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阳地区是草鱼出血病流行发病的重灾区。出血病一旦暴发,病情来势猛,死亡率高,草鱼种养殖的成活率仅达20-30%。为探讨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提高鱼种成活率,根据中国微循环与茛菪类药研究会会长修瑞娟以及副会长杨国栋副研究员的微循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鱼病,它严重影响着草鱼的成活率,尤其是对一龄草鱼种的危害。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将出血病疫苗注射到鱼体使其获得后天的免疫保护力,但这种注射法需要一尾一尾地进行,费工费时还易损伤鱼体,对当年草鱼和大规模的鱼种生产难以应用。因此,研究更简便、有效的免疫途径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于1996~1998年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处理的特异化饵料,在草鱼苗开口期投喂,完成疫苗接种。经室内攻毒测定,对草鱼出血病的免疫保护力可达90%以上,免疫后的草鱼血清抗体凝集价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出血病是草鱼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区域广,发病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省各地,尤其是以培育草鱼种为主的鱼种场,每年常因出血病流行,防治不当,引起草鱼种大量死亡。如邵武市鱼种场,近几年来连年发生出血病,草鱼种养殖成活率仅达20-30%。因此,探讨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提高成活率,是广大鱼病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株州市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开始在大塘养殖中,  相似文献   

4.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鳃盖、眼圈周围、口腔内、鳍条基部等充血。采取草鱼免疫注射,可使草鱼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1988年,我站在县国营渔场进行了免疫注射对比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月5日~25日,对20亩鱼种池进行了试验对比,其中15亩鱼种池共投放了10~17cm的鱼种7.3万尾,逐尾进行了注射(每尾0.2至0.4毫升)效果达到了90%。而未注射的5亩鱼池共投放鱼种3万尾,尽管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成活率仅为30~45%;同时还对5户养鱼专业户进行了不  相似文献   

5.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半的草鱼种。该病流行广、发病时间长(水温25℃以上的夏、秋季)、死亡率高(90%以上)。常与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很难治愈。从全国来说,由草鱼苗养成商品鱼,一般成活率只有20%左右,因此防治草鱼“四病”,是提高其产量的关键所在。 一、1979年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草鱼养殖成活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8年确定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后,该所高汉姣同志,于第二年首先试制了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当年草鱼种或春片,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6.
1983年,我们首次在我省对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促使草鱼机体产生抗体,增强对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等“三病”抗病力,达到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所使用的疫苗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提供的。翌年,我们应用采自本省邵武市鱼种场毒种材料,自制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1万毫升,  相似文献   

7.
杂交草鱼种养殖试验目前,草鱼的养殖由于病多,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草鱼出血病与烂鳃、肠炎、赤皮三病并发,使草鱼成活率大大降低。草鱼种更是如此,成活率普遍在20%-30%左右。1995年,我场从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草鲤杂交草鱼种进行养殖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8.
邵阳地区的渔业生产受草鱼出血病的危害很大,每年因草鱼出血病死亡的鱼种达30—50%,严重地挫伤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部门认真总结了一九七九年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免疫注射试点的经  相似文献   

9.
<正>在草鱼冬片鱼种培育中,每年养到10月初就会暴发草鱼出血病、"老三病"而大量死亡,养殖户损失较大。近年来,有部分养殖户尝试在夏花放养时注射草鱼"四联"防病疫苗,即预防草鱼出血病、烂鳃、肠炎、赤皮,取得较好的效果。投放注射了疫苗的草鱼夏花,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成活率很  相似文献   

10.
我校渔场1985年由于没有进行草鱼出血病免疫,尽管采取了多种防病措施,但草鱼成活率不高,一般年徘徊在20~30%。 1986年开始搞疫苗注射,草鱼出血病大大减少,成活率提高到70%左右。但人工注射疫苗、费工费时、操作麻烦。且注射疫苗后,部分鱼由于受伤而陆续死亡者常发生  相似文献   

11.
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年鱼种,而且会激发细菌性“三病”的发生,这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一直以来,草鱼已成为我区池塘养殖的当家品种,但草鱼容易发病,每年因出血病和细菌性“三病”的发生,使草鱼的成活率仅有40%-50%,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给我区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2.
草鱼免疫注射主要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去冬今春,我区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制的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32,160尾。现成活率都在90%以上。据九月十三日在郴州市综合农场调查表明,其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池塘五亩面积中放草鱼597尾,  相似文献   

13.
网箱投喂配合饲料养草鱼种。6月3日投放平均全长5.6cm、体重2.2g的鱼种,翌年4月6日出箱,平均体重达103.7g,增重46倍,平均产量40.6kg/m^2饲料系数1.86。总成活率59.3%,其中草鱼出血病免疫组成活率平均74.9%,对照组30%。本文还分析了养殖效果和影响成活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品种之一,从南方到北方都是主养品种,全国草鱼年产量近500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以上。但草鱼发病严重,从苗种到成鱼成活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成活率,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如广东省在鱼种放养时普遍注射疫苗,成活率达80%以上。随着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  相似文献   

15.
用特异化饵料免疫预防草鱼出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河  戚少燕 《科学养鱼》2000,(10):36-37
草鱼出血病是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影响着草鱼的成活率。 70年代以来,国内对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进行了免疫研究,获得比较成功的是注射法和浸泡法。生产实践表明:注射接种虽有较好效果,但操作不方便,费工费时,还易损伤鱼体,尤其对大规模的鱼种生产更难于应用,在生产中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浸泡法免疫效果不理想,而且疫苗用量大,成本较高。因此,研究探索适合养殖鱼类特点的更有效、方便、经济的疫苗接种途径已成为预防草鱼出血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用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胞疫苗处理的特异化饵料,在草鱼苗开口期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邵阳地区为控制草鱼出血病,今年开始在全地区推行免疫注射. 邵阳地区每年因出血病死亡的草鱼种达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一九七九年地区农业部门先后在洞口、武冈、隆回等县的六十九个生产队和县、社、大队渔场进行了草鱼出血病免疫注射试验,共注射草鱼种十二万余尾,经过免疫注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6,(11):24-25
我场位于赣东北山区,主要是生产冬片鱼种供应本市社、场的水库、塘堰放养。自1958年建场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鱼病也年年增多,特别是草鱼种发病最多,成活率也最低,其中草鱼出血病造成的死亡最为严重。我场古城鱼苗队三结合水产科技小组在生产过程中初步摸到了一些防治草鱼出血病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2.苗种放养(1)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F3代草鱼选育品系。为了防控草鱼出血病的发生,保障苗种顺利养成,在示范养殖过程中对鱼种注射了草鱼出血病疫苗。(2)草鱼种放养密度及套养品种。如表1所示,草鱼种每亩放养2 500尾,为了合理利用水层,降低饵料系数,每亩再搭配2 000尾鲫、100尾鲢、50尾鳙。  相似文献   

19.
自1996年以来,草鱼肠炎型出血病危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发病塘口占常规鱼养殖面积的20%左右。若不及时治疗,一般塘口死亡率50%~60%,其中鱼种高达90%以上。草鱼出血病的流行与养殖条件恶化、劣质菜饼的大量使用有直接关系,发病草鱼有肝胆综合症显  相似文献   

20.
草鱼是我省渔业生产中占据比重最大的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却易受到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烂鳃、肠炎(下称“四病”)的危害,往往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实施草鱼免疫防病技术是解决草鱼“四病”的一个较佳措施,可有效降低草鱼“四病”的发生率和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目前,吉安市已在草鱼成鱼生产中对放养鱼种大规模推广应用注射免疫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数年来该技术的推广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要确保草鱼注射免疫防病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在以下几方面注重“讲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