 ,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1993年5月 ,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场强沙尘暴造成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