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植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籽实中 (谷物、豆类和油料种子 ),是磷的主要存在方式。植酸中磷含量达 28.2%,因为家禽日粮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所以植酸磷具有很重要的营养意义。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粮中植酸磷含量为 0.22%- 0.25%,但在亚洲国家由于大量使用籽实加工副产品,致使家禽日粮中植酸磷很高,如家禽日粮中 10%的米糠可使日粮中植酸磷含量增至 0.35%- 0.4%,最近的研究表明米糠中的磷,家禽完全不能吸收。   由于缺乏内源性植酸酶,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十分有限,这一缺点导致两个问题:   1.在日粮…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制剂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猪禽等对植物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很低。原因之一是,其中大量的磷以植酸的形式存在,而植酸不易被单胃动物的内源酶所消化。从NRC标准中不难发现,对家禽,大多数植物饲料中仅有1/3的磷能被有效利用,而且不同的日粮配组也影响磷的利用率。如玉米在不同条件下磷的生物利用率范围为12%~53%(Cromwell和Coffey等,1991)。 植酸是由六个含磷基因与环己六醇链结合  相似文献   

3.
植酸又称籽酸,是植物体磷和肌醇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植物体内能被水解为磷酸和肌醇。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其中禾谷类籽粒和油料种子中含量丰富,约占其总磷30%-70%,而糠麸类中的比例更高,可达80%。精饲料中的大部分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贮存在植酸中的磷必  相似文献   

4.
进行两个相同设计方案的试验。选用3周龄的有充足磷饲料喂养的人工笼养雄仔鸡,在3-6周这一阶段分别喂给0.10%至0.45%(递增量为每次0.05%)的非植酸磷(non-phytate phophorous; 即nPP)。在日粮中添加800单位/kg的植酸酶。测定包括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发病率、胫骨灰分和粪磷情况。非线性回归方程被用来评价要得到最佳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发病率、胫骨灰分和粪磷时非植酸磷的需求量。在无植酸酶的情况下,得胫骨灰分率、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的非植酸磷量分别是0.33%、0.186%和0.163%,这一数据非常符合现今NRC(1994)的推荐量。而添加800单位/kg的植酸酶后,得到最佳胫骨灰分率、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的非植酸磷含量分别是0.24%、0.151%和0.109%。粪磷在低磷状态下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中型褐壳产蛋鸡饲粮非植酸磷适宜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20周龄的商品代北京红开产蛋鸡150只进行饲养试验和磷代谢试验,研究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20-40周龄阶段蛋鸡产蛋性能、蛋及蛋壳品质、血清生化特性和饲粮植酸磷表观消化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从多方面综合评价中型褐壳产蛋鸡的饲粮非植酸磷适宜水平,同时测定产蛋鸡对饲粮植酸磷的消化能力。试鸡按完全随机设计以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喂以含非植酸磷0.20%、0.25%、0.30%、0.35%和0.40%及含钙量均为3.5%的玉米一豆粕型饲粮。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鸡的产蛋率、蛋重、产蛋量、采食量、饲料效率、蛋壳强度、蛋品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明显影响(P>0.18),而对蛋壳厚(P<0.04)、蛋壳重(P<0.07)及植酸磷表观消化率(P<0.05)有显著影响。蛋壳厚、蛋壳强度及蛋壳重 0.20%非植酸磷水平组最大,此时鸡对饲粮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高达70.5%,但随饲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增加,上述4项指标均恒定降低,在0.30%-0.40%非植酸磷水平,蛋壳厚(P<0.04)和蛋壳重(P<0.07)明显降低,在0.25%和0.40%时植酸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比0.20%水平组降低17.7T和21.4个百分点(P<0.05)。结果表明,北京红中型褐壳产蛋鸡在20-40周龄阶段的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以0.20%(实测值为0.23%)为宜;中型褐壳产蛋鸡对饲粮植酸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植酸性饲料中的磷60%-80%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植酸在影响矿物质消化利用的同时,还与蛋白质、氨基酸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络合物,使消化率降低。同时植酸也使珍禽体内源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失去活性。植酸酶是一种专门水解植酸的酶制剂,天然植酸酶存在于许多植物种子中,当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时,就能分解植酸释放出磷等元素供种子发芽、生长。草食畜的瘤胃微生物有合成植酸酶的能力。而珍禽由于消化道内不含植酸酶,因此无法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所以一直将植酸视为对单胃动物有害的成分。生产实践中只…  相似文献   

7.
常用植物性饲料中60~70%以上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很难为单胃动物利用,饲粮中通常加入无机磷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由于大量植酸磷不能为单胃动物消化利用,导致相当数量的磷由粪排泄,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是世界上土地和水资源匮乏而牲畜饲养密度较大的地区。 植酸酶是一种能把正磷酸根基团从植酸盐中裂解  相似文献   

8.
磷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及代谢必需的元素。磷大约占动物体内矿物质总量的25%。一般说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磷,但植物性饲料中将近60%~80%的磷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Che吧san,1989)。由于植酸中的磷与肌醇及其他矿物质元素结合形成难溶的复合物,单胃动物猪和禽的消化道中由于缺乏植酸酶(Maddaish等,1964;Poinlttant,1988),对植酸中的磷的利用率很低,仅为10%-20%,必须在饲粮中补充磷酸氢钙(DCP)、磷酸二氢钙(MCP)等无机磷酸盐,以满足猪、禽的营养需要。无机磷资源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已经处于匾…  相似文献   

9.
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高于畜禽,为0.5%~0.6%,而鱼类消化系统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植酸结合态磷.目前水产养殖中常喂高鱼粉、骨粉含量饲料,而水产动物对鱼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动物常规植物性饲料中约有60%~70%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稳定的植酸盐复合物中,这些磷只有在植酸分解酶的作用下才能游离出来供动物吸收利用。单胃动物除成年禽外消化道中缺乏植酸酶,因而对植酸磷的利用率极低。许多研究证明,猪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20%,豆饼中磷的25%~35%,家禽除成年禽外对植酸磷的利用率还略低于猪。饲料中大量的植酸磷不仅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入环境,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