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土壤的容重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下降了1.8%-3.3%,而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增加,其中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4%-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9%-9.4%,全N、全P、水解N和速效K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均有提高。可见,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后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2.
苍梧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采取新造以及现有林改造等方式,将油茶与六堡茶进行复合套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分,发挥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功能效益,保障林产品供给多样化、优质化,实现人工林林地可持续经营和油茶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德宏州甘蔗套种马铃薯栽培中存在的技术措施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方式,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套种模式下马铃薯小区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套种马铃薯后甘蔗小区产量出现小幅度变化,但单位面积复合产值比净种条件下增加27.3%~50.7%。  相似文献   

4.
研究3种套种模式(分别套种广藿香、金钱草和穿心莲)对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佛手与广金钱草套种土壤pH最低(pH 6.1),广佛手单作土壤pH最高(pH 6.4);与广佛手单作相比,3种套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与广金钱草套种下降最为显著,广藿香套种组土壤碱解氮与广佛手单作组无显著差异;穿心莲套种组比广佛手单作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和3.41%,说明套种穿心莲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广藿香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锰、硼的含量增加;广金钱草套种组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锌、铁的含量降低,有效锰、硼的含量增加;穿心莲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锰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硼的含量增加;PCA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铜、锌、铁是影响广佛手生长的特征因素;同时不同套种模式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不同套种模式显著影响了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广佛手套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人工林(老龄林采伐后,于1993年按照不炼山造林的栽杉模式而形成的二代杉木人工林)3个不同杉木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出不同杉木林类型为满足精度要求所需的最少样本数。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和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均表现为萌芽林老龄林93人工林。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量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当精度为90%时,老龄林、萌芽林、93人工林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分别为48、72和42个;且在相同精度下,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基本上表现出93人工林老龄林萌芽林。这为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研究中取样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果园生草区果树树体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多年跟踪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全园生草3 a期间内会对果树(龙眼)生长产生影响,但不显著。果园全园套种不同牧草5 a时,果园全园套种宽叶雀稗对果树(蜜柚)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此时其它参试牧草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日本草等对果树树体影响差异不显著。果园生草后,显著降低了蜜柚的根系活力。特别是宽叶雀稗区蜜柚根系活力最低,平均仅为 317.11 μg·g-1·h-1,较对照(547.85 μg·g-1·h-1)降低了42.12%,而套种圆叶决明措施蜜柚根系活  相似文献   

7.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两种方式的比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棉花麦后移栽和麦棉套种两种种植模式的综合比较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棉套种相比,麦后移栽种植模式下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期推迟,且显著减轻;小麦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利于机械化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麦后移栽比麦棉套种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武星  郑郁善  朱炜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45-2249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包括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1 ∶ 1株间混交林、福建含笑纯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阐明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建立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回归模型,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各项具体的理化性质指标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正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其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均最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定性最好。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林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热区(橡胶)林下套种模式具备珠芽魔芋所需的高温遮阴环境,为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提供10个月超长生长期,大幅增加叶面积指数,改变花魔芋单叶低产原有的模式,种植周期由3 a缩至1-2 a,显著提高生物产量并使其成为高产作物,提高林地产出效益。以胶树落叶为覆盖物可起保墒压草及增加有机质,利于疏松土壤。采用“挖大留小”就地越冬及叶面球茎自然滚落方式可实现珠芽魔芋低成本种植。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浸提法对4种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为杉木林(11.66 t/hm2)>马尾松林(6.81 t/hm2)>厚朴林(5.90 t/hm2)>纯林 (4.28 t/hm2);在不同浸泡时间段,林分的凋落物持水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为厚朴林(205.12%)>纯林(163.33%)>马尾松林(139.33%)>杉木林(120.96%);4种不同种植模式雷公藤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杉木,浸泡0.5 h后的吸水速率分别为2 630.05、2 407.32、2 035.09和1 592.14 g/kg/h。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凋落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现极显著的(P<0.01)对数递增函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现出极显著的(P<0.01)递减幂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甜菜套种毛葱丰产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甜菜单一种植模式,根据毛葱与甜菜共生期短,在同一地块上将甜菜与毛葱进行套种,实现了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目的,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对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3.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湘南地区烟稻轮作和不同年限烟薯套种的烟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微生物不同种群的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在10年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均为递增趋势,10年以后又呈递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与水稻轮作,烟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又呈明显增加;烟薯套种中随着套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呈明显的递增状态,通过与水稻轮作,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对微生物量C/N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10年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均呈递增趋势,在10年以后为递减趋势;烟稻轮作相较烟薯套种明显使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宜江汉平原植棉区监利县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和棉花双丰收的高产效果,经济收益为33000元/hm^2左右,明显高于玉米和棉花的单作收益,是旱地作物结构调整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祥龙 《江西棉花》2000,22(1):11-15
本文根据国外学者构建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实践,结合我国棉花生产在种植制度,种植方式及地域性等方面的复杂性,提出了一些见解,同时对专家系统研究构建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杉木萌生林的科学经营方法。[方法]以萌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相关g(r)函数对经营前后杉木萌生林林分中杉木的空间格局及不同径级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萌生杉木林中的杉木种群经营前后在整体上和不同径级间,均表现为在3~10 m的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0~3 m的尺度上主要呈聚集分布或者均匀分布。经营前后杉木不同径级林木的空间关联表明,除径级Ⅱ和径级Ⅲ的杉木在0~1 m的尺度上表现为正相关,在1~2 m表现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各个径级间的空间关联均为相互独立。[结论]在对杉木萌生林的经营中应该参照当地天然林的分布格局和树种配置等特征,通过人工促进更新、栽植位置、密度控制、树种配置等森林经营措施,加速现有次生林的进展演替,逐步使林分朝着天然林经营的方式发展,最终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