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体进行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分生、扦插、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方法。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提早开花。 (一)分生繁殖这是最简单的无性繁殖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但繁殖率低。  相似文献   

2.
花木快速繁殖技术是当前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快速繁殖具有无性繁殖、速度快、节省土地、去病毒四大特点,监能缩短育种周期。无性繁殖组织培养是通过体细胞分裂分化增殖的,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得到生长、结果整齐一致的无性系。对一些生产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或者至今完全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组织培养的特殊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3.
魔芋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可作食用、药用和工业用.魔芋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来获得大量种芋.近年来,我们通过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为云南省大部分芋区提供了大量种芋,现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种芋无性繁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对魔芋种芋的无性繁殖技术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无性繁殖方式作物的种子生产有何特点这类作物以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叫无性系,由于一个品种群体的遗传物质来源于母体一方,所以品种群体具有基因型杂合而表现型整齐一致的特点。生产上使用的品种通过芽变、杂交育种,将优良变异或杂交种优势再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就可育成新品种。无性繁殖作物的病毒病是引起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首文莉  李庆勇 《种子世界》2021,(8):0126-0128
在饮茶文化以及茶叶种植行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种植行业多项技术取得创新。茶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名片,茶叶种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逐渐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具有多项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行业发展,所以需要准确掌握茶叶无性繁殖技术要点,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因此,本文将对茶叶无性繁殖技术及推广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供茶叶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果树、茶树、桑树、薯类、无性繁殖蔬菜、苎麻、甘蔗、橡胶等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国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加强种质资源规范化管理,促进资源信息交流,提高资源数据库管理水平,笔者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的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源数据管理系统,对多单位、多作物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杂交是改进现有品种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杂交后代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性状。如:显多瓣、大花,新的花色、叶色、叶形,芳香性等。对于可用无性繁殖方法来繁殖的花卉,可以用无性繁殖来使优良性状保持下来。对于很难用无性繁殖,而易用种子繁殖的花卉,必须将种子一代又一代地自交纯化,并选择,直至新的后代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在生物学上、观赏上及形态上的相对一致性。此后,这些优  相似文献   

8.
温热带地区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在我国已试验成功,并创造了天麻有性、无性繁殖地沟栽植法。这种天麻地沟栽植法,夏季地下温度一般不高于27℃,冬季地下温度不低于5℃,从而创造了一个适宜天麻安全越冬和春、夏、秋三季均能旺盛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解决了在温热带地区有性、无性繁殖天麻因夏季高温造成烂麻的难题,并使天麻每平方米产量高达1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无性繁殖育种家协会(CIOPORA)是一个专注于无性繁殖园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性组织,代表全球所有无性繁殖的园艺育种者、全球三分之二的PBR(植物育种者权利)植物育种者发声。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一样,CIOPORA也成立于1961年,至今有60多年的历史。协会目前拥有来自5大洲、24个国家的116个会员。CIOPORA代表植物育种者宣传他们的权益,加强全球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关注全球植物、生物技术和生物  相似文献   

10.
孙焕良 《种子》1990,(4):29-31
苎麻(Boehmeria nivea)是多年生宿根性异花授粉作物,既能无性繁殖,又能有性(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是保持品种纯度和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但其繁殖系数小,成本高,难以满足快速发展苎麻生产的需要;种子繁殖速度快,成本低,能迅速形成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