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油茶间种     
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幼林、成林内间种粮食、油料、绿肥、饲料、药料、瓜菜等,是以间种代替抚育,促进油茶和间种作物共同生长发育,实现油茶和间种作物都能增产的方法。又是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的一个有效措施,对山区、半山区的劳动力、土地能够进行综合利用,也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油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土壤质地多较贫瘠,而油茶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如何广辟肥源,解决肥料问题是油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各油茶种植  相似文献   

2.
油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一般多属红壤,比较瘠薄,尤其是有效磷奇缺。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斤油茶,需要消耗氮素18斤,磷酸盐3.7斤,氯化钾13.9斤。这些养分相当于硫酸铵89斤,过磷酸钙20斤。而当前进行油茶大面积施肥困难很大,是不可能的。近年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在油茶林内进行间种是改土增肥,促进油茶稳产、高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常德县唐家铺公社油茶场,1974年开办,经营山林620亩,其中油茶林500亩,几年来,在大搞深挖垦复,积极建设“三(?)的基础上,对一部分油茶林进行了间种管理,茶油产量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不断提高,1978年油茶总产量14393斤,亩产28.8斤,比办场前常年产量增长213.2%。经测定,间种比未间种的林地  相似文献   

4.
对3年生油茶幼林进行了6种不同模式间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种的油茶幼林树体的地径、树高及冠幅生长量均高于对照,说明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不同间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的为玉竹间种模式,而大豆间种模式最低.对各生长指标及经济效益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林间种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 Merr.]对油茶林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间种金钱草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新造林地间种金钱草对油茶幼林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油茶幼林间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茶幼林期,间种山毛豆,可增加林分内土壤的湿度,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可以借助山毛豆的阴蔽,加速油茶幼林的生长。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做了间种试验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豆、花生、红薯和烟叶4种农作物于油茶幼林内进行间作,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不同经济作物的油茶幼林林地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可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其中间种黄豆效果最好,树高增加了0.11 m,地径增加了0.04 cm,冠幅增加了0.21 m~2,花芽数增加了20个/枝。间种可增加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其中间种烟叶效益最高,经济产出为48 960元/hm~2。综合来看,油茶幼林间种的经济作物宜选择较矮小、具根瘤固氮菌的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8.
对9种间种模式油茶幼林成活率、地径和树高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9种间种植物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油茶幼林的成活率,间种栀子的最高,达99.33%;但采用间种方式的油茶幼林的生长量均比对照低,间种秋枫的油茶幼林地径为对照的77.63%,间种红果仔和秋枫树高较对照分别下降45.00%和31.78%;经主成分分析,间种所在油茶生长状态从高到低为:野菊花对照罗汉松风铃木红车栀子红果仔宫粉洋紫荆小叶紫薇秋枫。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间作迷迭香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种迷迭香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促进了花芽的分化,比对照提高了29%;间种迷迭香能极显著(P0.01)降低油茶幼林虫害的发生程度,虫害指数减少了91.1%;效益分析表明,油茶幼林间种迷迭香平均年产值为29 250元/hm~2,平均年利润可达17 775元/hm~2。  相似文献   

10.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肥减流的目的。为此,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全垦成梯的红壤油茶幼林地为研究对象,设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新技术应用(代号iswf+nt)、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代号iswf)、间种冬季绿肥(代号iwf)、清耕(代号CK)等4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减流效应。结果表明:1)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1.67、21.75、15.32 g/kg,比清耕(8.97 g/kg)提高22.7、12.78、6.35 g/kg,分别提高了253.1%、142.5%、70.8%,差异极显著。2)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比清耕减流109.9%、56.1%、20.6%,减少了136.9%、66.2%、29.2%;因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iswf+nt、iswf、iw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减少0.12、0.05、0.02 g/cm^3,减少7.9%、3.1%、1.2%,其中,iswf+nt处理差异显著。3)间种3 a后,iswf+nt处理比清耕,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流失量分别减少80.9%、75.1%、82.7%、81.6%;0~20 cm土层,无论是有机质、全量养分还是速效养分都属"丰富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由试验前的"严重缺乏"连跨3级(缺乏级、轻度缺乏级、基本不缺级)。4)间种绿肥(牧草)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技术,iswf+nt处理改种一季绿肥(牧草)为种两季绿肥(牧草)、改种单一绿肥(牧草)品种为种绿肥(牧草)品种组合、改部分使用新技术为全面使用新技术,是该技术的3个创新点,也是这种新方法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南方石灰岩红壤地区油茶间种玉竹坡地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分别采用了油茶间种玉竹林地挖截流沟(ID)、油茶地间种玉竹(BP)、油茶地清耕(CK)等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进行了为期2 a的保土改土效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CK试验小区比较,ID试验小区的减流率(70.2%)、减沙率(80.5%)均大于BP试验小区的减流率(50.3%)、减沙率(55.1%),且其减流减沙效应均随其产流产沙量的增加而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ID试验小区比CK试验小区提高4.3%~4.7%,且含水量的提高幅度随含水量的提高量而递减;试验前与挖截流沟2年后ID试验小区的土壤容重,10~20、5~10 cm土层的分别降低了0.19、0.21 g/cm3,其降低率分别为11.9%、13.4%,且ID比CK分别降低了1.9%、3.3%,分别多降低了10.0%、10.1%;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ID比CK分别提高了21.8%、8.6%、22.6%;油茶移栽整4年及2011年测定的油茶地径、冠幅、春梢数量,ID试验小区较CK小区分别增加了49.6%、201.7%、46.4%,且ID试验小区的玉竹产量比BP小区提高了421.5 kg/hm2,提高率为7.4%,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文中研究得出,油茶间种玉竹林地等高挖截流沟是行之有效的保土改土措施,且其适用范围广,不仅南方适用,北方也适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覆草间种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及生长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覆草和间种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及生长量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数量、新梢长度和树高净生长量)简化为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9.818%。结果表明:覆草和间种均能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幼林生长量,稻草覆盖试验D处理(覆草7 500 kg/hm2)为最佳油茶林地覆盖方式;间种试验表明,间种红薯为最佳油茶林地间种方式;间种红薯与D处理相比较,间种红薯为最佳油茶林地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3.
林下间种太子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正> 林粮间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何,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间种后,由于每年要松土除草几次,破坏土壤结构,会加重水土流失;另一种认为,间种能增加覆盖度,可以保持水土。为了获得正确的结论,我们在湖南株洲的长岭林场,进行了林粮间种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定位观测。今将资料整理归纳于后,供参考。一、观测点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芍药间种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为毛莨科芍药属植物,因产地而得名,又称白芍、亳芍等。根入药,具有养血、柔肝、镇痉、止痛的药效,是多种中成药的必需原料之一,主治胸肋痛、泻痢腹痛、崩漏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当前林业学术界对桉林下实行间种问题议论不一,看法不同。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各抒己见,有待于各地多次生产实践去证实自己的论点。为了探讨桉林下间种问题,有利于林业建设,试用琼海县白石岭林场桉林下间种菠萝的例子,谈一些看法,愿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东丰县小四平林场,1988年在红松造林地内间种大豆(面积10亩,12亩为对照),每亩当年收入大豆款82元,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具体方法:造林穴状整地,株行距1.5×1.5米,穴面70×70厘米,修成水平坑盘,在每穴中间植红松1株,在苗木左右15厘米处分别种大豆两簇。好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