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红薯     
花园村有两户农民,一户姓李,户主是李全友。一户姓王,户主是王德贵。他们两家是邻居,责任田也仅仅挨着,两家和睦相处,过着和谐太平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正>镇上有两家卖饼的,一个姓刘,一个姓王,两家相距仅100多米。每次去镇上买饼,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刘家门前买饼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时饼还没有出锅,就有不少人在催促要饼。因此,刘家只好雇了两个帮手,生意才应付得过来。相反的,王家门前总是很冷落,做饼的夫妻俩经常是东张西望等顾客来买饼,有时甚至清闲得打起哈欠来。同样是卖饼,为什么出现一家火爆、一家冷清的场面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一个集贸市场,有两家专门卖半干海带的店铺,左边店铺的老板姓刘,右边店铺的老板姓马,他们在卖海带的时候,都是捆成小捆摆在店铺外卖.虽然都是卖一样的海带,但却一家生意火,一家生意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人们走进集贸市场,一眼就会看到这两家卖海带的店铺:左边刘老板卖的是外表平整里面包了碎片的小捆海带,标价6元.右边马老板卖的一种是里外都是平整的小捆海带,但标价8元;另一种是里外都是碎片的小捆海带,标价4元.  相似文献   

4.
曾 几 何 时 ,“ 家 政 ”作 为 一 个 新 兴 行 业 ,走 进 百 姓 生 活并 逐 渐 深 入 人 心 。 都 市 忙 碌 的 人 们 ,因 为 有 了 家 政 工 的 出 现 ,而 终 于 卸 下了 家 庭 的“ 重 担 ”。就 在 人 们 感 叹 家 政 服 务 方 便 了 百 姓 生 活的 同 时 , 却 很 少 有  相似文献   

5.
马德 《新农村》2004,(10):34-34
在冀北的老家屋后有这样一对邻居,一家姓梁,一家姓李。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两家就好得不得了,大人小孩像影子似地紧随着,就连炊烟也经常拧在一起,分不出你我。  相似文献   

6.
尝薯分界     
宋朝时,华龙山脚下住着两户农民,一户姓李,一户姓王。他们和睦相处,同耕一块地,过着太平日子。忽然有一天,两家因为地界发生了争执。原来,今年他们的地里都栽种的是红薯,以至分不清地界了。"我记得,日头正午时,树梢的影子正指在地界上。"姓李的站在树影旁气呼呼的说。"这我倒没留意。可是,去年我种的是玉米,你种的是烟。这玉米茬子在玉米地里才能有,你总还能认出这是玉米茬吧?"姓王的毫  相似文献   

7.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8.
指出英美人名的构成有三种情况 :①含有地名的人名 ;②由个人名与家姓构成的人名 ;③含有序数词或附加名的人名。同时 ,对英美人名爱称的构成及其翻译方法作了初探探讨。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足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相似文献   

10.
蜀都访茶     
中华茶文化绚丽多彩、魅力无穷,历代诸多人为之痴迷。壬辰阳春,循着茶香,笔者亲临蜀都,问茶巴蜀。据记载,世界上第一家茶馆就开在西晋时的成都,第一碗盖碗茶是唐代成都一位姓崔的大家闺秀发明的,第一位记载茶叶的文学家是成都的大文豪司马相如,第一座"世界茶文化博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两个好朋友,李姓男子性情木讷不善言辞,另一个头脑灵活总是充满奇思妙想的男子姓陈。他们一起去深山挖中草药已经很多年,虽然可以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2.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区別婚姻的。氏同而姓不同的,可通婚姻;不再用来区别贵贱。秦汉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在浙江省政府专题研究农业"两区"、春耕及旱粮生产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表示,今年浙江将新建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坚持稳粮保供为基础,做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必须姓粮。他要求,各地要抓住当前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实现新增粮食70万亩,其中旱粮20万亩的目标。据悉,2013年,浙江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52个,面积106.6万亩,累计建成4984个,面积465.2万亩;去年浙江对粮食生产功能区投入达17.38亿元,通过机制创新,粮食生产功能区组建服务组织2945家,服务面积  相似文献   

14.
<正>3·15的"点名"会,"打假"再度念起紧箍咒,棒捶汽车、保健品、通讯、家电等行业各大品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的3·15来得有些猛,甭管你是外来户还是本土大亨,也不论你是姓国还是姓私,只要对不起消费者,一律扒皮,曾经的风光那都是过去式,记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面对一地鸡毛,不知被曝光的企业、作茧自缚的商家心塞程度为几何?!且看农资行业,被敲打得也是嘎嘣脆。这几天,一则农业部等八部委通报2014年全国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付学军 《中国农垦》2005,(11):74-74
我是1997年从潇湘大地来到湛江农垦的,我的农垦情结也就从这一年开始编织。记得刚来时,我被安排到一个农场办公室当秘书,虽然此前在语言学课本上知道一些广东地方语系的粗略理论,但毕竟是纸上谈兵。我所在的办公室,主任姓罗,副主任姓刘,每当有人打电话找,这两个姓在我听来就是一个音,搞得我无所适从,闹了不少笑话。尤其严重的是,我竟然分不出书记、主席和司机这几个重要的常用词,幸好所在单位的领导对我这个新来的秘书十分理解和关照,即使搞错了也从不怪罪,还经常安慰我、  相似文献   

16.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起,交谈中得知都是同一个姓时,你会不会产生家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不会产生互相帮助的冲动?这种同姓互相帮助的冲动又会不会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笔者来自农村,深感迷信害死人!那是80年代的事,滇东北的一个名叫块择的村子,算命、测字、跳神驱鬼等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一位姓苏的农民听信算命先生的胡言,竟伙同本村姓李的农民推自己的老婆到井里淹死.事后受到法律制裁锒铛入狱,姓李的服毒自杀.为了让广大农民从血的教训中受到教育,树立相信科学的信念,当地科协、团委举办了破除封建迷信图片展览.另一件是一位农民家的两亩水稻发生稻瘟病,他听信迷信邪说,认为给土地老爷磕头烧香就能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1,(3):314-314
医学期刊的论文中,引用英文文献的比例很高,但有不少作者将英、美人的姓名搞错,以至用光盘核对时出现错姓、错名或姓名全错。英、美人姓名的习惯写法是:名-名-姓,“名”可以有1个、2个或3个,但“姓”只有1个。因此,从书籍或期刊中姓名转录到文献时,要将次序调整为姓一名一名。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新技术》2012,(3):49-50
“农超对接”本来是农商双赢,百姓得实惠的好事,眼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却遇到发展瓶颈.尤其引入关注的是,农民和超市两大对接主体在经相关部门搭桥牵手后却热情不高.  相似文献   

20.
著录细则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89-189
8.1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资任者8.1.1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