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江苏淮北地区杂交棉皮棉产量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和缩节胺用量三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钾肥>化控,并得到了1900~2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移栽密度344万株·hm-2,氯化钾用量2229kg·hm-2,缩节胺用量4845g·hm-2。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三因子”高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a对再生稻的母稻进行促芽肥施用、纹枯病防治、收割时期等三因子试验研究,揭示了“三因子”对冈优22再生稻的腋芽成活率,发苗数和经济性状均显著作用;“三因子”的综合作用大小为:收割时期〉促芽肥用量〉纹枯病防治。  相似文献   

3.
纪静  郁崇文 《中国麻业》2005,27(5):245-248
苎麻煮练液中加入抗再沉积剂PVA,螯合剂聚丙烯酸钠,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并对三种助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残胶率进行处理,确定了各助剂的最佳用量:PVA为2.2798g/l;聚丙烯酸钠为1g/l;平平加O为2g/l。最优试验结果为:精干麻残胶率1.2332%,断裂强度8.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通过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实现了苎麻一煮法化学快速脱胶。  相似文献   

4.
啤酒大麦是我市主要的夏熟作物,常年种植160~180万亩,它对夺取全市粮食丰收,增用农民种植收入,调整茬口布局.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市啤酒大麦肥料用量大,施肥次数多,重追肥轻基肥等现状,93—94年,我们进行了啤酒大麦氮肥适宜用量和基图、苗肥、拔节孕鹅肥最适宜用量及配比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中以基肥、苗肥、拔节肥为三个参试因子(分别以N;、N。、N。表示),采用三因素四水平重复D——饱和设计,计IO个处理,各处理施肥情况详见表l。试验区每亩施磷肥20公斤,钾肥1…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二大麦在本地10月29日前后播种,基本苗10万/亩左右,群个体质量高,生育进程适宜,前期发苗好,穗数足,中期生长稳健,粒数较多,后期灌浆结实好,粒重高,易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萧山区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大西洋"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模式,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大西洋马铃薯获得每667m2高于2300kg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为4550~5050株,播种时期为2月9日~15日,基肥用量每667m2为71.6~85.4kg三元复合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基肥用量,其次是播种密度,第三是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1997~1998年对六棱大麦新品系88-91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归回正交试验,着重研究了播种期、基本苗与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关系,明确了88-91大麦在本地区最佳播种期为10月12~16日,适宜基本苗为11万~14万/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的方法,以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为试验因子,建立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模拟优选出苏玉9号公顷产≥9000kg的栽培方案:公顷种植密度71817-89848株,纯氛用量303.0~364.5kg。产量结构指标为:公顷穗数68040~83610穗,穗粒数398.7-455.1粒,千粒重297.9~308.6g。同时提出了有关高产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7-1998年对六棱大麦新品系88-91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归回正交试验,着重研究了播种期、基本苗与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关系,明确了88-91大麦在本地区最佳种期为10月12~16日,适宜基本苗为11万~14万/苗。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物植生理研究所和普里莫尔斯克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一种新的确定氮磷钾适宜用量的方法对大豆等作物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资料。以往的研究方法是寻找氮磷钾三元素中每个元素的用量,这样需要的处理数目过多,而且容易将真正的适宜量遗漏。因此,结果不甚精确。新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把N、P、K总量作为一个整体因子,把其中各元素间比例作为另一个整体因子,在分别确定这两个整体因子的适宜水平后就可以计算出每个元素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1.
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分析对北青三号青稞高产农艺措施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到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四个目标函数与尿素、三料磷和播种量三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四个模型的失拟项F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准,回归项F值除千粒重模型为P0.25外,其余均在P0.05水平以上显著.三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播种量最大,尿素用量次之,碗肥效应最小.对产量模型求极值得到最优农艺措施组合,即在亩施尿素10.8公斤,三料碗肥12.8公斤(N:P=1:1.2),播种量每亩49.4万粒条件下可获得亩产331.37公斤的最高产量.用频数分析法求得亩产分别在200公斤以下,介于200与250公斤、介于250与300公斤、大于300公斤四组产量水平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亩产大于300公斤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是每亩尿素用量8.0-12.0公斤,三料磷肥11.0-14.0公斤(N:P=1:1.2-1.4),播种量49-56万粒,保苗29.4-33.6万苗.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各处理用量下,纯氮在分蘖肥和保花肥上的分配比例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甬优6号的移栽密度为0.95万丛/667m2左右,追肥纯氮用量10.5 kg/667m2左右,其中移栽后10d以65%左右的用量作分蘖肥,在主茎倒2叶露尖时,以35%左右的用量作保花肥施用为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三安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植株分蘖、叶面积指数、总颖花量和结实颖花量、成穗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米质和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可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用量以每667 m2基施200 kg的单产提高值最大,但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以每667 m2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125 kg为好。  相似文献   

14.
种植优质高产低耗的苎麻,既是广大麻农的愿望,也是麻纺工业的要求,如何实现?除了品种的差异,还取决于栽培的技术。从1985—1987年我们进行了品种、密度、肥料三方面的五因子四水平正交试验,以探讨苎麻优质高产的有关技术和栽培模式,现将三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 L_(16)(4)~5正交表设计,五个因子分别为品种、密度、氮、磷、钾肥的用量,每个因子各设有四个水平(表1)。各品种全用细切种根材料种植,新余麻、青壳子、野麻为江西地方品种,并经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早稻抛秧产量诸因子进行生统分析,结果表明,构成早稻抛秧产量的四个主要因子中,除结实率呈微弱的负相关外,其余三因子均有正向作用,四个产量因子量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亩有效穗数产量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三,千粒重量小,栽培上,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在增施氮肥情况下药剂不同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将氮肥和药剂作为试验因子,进行氮肥不同用量与药剂不同用量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施药防治纹枯病的情况下,增施氮肥仍有助于纹枯病的发生,有减弱药剂防治效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省科委下达的试验课题,我们采用了张家口市宣化农药厂生产的乙莠水悬浮乳剂,每公顷用量分别为1500ml,3000ml,6000ml,并选用常规农药中38%莠去津水悬浮剂,敌二莠可湿性粉和喷施清水三种处理为对照,乙莠水悬浮剂在公顷用量1500-6000ml范围,随浓度的提高,除草效果更加显著,且对甘蔗生长无不良影响,公顷用量6000ml40%乙莠水悬浮剂防治蔗田杂草,不论宿根和新植,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18.
苎麻煮练液中加入抗再沉积剂 PVA,螯合剂聚丙烯酸钠,渗透乳化剂平平加Ο,并对三种助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残胶率进行处理,确定了各助剂的最佳用量PVA为2.2798 g/l;聚丙烯酸钠为1 g/l;平平加Ο为2g/l.最优试验结果为精干麻残胶率1.2332%,断裂强度 8.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4.5%.通过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实现了苎麻一煮法化学快速脱胶.  相似文献   

19.
甘蔗目标产量优化农艺措施推荐及函数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子二次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旱地蔗区影响甘蔗产量的下芽量、行距及氮、磷、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甘蔗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不同条件的旱地蔗寻优组合,各变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效应作用顺序:下芽量(X1)〉氮肥(X3)〉磷肥(X4)〉行距(X2)〉钾肥(X5),以及两因子之间的一级交互作用。为提高滇西旱地甘蔗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确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119篇已发表的有关稻田氮肥管理的论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了不同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种植区域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探究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提高产量构成因子以获得高产的适宜措施。【结果】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实际产量(+42.2%)和理论产量(+43.1%),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33.2%和13.5%,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了4.2%和1.6%。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在施氮量为150~200 kg/hm2时增幅最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施氮量为250~300 kg/hm2时增幅最大。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基肥+分蘖肥的氮比例(基肥+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为30%~50%和穗肥氮比例为10%~30%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