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由于土壤肥力不足而生产力低的实际情况,2006-2007年,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用有机肥在苜蓿人工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以研究有机肥在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探讨有机肥对苜蓿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为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有机肥对苜蓿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2.
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优质苜蓿的需求逐年增加,苜蓿人工草地面积不断扩大。而苜蓿种子产量不足,繁育技术推广迟缓,制约了苜蓿产业和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因此向广大种植户推广苜蓿种子生产技术,可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松嫩平原西部的齐齐哈尔市郊区的退化草地上,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草地改良.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耕翻,改变原有的草群结构,种植优质苜蓿,建立人工草地;轻度退化草场,在原有草群结构基础上进行松土补播羊革,建立半人工草地,使牧草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苜蓿他感克生作用多立安(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300074)1研究植物对苜蓿他感克生作用的意义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其对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氮素营养平衡及提高草地蛋白质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到90年代初,苜蓿种植面积仅在美国就有2.0×107hm...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优质苜蓿的需求逐年增加,苜蓿人工草地面积不断扩大。而苜蓿种子产量不足,繁育技术推广迟缓,制约了苜蓿产业和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因此向广大种植户推广苜蓿种子生产技术,可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苜蓿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旱、耐盐碱以及固氮保持水土等诸多优点.因此,苜蓿是种植牧草的首选优良草种.随着草原禁牧及牧草的产业化发展,人工草地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苜蓿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苜蓿生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高寒牧区,进行了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模式下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混播是高寒牧区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单播红豆草,单播苜蓿产量最低.混播第2年干草产量达到12 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单播苜蓿提高14...  相似文献   

8.
谢慧慧  樊军  郝明德  王建国  齐丽彬 《草地学报》2010,18(2):172-176,182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不同覆盖处理下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以及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探讨了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水分消耗过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显著降低土壤0-6cm表层温度;同时覆盖可以增加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覆盖处理下的苜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处理,说明苜蓿株间覆盖可以提高苜蓿产量以及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覆盖可以作为该区牧草地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现状全盟1985年底实有人工草地面积2069,973亩,其中多年生牧草地963308亩,青贮饲料地面积147800亩;半人工草地面积1814718亩。以1985年底牧畜存栏数计算,畜均人工草地面积0.37亩,半人草地面积0.38亩。人工草地分为多年生人工打草地,放牧地和草籽基地。播种的草种有苜蓿、羊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产GF-2和GF-6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区,结合实地调查,评价苜蓿人工草地返青状况.结果表明:(1)依据样地观测数据,发现植被覆盖度与苜蓿植株高度、株数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提出了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苜蓿人工草地返青状况评价指标;(2)建立了苜蓿人工草地返青期垂直植被指数(P...  相似文献   

11.
研究5种禾本科牧草与草原二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种间竞争率(CRi)及产草量。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的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混播促进了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豆科播种量的增加,各试验小区的产量增加。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中2/3草原二号苜蓿+1/3披碱草的混播组合比其他组合增产现象明显。综合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和缘毛雀麦的混播组合具有合理的禾/豆比例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较合理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苜蓿是内蒙古寒冷干旱地区重要的牧草之一,在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缺乏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本文阐述的苜蓿栽培技术模式,是在林西县多年苜蓿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而后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后形成的.该技术模式着重介绍了在内蒙古寒冷干旱地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时需着重考虑的四个方面,即苜蓿品种的选择原则、播种要点、田间管理及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地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变化,比较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差异性,揭示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在2012年生长季可能由于降水量的迅速减少而呈下降趋势;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在生长季均呈上升趋势。人工草地土壤细菌数量在生长季基本高于天然草地,真菌数量基本为苜蓿(Medicagao sativa)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人工草地,放线菌数量多为苜蓿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无芒雀麦人工草地,固氮菌数量在生长季初期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稍高,生长季后期苜蓿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稍高。从整体上看,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在生长季0~1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高于10~20 cm,部分月份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紫花苜蓿、油菜、碗豆混播植物群落,在生长季各类群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生物量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其中,油菜和碗豆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在7月,紫花苜蓿在8月,禾草类和杂草类在6月.试验结果同时说明,弃耕地改良后作为刈割和放牧用地,苜蓿和其他作物混播不仅有利于当年播种苜蓿在退化盐碱地上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而且可提高人工草地产量,增加草地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内蒙古中部轻度盐碱地上建植豆禾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及各混播组合物种的竞争关系,以草原3号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和长穗偃麦草3种禾草以不同比例(1∶1,1∶2,1∶3)混播建植人工草地,研究不同刈割期、不同混播方式下的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LER)、相对产量(RY)、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总值(RYT)和种间竞争率(CR)等。结果表明,混播物种、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混播草地的产量和种间竞争关系有直接影响。在3个刈割时期,所有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均高于单播,且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总值除个别1∶3组合外也均大于1,根据物种竞争模型对混播组合中各物种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除豆禾1∶3组合外,苜蓿与3种禾草均分布在双方受益区域,表明各草种混播组合基本呈共存状态。除苜蓿与缘毛雀麦1∶1组合外,苜蓿在其余各混播组合中种间竞争率均大于1,且在同一刈割期随禾草比例的升高而增大。从牧草产量和种间关系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在上述地区苜蓿与缘毛雀麦以1∶1或1∶3混播,苜蓿与新麦草、苜蓿与长穗偃麦草以1∶1或1∶2混播更有利于建立高产稳定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6.
宁南旱作农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农业生态经济研究的战略课题.通过对苜蓿施肥梯度、施肥模式的试验研究,在宁南地区当年生苜蓿地以过磷酸钙500 kg/hm2,尿素43.48 kg/hm2作为底肥施入效果最佳;多年生苜蓿则以过磷酸钙300 kg/hm2、尿素60 kg/hm2施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苜蓿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旱、耐盐碱以及固氮保持水土等诸多优点。因此,苜蓿是种植牧草的首选优良草种。随着草原禁牧及牧草的产业化发展,人工草地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苜蓿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苜蓿生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牧草种子包衣最佳配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北方牧区当家牧草品种苜蓿、草木樨、披碱草、老芒麦等不同包衣处理大田产量测试对比分析,确定出禾本科、豆科牧草的最佳包衣配方。为我国人工草地增产增收、天然草场补播改良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31年时间序列生态和生产功能演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人工草地群落生态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随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其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2~6龄紫花苜蓿草地阶段、6~31龄苜蓿人工草地向长芒草天然草地演替的过渡阶段、31龄之后的长芒草次生天然草地阶段;苜蓿种群在6龄后开始退化演替,其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群落结构趋向于复杂化,生态稳定性相对增大,群落演替逐步向天然植被演化。2)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产功能呈“倒V”型变化趋势。群落生产力随演替年限延长先增大后减少,6龄苜蓿草地的年生物量最大,之后,年生物量逐渐下降。年生物量与苜蓿种群重要值相关系数最高,与多样性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年生物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随人工草地生长年限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6龄苜蓿人工草地二者相关性最高,成为人工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转折点。3)可通过灭杂、施肥、有效利用水分和探索适宜栽培种植方式来遏止人工草地向“生态稳定性”天然草地恢复的趋势,延缓其“生产稳定性”,以保持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水平及配施化肥对低产田苜蓿的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低产田苜蓿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论单施有机肥还是配施磷钾肥,苜蓿产量均得到提高,有机肥配施磷钾肥的3个处理显著提高苜蓿产量,第1、2茬苜蓿产量均以处理OF3PK增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78.16%、276.54%,与其余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处理OF3PK苜蓿营养品质最佳。产投比以处理OF2PK最高,OF3PK次之,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苜蓿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全面的分析,处理OF3PK在实际大田生产中更适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