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三明市郊国有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测定,应用生产力指数的丰产性评价(PQI)和产量因子的聚类分析,115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高产、中产、低产、极低产,其中高产无性系19个,产量占总产量的39-71%,并着重进行高产无性系的播种品质检验,初步评选出16个产量高、种子品质较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霍城林场果子沟林区的云杉为对象,利用2008-2013年的气象记录数据、雪枯病发生调查数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云杉雪枯病发生期及发生区预测模型,发生期判别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检验样本正判率均达到100%。发生区判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17 4,检验样本中发病小班正判率75.00%。  相似文献   

3.
锥栗人工林营养综合诊断(DRI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德喜  陈辉 《林业科学》2001,37(Z1):117-125
通过对8 a生锥栗人工林叶片5种营养元素的分析,运用DRIS诊断法对该树种的养分状况进行了诊断分析.根据林分现实产量的差异,划分3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将每种类型产量和相应的叶片营养含量结合考虑,能够对锥栗人工林分养分的丰缺状况作出适宜的判断.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诊断的结果是中产类型的N元素相对过量,K则相对不足;低产类型N、P含量明显不足,应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型选择改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256个优良基因型的评定,筛选出种子产量优良的无性系7个;材积生产优良的无性系20个;综合优良无性系18个;优良家系12个;最佳杂交组合10个;反交效应好的组合有8个;一般配合力好的有2个。经对参试家系进行多点造林分析,划分出6种生产类型。即高产稳产型。中产稳产型、低产稳产型和高产非稳产型、中产非稳产型、低产非稳产型。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胶乳产量分组(高、中、低产组)的幼龄橡胶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量性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橡胶树无性系幼龄的株高、地径、叶蓬数、叶片的SPAD值、叶柄长度、叶脉数、脉左宽、叶宽等指标在不同胶乳产量分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株高均值范围为3.30~3.83 m,变异系数18.17%~21.06%;地径均值范围为32.04~34.37 mm,变异系数16.61%~18.02%;叶蓬数均值范围为7.19~8.25;变异系数12.91%~16.23%,SPAD值的变异系数均较小(6.62%~8.96%)。高产组的株高、地径、叶蓬数均值最大,且与中、低产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0.01)。SPAD均值表现为高产组>低产组>中产组,三组间差异显著(P <0.05);高产组和低产组的叶片长度、脉左宽、叶宽均值较大且相近,中产组的稍小;低产组的叶脉数最多。高产组的叶柄长度、叶脉数与低产组的差异极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6.
TM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图斑目祝判读区划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起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不同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量的影响,以探索有效的低产林改造技术,结果表明:2006-2013年,各种低产林改造技术均提高了茶油产量;未处理、清林垦复、清林垦复+施肥、病害防治和整形修剪油茶林的茶油增产率分别达到-2.66%、22.66%、72.62%、20.26%和44.00%;其中清林垦复+施肥和整形修剪油茶林的茶油产量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49.73 kg/hm^2和31.35 kg/hm^2;除了病害防治,其余低产林改造技术对促进茶油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此项研究揭示:油茶花的不同雌蕊和雄蕊相对长度与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历年平均产量关系更为显著。通过系统调查观测与分析验证,证实雌蕊长于雄蕊的为低产型,雌蕊等于雄蕊的为中产型,雌蕊短于雄蕊的为高产型。据以说明高产基因是一种遗传特性,其特征是一个优良的表现型,可以作为油茶选优的重要定性指标和加速现有林改造的有力依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给文冠果良种选育和能源林建设提供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文冠果人工种群进行了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文冠果花、枝、叶和果多性状的因子分析,可将文冠果表型性状主要归纳为7个主因子,分别为果型因子、叶型因子、种型因子、产量因子、枝型因子、果实品质因子和花型因子。通过果型因子聚类分析,将文冠果划分为特小果型、小果型、中果型、大果型和特大果型,其中的中、小果型为优良类型。根据产量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将文冠果划分为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其中高产型为优良类型。根据枝型因子将文冠果划分为朱红无毛型、褐红有毛型和中间型,其中朱红无毛型为优良类型。根据果实品质聚类分析结果,将文冠果划分为高出籽、出油型,中出籽、出油型和低出籽、出油型,其中的高出籽、出油型为优良类型。根据代表果实、产量、抗性和果实品质的4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分层聚类分析,将文冠果划分为无毛小果型、偏有毛中果型、偏无毛大果型和有毛特大果型,其中无毛小果型是优良类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新梢和花轴无毛类型中的中、小果型为优良类型,其类型不但产量高,结实能力强,而且果实品质好,出籽率和出油率高,抗性强,是今后优良单株选择的重要类型。但无论那种果型,枝条无毛型是其综合选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土壤类型对雷竹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寿宁县中海拔地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雷竹林的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结果表明:各种土壤类型的雷竹林出笋数为18 006~23 813个/hm2、鲜笋产量达3.86~6.79 t/hm2。土壤类型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耕作土壤,尤其以红土和黄泥土出笋数量最多,鲜笋产量最高,其鲜笋产量分别为6.79和6.42 t/hm2、分别比平均值(5.19 t/hm2)大30.8%和23.7%。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杂交组合生长及产脂力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信宜林科所营建了马尾松99个杂交组合测定试验林。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杂交组合间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差异呈极显著水平,组合间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根据聚类分析划出3种类型组合,即高脂型(Ⅰ)、中脂速生型(Ⅱ)、中脂型(Ⅲ)。高脂型(Ⅰ)为优良类型的组合,占总数的28.7%。文章还估计了材积和产脂量2个性状与母本对比的杂种优势,选出了前30名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毛竹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毛竹的叶营养诊断,以指导竹林施肥。研究内容包括叶分析的正确采样方法,用传统的临界值法和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DRIS诊断毛竹肥料试验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 1.毛竹的孕笋中期是采样的最佳时期;二年生立竹中部枝叶是取样的理想部位;一个叶平均样品至少采自5个单株才能达到分析精度的要求。 2.不同立竹结构对临界浓度标准有影响,每亩立竹250株以上的竹林,N、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2.6%和0.13%,理想值为2.8%和0.16%。密度稀疏或钩梢竹林,N浓度临界值和理想值为2.9%和3.1%。新竹产量与N、P浓度反应相一致。 3.DRIS诊断参数从三年新竹产量大于3500kg/亩的高产群计算出来。DRIS诊断使用N、P、K、Si四组叶分析资料,诊断结果与临界值法基本一致。DRIS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对营养平衡状况和需求顺序作出判断。但是养分相对不足或过量也可能误诊。考虑到森林立地条件的不均一性,应该推荐两种方法同时并用。  相似文献   

14.
历山自然保护区30种鸟类繁殖特性及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997年的4月—9月,对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30种鸟类的自然繁殖特性及成效进行了观测研究。5年共观测到营巢成功巢150窝,产卵成功巢107窝,离巢成功巢86窝,巢外育幼成功巢56窝,成功率分别为83.80%,71.33%,80.30%和65.11%。影响鸟类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南靖县开展了麻竹笋用林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田间试验,采取氮总量控制,设置有机氮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的试验处理,分析了各处理之间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总氮施入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有机氮施入量对增加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影响排序表现为67%>0%>100%>50%>CK>33%;当有机氮施入量占67%时出笋的数量和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增加6.1%和10.3%,对促进麻竹笋生长和产量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Johnson  James E.  Lindow  Scott G.  Rogers  Robert 《New Forests》1998,15(1):23-36
Red pine (Pinus resinosa Ait.) seedlings growing under differing levels of competition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fifth growing season following planting, and placed into low, moderate, or high tree classes, as a function of levels of competing vegetation. Tree growth, moisture status, and nutrition were monitored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Additionally, sit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organ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ineralized soil nitrogen, and light were measured. Red pine seedlings growing under low competition had an absolute volume growth increase of 795% over the seedlings growing under the heaviest competition. The associated relative volume growth increase during the fifth growing season was 44%. Discriminant analysis was used to describe three classes of trees representing low, moderate, and high levels of competition. Trees growing under low competition had longer and heavier needles, but generally low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Pre-dawn plant moisture status did not vary among competition levels. Soil variables indicated that, in general, the trees growing under low competition occupied warmer, drier, and less fertile microsites, as inorganic soil N and mean monthly mineralized NO3-N and NH4>-N tended to be lower on these microsites. The suit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was effective in classifying the model data into three tree competition classes, with percent correct classifications of 92, 75, and 100 for low (tree class one), moderate (tree class two), and heavy (tree class three) competi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的大富庵风景区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10000地形图,在Arc 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均匀度、分维数、优势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对大富庵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是景观的基质;裸岩石砾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农田的分维数低,破碎度高,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大;林地分维数高、破碎度低,植被保护较好;研究区多样性较低、均匀度低、优势度高,说明了景观类型并不丰富,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19.
木炭和磷矿石改良堆肥作为玉簪栽培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我国花卉无土栽培领域对泥炭资源的依赖,提高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率,以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为原材料,木炭和磷矿石为堆肥基质改良剂,选取9种不同混合比例的木炭和磷矿石,添加于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中,探讨木炭和磷矿石作为堆肥基质改良剂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及改良后的堆肥基质作为玉簪栽培基质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堆肥基质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发芽试验,以及对玉簪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其他生长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木炭和磷矿石改良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的效果显著,最优处理为添加10%木炭和25%磷矿石的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其中,与未添加改良剂的堆肥基质相比,最优处理的堆肥基质容重、pH、电导率分别从0.581g/cm~3、7.64、0.70 mS/cm降低至0.321g/cm~3、6.21、0.38mS/cm,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分别从55.32%、56.45%、65.83cmol/kg升高至86.54%、83.95%、131.98cmol/kg,氮、磷、钾含量分别从1.11%、0.03%、0.21%升高至3.02%、0.42%、0.84%;同时,最优处理的堆肥基质栽培下的玉簪总鲜重、总干重、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从349g、76g、7.62 mg/g升高至620g、208g、13.73mg/g。由此可知,木炭和磷矿石作为堆肥基质改良剂不仅可以调节堆肥基质理化性质,增加其养分含量,还可以提高花卉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