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者:你是什么时间访问梁希森的家乡梁锥村的?丁力:去年五一,我利用节假日的时候,专门到山东乐陵县跑了一趟,之后又看了周边的几个县,对照了一下。记者:梁希森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丁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手很大,很厚。记者:握手的时候?丁力:对。第二印象就是他很纯朴,不善言谈,但是你要真跟他谈起来了,他还是很机智的,能抓到问题的关键。第三印象,我感觉他具有企业家的特点,就是有魄力,敢于行动。对很多事情,知识分子总停留在概念里头,老在那里讨论,而企业家想的更多的是行动,怎么把概念转化为财富。第四就是这个人确定目标后很…  相似文献   

2.
丁力:怎么想起做牛的产业?梁希森:就想多挣点钱,把农业改善改善。这是我主导想法。农业这块,得领着老百姓干。为什么我们上养牛、屠宰这块。中国在农业方面是一个畜牧大国,我们想真正让她富起来。通过我们屠宰,深加工,把老百姓全带起来。丁力:你现在养殖业的这个企业名字梁希森:今年我们农业这一块交了45万。丁力:那也不算太多,就是说一头牛的保费是5块钱。你的小牛是哪来的?梁希森:老百姓自己繁殖。丁力:没有集中到一块养的吧?梁希森:没有。丁力:都是家家养?梁希森:对。丁力:一家一般养几头?梁希森:最多的15头,最少4、5头。一般养母牛,下崽…  相似文献   

3.
“山东梁”催艳“北京玫瑰”第一次知道梁希森这个名字,是1999年7月16日。这一天,被北京媒体称为“山东梁”的梁希森,以3.98亿元的高价买下了这朵“北京玫瑰园”,当时,北京房地产界大多数人就等着看这个山东“傻瓜”的笑话。在此之前,这座占地超过1000亩的北京最大的别墅项目,历经包括香港地产大亨邓智仁在内的四任园主,都没能摆脱走向凋零的命运。过了将近一年,2000年6月10日,事先并无一点先兆,也没有任何的铺垫渲染,在这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山东梁”突然对外宣布:玫瑰园开园了。随后的日子里,不断有“北京玫瑰园”的好消息传出来,先是已竣…  相似文献   

4.
打铁、贩运、搞建筑、成为地产大亨、花上亿元让家乡父老家家住上大别墅、搞高档肉牛养殖、倾其所有卖车卖房投身土豆产业…… 他的一生充满跨越与传奇,他的付出会让很多人的生活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对话梁希森     
大多数时间,梁希森是沉默的。他的话很少,如下的对话,是记者整理两年来与他数次交往中的谈话。仔细琢磨琢磨这些大白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关于经商:“还是老实人赚便宜”记者:当初拍卖玫瑰园时,那么多比你有实力的地产商都不举牌。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冒险?您怎么就有信心玫瑰园就能活起来?梁希森:玫瑰园无论是浪费谁的钱,说到底都是国家的钱,这么多钱瞎(浪费)了,谁看着谁心痛。3.98亿拍卖,不是个小数目。玫瑰园是我一点一点看着建起来的,我知道它值多少钱。只要不超过六个亿,我都敢买。现在看来,我是赚了便宜的。那些房地产商都知道这个…  相似文献   

6.
“让乡亲们过上富裕日子”是梁希森的梦想 小时候,梁希森家里和当地的其他农民家庭一样,都很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梁希森10岁那年,3岁的弟弟活活饿死。这件事对梁希森的触动很大。自从那个时候,他就想:一定想法挣很多很多的钱,让乡里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7.
聚焦梁希森     
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本刊推出“龙头聚焦”专栏,报道对象是:具有品牌潜质但未被关注,已具综合实力但尚未进入公众视焦的、成长型、部省级龙头企业。本栏目主导理念是:宣传龙头、服务龙头、培育龙头,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典型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国农业产业化事业健康发展。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先生,在自身创业的同时始终不忘家乡、反哺社会,积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先后拿出5000多万元,用以改善家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他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和探索家乡的“三农”问题,敢想敢干、创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为此,本刊予以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8.
"希森模式"通过改造旧村庄、兴建新村庄、兴办乡镇企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梁锥希森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经济、村企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经验。"希森模式"存在资金不足、土地缺乏保障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希森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地产大亨.偶然发现马铃薯是个大产业,一不小心钻到了马铃薯堆里。承担起一份原本不应该由个人承担的大责任,8年抗战。终见“薯”光。这就是梁希森,一个有着传奇经历、令人尊敬的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11.
当下中国,什么问题最大?“三农问题”让共和国总理寝食难安。“一号文件”出台,总理还要亲自下到田间村头调查民间反应、督促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让农民提高收入,让农业良性发挥,让农村改变面貌?中央政府制定了诸多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但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谁带头来做?位于鲁北一隅的乐陵市黄夹镇,近几年正在悄悄进行的一场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乡村改造,这无疑是诠释“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这场探索实践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梁希森。从一个讨饭的乡下孩子,到身家数十亿的中国地产大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我们关注他,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传奇故事。比他富有的人多得是,比他经历更传奇的也不鲜见。但像他这样大把花钱的却不多。他一掷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不是投在吸引媒体目光的“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上,而是全都投在养育过他的那片广阔乡土上。他以个人之力,致力于农业产业化调整为主的乡村城市化改造,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并初具成效。他这样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圆他的一个梦——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临沭县郑山镇姜屯村村民吴绍锋忙得不亦乐乎,他不时对前来咨询的村民就小拱棚蔬菜种殖问题进行释疑解难。原来,吴绍锋是当地出名的反季节蔬菜能手,被许多村民聘请为"致富顾问"。眼下,该镇像吴绍锋这样的"致富顾问"还有100多人。  相似文献   

13.
7年前,他是个送奶工,而今天,他成了名震京城的送奶大王,资产高达1.5个亿。读他的故事,你会明白,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怎样的经营才算成功,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  相似文献   

14.
王文忠47岁,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给事业加0的阶段”。自从1995年在北京开创事业,王文忠就只是每年清明和过年回村扫墓。“大概2000年以后生意就步入正轨了。”王文忠是雅宝路皮草协会的会长,有一个公司和6家店铺,“算是行业里做得不错的”。王文忠的夫人是邻村人,他们有3个孩子,在北京有几处300到500平方米不等的住所。  相似文献   

15.
<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既要靠技术推广和指导,更需要大量信息的引导。农村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浙江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一直在不断完善、发展、提升中。其建设宗旨是科技为"三农"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他5岁丧父,14岁辍学开始流浪,66岁时拿着几百美元的社会福利金,开着一辆破汽车,向餐厅出售他研制的一种炸鸡配方,88岁时才获得成功。这个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上校。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新农村建设,中央要求一定要讲实效,而不是追求形式主义.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不要把村容整洁简单地理解为建个广场,造座喷泉,而应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要切记村庄是农民四季劳作和日常居住的家园,村庄的规划、整治和建设,只有真正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并给农民带来实惠,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技术》2007,(8):11-11
"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在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梁锥村的大门是传统的建筑风格而村中房子都是西式的小洋楼在北京盖别墅发了大财,2004年被《新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376名富豪、被公布个人资产2.7亿元的梁希森,这几年仍在不停地建别墅,不过这些别墅的住户不是富人,而是家乡的农民。据说,乡亲们住他建的别墅“等于白住”;也有人说,他让农民住别墅的目的“是为了换地”。初春时节,记者到梁希森的家乡采访。再建一个新村庄梁希森老家所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如今以梁希森的名字重新命名,叫“梁锥希森新村”,新村被一形状和颜色都与故宫围墙相仿的墙体圈住,村里136户都住进联排别墅。别…  相似文献   

20.
现代“石油农业”把农药化肥、大规模的单一种植、大型机械等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当成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代“石油农业”发展至今已步入不可持续的死胡同.在批判和反思现代“石油农业”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农业观以及“建设性后现代农业”的概念.中国农业发展的乌托邦不应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而应借助自己得天独厚的思想资源走出一条现代化和后现代转折并驾齐驱的新路,即两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