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好食用和药用价值.对比福建、广东等地区大力开发余甘子资源,海南地方品种利用率低且正在消失.为了发现和保护地方品种,针对海南岛野生余甘子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在海口市、临高县和万宁市3个地区暂未找到野生资源,其他市县均有分布;野生余甘子资源分布范围虽广但资源很少,且多为...  相似文献   

2.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山油甘(潮汕)、庵摩勒,有粗生、速生、结实早、寿命长、产量高的特性。果实富含维生素 C,营养价值仅次于中华弥猴桃,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鲜果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蜜饯、果汁等,用于中药,能止咳化痰;根有收敛止泻作用;叶可治皮炎、湿疹。我市余甘子栽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为了摸清余甘子的品种资源,总结群众的栽培与加工经验,最近我们在主要产区对余甘子的资源分布、形态特征、主要品种、栽培与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多为野生,但若进行人工栽植也是不难的。省营林队元谋干热河谷造林试验组经过多年摸索,已初步掌握了余甘子人工培植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采种余甘子的开花结实期因地而异。元谋干热河谷境内一般四至五月开花结实,十至十一月果实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牛甘子、杨柑等 ,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余甘子全身是宝 ,果实富含维生素C ,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酸、单宁、钙、磷、钾和多种氨基酸等 ,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 ;还可药用 ,清肺化痰、治疗喉炎、感冒、哮喘、牙痛等 ,药用价值很高。余甘子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 ,荒山坡地 ,疏林或草丛中均能生长 ,抗旱耐瘠 ,适应能力强。易栽培、寿命长、产量高、销路广。将栽植技术作一介绍 :  一、砧木培育秋季采集成熟的野生余甘子果实 ,将其堆沤至腐烂后 ,洗净 ,放…  相似文献   

5.
野生余甘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余甘子的初步研究方嘉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为大朝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主要分布南亚热带地区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以及浙江、江西、四川部...  相似文献   

6.
余甘又名油甘、牛甘,是亚热带一种野生水果。一般为小乔木,少见大树。近年来,由于余甘果的食用及营养保健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各地开始了人工栽培,且栽培面积增长迅猛。其优良品种有丹竹余甘、人仔面余甘等,尤以平南丹竹余甘最优。 余甘树全身就是宝。余甘果营养丰富,成熟鲜果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阻断率达90%以上,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云南省余甘子居全国之首,据初步调查产量可达3000万kg,各地、州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300m范围内。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它的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是一种适应性广、结实早、产量高、耐干旱瘠薄而适生于荒山荒地的重要经济树种。它既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果树,又是一种具有广泛医疗价值的药用植物。因此,推广和发展余甘子亦是治山致富、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汕头市普宁等县的群众经验,野生植株或实生苗植株必须采用狮头或软枝等优良品种的穗条进行嫁接,然后进行精细的管理,才能在短期间内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嫁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是野生余甘子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本文根据果形和其它经济性状,将它分为6在类群,30多个类型,其中,球类群占调查总数的61.9%,单果生大于6g的结果株数不到10%,在集中分布区大面积单产权350-410kg/hm^2。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中Vc含量和SOD活性比福建所产的余甘子果实高,分别为769mg/100gFw和293units/gFw,单宁和纤维素含量亦比福建的高。果实10月即可成熟,而种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的应用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usemblica)亦称油柑、庵摩勒、余甘果等 ,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果树 ,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的果树之一。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 ,线状长椭圆形 ,在小枝上排成两列。春季开花 ,花小型 ,腋生 ,黄色。果实肉质 ,扁球形 ,常黄绿色 ,熟时变红色。在我国栽培利用约有 180 0年的历史。食后回甜生津 ,故名余甘子。据统计全国有余甘子面积约 13.33多万hm2 ,以选出一批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的优质新品种 ,可供人工引种栽培。余甘子具有…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俗称余甘、油甘、牛甘果。属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小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我国台湾、福建、广东、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我区百色地区野生面积很大,种类较多。余甘是一种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多用途树种。根系十分发达,在荒芜山丘,沟边溪旁以及砂土碎石地带均能生长,萌蘖能力强、蓄水固土作用大,是荒山、四旁绿化和保持水土的优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开发利用我省闽南地区余甘子资源,发展创汇林业,现将余甘子生物学特性与分布、经济价值和用途、栽培历史情况、品种类型及野生资源,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意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R),对广东惠州野生余甘子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g余甘子籽萃取余甘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03min,萃取压力19 MPa,萃取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余甘子籽油得率为26.13%±1.4%.通过GC-MS分析表明,余甘子籽油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GC含量达91.33%.通过分析油的理化参数及生产成本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籽油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商品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余甘作为一种食药兼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高营养小杂果,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尤其是惠安余甘更以其品种多、质量好、栽培历史悠久,野生资源丰富而闻名国内外。惠安余甘的系列研究和加工利用已得到了国务院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国家计委、商业部、林业部和中国林科院、北京农业大学等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肯定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惠安余甘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惠安县余甘子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惠安县是余甘子生产区,余甘子资源极为丰富。文章对余甘子资源利用价值、用途、经济价值及开发的优劣势做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东部滨海风砂土地区先后进行松类、相思和余甘子等16个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获得成功的有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余甘子等6个树种。湿地松造林面积已达660多公顷,丰产林11年生树木的生长量每公顷达273立方米,比丘陵地生长好,比一般造林增产63%。其余几种松树也比丘陵地的马尾松生长好(砂地马尾松比丘陵地生长差)。余甘子3年就开花结实,生长良好,又为滨海砂地增加了新的造林树种。以上树种的引种成功,充分的利用了砂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果树、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其中,云南、福建两省产量最为丰富。由于余甘果实所含维生素C是苹果的160倍,大部分矿物质和氨基酸也比苹果高得多,是已知水果中Vc含量最高的。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它具有防癌抗衰老作用,因此它的医用、食用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它为原料开发的系列产品,如饮料、罐头、果脯、粉剂等相继问世,为人们提供了又一种天然,保健营养食品。余甘果成份分析见表1。(与苹果比较)。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又叫滇橄榄,我省通称为橄榄。是大戟科落叶小乔木,高二至八米。余甘子在我省分布较广,产量亦高,主要分布在海拔三百至二千二百五十米的干热河谷地带。过去,这一资源不被重视,长期沉睡在山野,有的甚至作烧柴而被砍伐。其实,余甘子在我省是一宝物,它在我国被列为高营养的三个杂果品之一(即余甘子、猕猴桃、山楂)。余甘子营养价值极丰富,除含单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余甘子的保健价值,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余甘果汁对人体具有防癌和抗衰老功能。在北京医科大学的配合下,利用余甘果汁做了体外模拟试验;动物试验;人体试验;对胃癌高发区做了临床试验,以上各试验都证明了余甘子果汁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阻断效果。还对15位老年人进行了抗衰老临床观察,服用余甘果汁两个月后,结果表明,余甘果汁对提高人体红细胞SOD活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增强了体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