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亚麻生育后期打顶后腋芽生长,提高亚麻抗倒伏能力,选用生产上常用的抑芽剂(30.2%芽畏乳油,25%芽克水剂,25%抑芽敏乳油,33%除芽通乳油)进行了田间抑芽和防倒试验。结果表明,4种抑芽剂均具有一定抑芽效果,且处理后防倒效果明显,原茎产量都有所减少,而工艺产量明显增加;以除芽通和抑芽敏的抑芽效果较好,至工艺成熟期抑芽率均高于70%;防倒效果、工艺产量及纤维品质都以抑芽敏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栽培亚麻相比,其倒伏率减少81.60%、工艺产量增加23.68%,纤维强力增强20.56%。  相似文献   

2.
打顶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打顶方式时烤烟的农艺性状、产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的生育期及田间长势影响不大.打顶后7~10 d的农艺性状以现蕾1次打顶的表现较好;顶叶定型时第1~3叶面积以初花2次打顶的表现最好,最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盛花2次打顶、现蕾1次打顶处理的产量、产值较为理想.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变化均无...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顶端调控后亚麻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化,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打顶+抑芽”、打顶、抑芽处理对亚麻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抑芽”处理后株高大幅下降(25.17%),茎秆明显增粗(12.24%),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均明显减少,平均分别较对照减少67.50%、52.80%、95.58%、88.94%和93.09%;抑芽处理后茎粗无明显变化,但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及蒴果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处理后较对照分别减少6.41%、20.0%、13.08%、22.73%、19.05%和5.94%;而打顶处理后分枝长度明显增长(34.11%),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分别减少29.76%和50.93%,其余形态特征均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与倒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粗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处理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麻株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雪茄烟品种BESNO H382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国产优质雪茄原料的供给能力,在恩施州来凤县进行了雪茄烟打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期处理对雪茄烟农艺性状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不打顶处理(CK)、50%烟株盛花打顶处理、50%烟株中心花开放打顶处理、50%烟株现蕾打顶处理;对产质量和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50%烟株中心花开放打顶处理、50%烟株盛花打顶处理、50%烟株现蕾打顶处理、不打顶处理(CK);对评吸质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50%烟株中心花开放打顶处理、50%烟株现蕾打顶处理、50%烟株盛花打顶处理、不打顶处理(CK)。综合来看,50%烟株中心花开放打顶处理的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引进的10个国内外早、中、晚熟纤维亚麻品种在安徽凤阳的生育特性、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亚麻南移安徽后生育期延长,长达78-86 d,株高达99-123 cm,工艺长度83-104 cm;原茎产量6170-9258 kg/hm2,长麻率15%-18%;种子产量658-1019 kg/hm2,千粒重3.3-4.0g,发芽率85%-94%。综合比较后得出黑亚12号、Ar-gos、双亚5号、DTANE四个品种最适宜于安徽种植。  相似文献   

6.
打顶时期对烤烟NC29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NC297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结果]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烟株的株高和节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茎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对上、中、下部位叶片大小的影响较小。现蕾打顶和盛花打顶均对烟叶的外观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呈增加趋势,但是产量逐渐下降,产值和中等烟比例先增后减。以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结论]NC297以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烤烟栽培过程中施氮量与打顶时间协同作用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烤烟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翠碧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6个不同施氮肥水平和打顶时间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产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叶面积、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及烟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均明显增加;推迟打顶可增加株高、茎围和叶面积,降低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其中以高施氮(120.0 kg/ha)现蕾打顶处理烟株产量最高(2116.05 kg/ha),而中等施氮量(97.5 kg/ha)现蕾打顶处理产值最高(48481.95元/ha);施氮量增加可促进烤后烟叶烟碱含量增加,推迟打顶则可降低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打顶时间的推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结论]在福建烤烟产区,翠碧1号烤烟品种在75.0~97.5 kg/ha的施氮量下进行现蕾打顶,有利于保障烟叶产量及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打顶时期对云烟85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烟85种植密度、打顶时期试验表明,烟株按110cm×50cm移栽、含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居第3位,烟碱含量较适中,化学成分较协调,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烟株按110cm×50cm移栽、现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居第2位,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但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居第2位,卷烟工业的可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在相同氮用量的情况下,对烟株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后对其烟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烟碱的累积与氮素的吸收并不同步,对氮的吸收速率在移栽后50 d左右达到最高峰,烟碱的积累在移栽50 d前缓慢,50 d后积累开始增加,打顶后烟碱积累急剧增加,最大累积强度发生在移栽后80 d左右,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并未改变这种趋势,但烟株现蕾前的累积强度高于纯化肥处理。各处理烟株根、茎、叶中烟碱含量受打顶的影响,打顶前烟根含量最高,茎和叶相差不大,而打顶后烟叶远高于烟根,烟茎中烟碱含量最低。施用生物有机肥烟碱积累总量高于纯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对烤烟等级结构、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2个因素,对烤后烟叶的正/副组烟叶重量比、等级结构、化学指标及感官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打顶前7 d去除3~4片下部叶,其副组烟比例比打顶当天、打顶后7 d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烟叶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同时烟叶感官质量也得到提升。打顶当天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中部叶覆盖的叶位范围最广(第6~17叶位),烤后烟中部叶比例最高(44.05%),等级结构最合理。打顶后7 d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的上部叶比例最高(38.94%),中部叶比例最低(28.70%),等级结构最差。综合分析,打顶前7 d去除3片下部叶处理的中部叶比例高(40.02%),副组烟比例低(20.45%),各部位烟叶感官品质较好,产量、产值最高,是最合理的去叶方式。  相似文献   

11.
芝麻不同时期打顶对种子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芝麻品种赣芝9号初花后24 d打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比不打顶(CK)增产11.8%;品质比CK好,瘪籽率比CK下降14.1个百分点;经济系数最高,综合效益好。较早期(初花后15 d和18 d)的打顶可以提高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后期打顶能消除空梢尖,从而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夏玉米在5展叶期大量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的药害及其对夏玉米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以及加施解毒剂解草酯与二氯丙烯胺对2种除草剂药害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单施4%烟嘧磺隆油悬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35.4%,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12.76 cm和7.97 cm,减产率6.81%;单施10%硝磺草酮悬浮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10.1%,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增高9.17 cm和12.20 cm,减产率2.69%。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施150 mL/hm2的解草酯或二氯丙烯胺,均不能缓解大量使用2种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反而使受害苗率略有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施用硝磺草酮及二氯丙烯胺均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6.
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水稻施用立丰灵后的节间形态、抗倒性及产量性状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①立丰灵抑制节间伸长期的纵向伸长,促进节间伸长期的横向生长,使节间外径增粗,秆壁加厚;②立丰灵通过矮缩节间减少弯曲力矩和增进节间粗厚度提高抗折力的双重作用,来降低倒伏指数,即增加抗倒力;③水稻倒4、倒3节间是最易倒伏的部位,因而,倒4、倒3节间的倒伏...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云烟87产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植烟季节,前期降雨量多,后期阶段性干旱时发,干旱不仅影响烤烟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烤烟品质。为解决不同干旱程度对云烟87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2009—2010年设置了烤烟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3个生育期的干旱长度:干旱7,10,13,16 d、长期干旱、CK(对照)6个处理,采用盆栽防雨棚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干旱7,10,13,16 d,3个生育期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下降9.2%、14.4%、19.3%和27%。干旱7 d,团棵期还原糖和全磷分别下降2.39%和5.56%,烟碱含量增加6.11%,旺长期全钾含量下降1.54%,总氮含量增加4.45%;干旱16 d,现蕾期还原糖和全钾含量分别下降31.57%和31.32%,总氮含量升高了47.56%,烟碱含量增加了46.35%,旺长期全磷含量下降29.86%。随着干旱时间的增长,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团棵期,影响最小的是现蕾期。而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团棵期小,现蕾期大。云烟87能耐半个月之内的干旱,超过半个月,产量减少近1/3,总氮和烟碱含量增加1倍。  相似文献   

18.
罗熙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0-15152
[目的]研究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节间形态、生理特性和抗倒性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中优808和Y两优5845为试材,设置40.0 cm×11.6 cm、30.0 cm×15.4 cm和20.0cm×23.1 cm 3个行株距配置处理,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行株距配置对杂交水稻基部节间形态和生理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30.0 cm×15.4 cm处理的群体具有较理想的产量结构因子,其植株抗倒伏能力和产量水平最高,40.0 cm×11.6 cm处理次之,20.0 cm×23.1 cm处理最低。30.0 cm×15.4 cm处理与40.0 cm×11.6 cm和20.0 cm×23.1 cm处理相比显著减小了节间长度,增加了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及维管束数目,植株抗折力明显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30.0 cm×15.4 cm处理茎秆在齐穗期和灌浆后期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含量及灌浆期干物质转运量最大,其茎秆的C/N比较大。[结论]适当扩大行距是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赤霉素不同喷施时期对烤烟上部叶开片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烤烟上部叶田间调控关键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打顶后0 d(打顶当天)、1、2、3、4、6、8、10 d,共8个喷施时期处理,分析上部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相比各喷施清水对照,烤烟打顶3 d内喷施赤霉素均可有效促进上部叶开片,烟株上部叶面积和叶重增幅随喷施时间后移先升后降,各叶位增幅均以打顶后2~3 d喷施赤霉素处理最大。打顶后2 d喷施赤霉素,上部1~6叶平均叶面积和叶重增幅分别为24.8%和24.4%,上等烟比例、上等烟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7%、11.49%、7.24%和11.27%;烟碱降幅和总钾增幅最大,化学成分最为协调。[结论]在打顶后2 d喷施赤霉素最有利于烤烟上部叶开片和产质量的提高。根据天气情况,打顶后3 d内合理喷施赤霉素可有效避免降雨的影响,这对烤烟上部叶的有效调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夏玉米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进行倒伏试验,在根倒伏、茎折2种倒伏方式倒伏后3和7 d进行人工扶植,比较不同倒伏方式的产量损失和不同扶植方式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灌浆前期,玉米根倒后扶起的比不扶的产量高,倒伏后3 d扶植减产率为18.90%,7 d扶植减产率为11.71%,而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4.80%;茎折倒伏,3 d后扶植减产率达40.41%,7 d后扶植减产率达42.87%,而茎折后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1.80%。在灌浆后期,根倒扶起的和不扶的产量差别不大;茎折后,不扶的产量和百粒重均比扶起的高很多;茎折后不扶的减产率仅有3.79%,而3和7 d扶起的减产率分别为18.54%和13.36%。因此,在灌浆前期,根倒后要及时扶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灌浆后期根倒可以不扶,任何时期的茎折倒伏都不要扶植。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夏玉米倒伏灾害灾损评估模型,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