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锥栗人工林营养综合诊断(DRI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8 a生锥栗人工林叶片5种营养元素的分析,运用DRIS诊断法对该树种的养分状况进行了诊断分析.根据林分现实产量的差异,划分3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将每种类型产量和相应的叶片营养含量结合考虑,能够对锥栗人工林分养分的丰缺状况作出适宜的判断.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诊断的结果是中产类型的N元素相对过量,K则相对不足;低产类型N、P含量明显不足,应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产力上升,未结果期,结果初期,盛果初期年净生产量分别为1.109 t/hm2.*a,3.823 t/hm2*a和8.930 t/hm2*a;经济产量的增加与生物量增加趋势一致;叶面积指数至盛果初期可增至1.963 2;未结果期R值(相对生长率)较大,盛果初期较小;NAR值(净同化率)在结果初期最大,然后又下降,表明其随着树冠生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建瓯市3~10年生锥栗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物量呈明显积累,分别为2.742 7 t/hm2,8.206 4 t/hm2和33.780 1 t/hm2;随着锥栗生长发育年龄的增加,地上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也增大;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表60 cm内的土层中,侧根发达,主根随发育年龄提高逐渐向下生长,可深达1.6 m.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锥栗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 (Sconem)spauld et schrenk]是锥栗主要病害之一,在寿宁县发生较为严重。对寿宁县锥栗主产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锥栗炭疽病发生现状及主要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林农种植经营锥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4株油茶高产植株叶片N、P、K、Ca、Mg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初步标准,以及油茶专用复合肥的基本配方。这对正确指导油茶高产施肥及其专用肥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红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地条件的优劣是关系到红松造林能否成林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营养元素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红松人工林下土壤中各种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不同年龄阶段内红松人工林下土壤的营养元素的变化趋势,为红松人工林经营和林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鼠害防治指标补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主害期对目标鼠种和危害率的相关关系研究,提出了杉木、柳杉和油松的防治指标。在不同林龄分别是:1年~3年时目标鼠种鼠密度为1.70、2.40和1.74;4年~6年时为0.94、1.3和0.62。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块天然集水区 ,研究了湿地松人工林内K、P、Ca、Mg、Zn、Cu、Fe、Mn等矿物质元素。 1998~ 1999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归还和吸收等循环过程。湿地松人工林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物生产量为 2 0 349t·hm-2 ·a-1、材积生长量为 9 40 8m3·hm-2 ·a-1) ,原因在于它对矿物质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林分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 ,并且归还量少 ,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用阔叶树混交等方法调控湿地松林 ,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应用{3,2}单形重心设计法对锥栗人工林进行了配方施肥试验,得到了配方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面响应方程.结果表明,在7个试验处理中,当配方成分为尿素(含N46%)0.3,过磷酸钙(含P2O520%)0.6,氯化钾(含K2O60%)0.1时,产量反应最好,8 a生平均每株产果量达到5.9146kg,比对照增产了78.35%.为了寻求最佳理论配方,采用遗传算法对响应方程在约束条件下寻优,求出了3种肥料最佳理论配方分别为尿素,0.30;过磷酸钙,0.59999961;氯化钾,0.1000038;与实际试验结果的最好配方非常接近.施肥后,几项主要生理指标均与对照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配方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与生理代谢变化有关,研究结果为锥栗人工林施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LN2 ( - 196℃ )保存手段 ,结合添加和不添加防冻剂预处理 ,通过对锥栗种子LN2 保存前后种子质量特性和胚酶活性的分析 ,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和离体胚LN2 保存的重要因素 ,LN2 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当无防冻剂预处理时 ,LN2 保存宜采用 15 %~ 2 0 %含水量区间 ,冷解冻方式采用MF MT。当有防冻剂预处理时 ,各种酶活性的保存要比无预处理的要好 ,LN2 保存宜采用2 0 %~ 2 5 %含水量区间 ,冷解冻方式采用MF ST。 相似文献
13.
核桃叶片N,P,K元素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近几十年来,国外树体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先进国家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因地、因树制宜地指导施肥,使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农业和果树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林业方面尤其是经济林方面的研究更少,核桃尚为空白。核桃栽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单产很低,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找出核桃树体N、P、K营养元素的适宜、缺乏和过量的临界值及和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施肥量,以便提高树体产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6.
17.
林木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相关值法、DRIS法和临界值法,对丰产林主要用材树尾叶桉,湿地松进行营养诊断,春结果表明,相关值法能全面准确诊断出两树种在不同林龄的林木生长各养分的需求状况和需肥顺序,并与两种权种肥效应试验结果,及林地养分库存量下降变化的结果相符,更能反映林分的吸收生长和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松林矿质营养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一块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Zn、Cu、Fe、Mn等矿质元素1993—1994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循环过程。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349t/hm2·a,生长量9.408m2/hm2·a),原因在于它对矿质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林分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在总体上,林地呈退化状态;并且归还量少,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取人工措施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