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久香’叶片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 方 法,克隆FaNBS20 全长cDNA 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外源SA 处理协同草莓炭疽病病 原菌侵染对FaNBS20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aNBS20 的开放阅读框为3 573 bp,编码1 190 个氨基酸, 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4.5861 kD,含有1 个TIR 结构域、1 个NB-ARC 结构域和1 个亮氨酸的富集区, 与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 subsp. vesca)抗烟草花叶病毒蛋白(XP_004292718)同源性高达99%。接种 草莓炭疽病菌对草莓抗炭疽病品种‘甜查理’FaNBS20 的表达影响显著,易感病品种‘久香’FaNBS20 的表达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表明该基因可能与对炭疽病的抗性相关。两个草莓品种在SA 处理后对草莓 炭疽病的抗性均明显增强,且持续期可以达到10 d 以上。在SA 和草莓炭疽菌协同诱导下,FaNBS20 基 因的表达量在抗性品种‘甜查理’和易感品种‘久香’中分别达到接种前的38 倍和7.2 倍。以上结果表 明,水杨酸能提高草莓对炭疽菌浸染的抗性,表达水平和炭疽病抗性水平相关的FaNBS20 基因可能是水 杨酸参与的对炭疽病抗性响应途径中一个重要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草莓抗白粉病的离体鉴定及农药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草莓白粉菌孢子抖落或喷雾接种在直径1 cm草莓叶盘上,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后在2ooc、光照3000 lx(16 h/d)的条件下培养7 d后进行鉴定。‘丰香’、‘章姬’、‘全明星’等草莓品种的离体鉴定结果与这些品种田问对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离体筛选杀菌剂的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腈菌唑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绵疫病是近5年四川茄子田间和储藏期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其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对植株和果实均具强致病性。以四川省市售的48个商品种为靶标,研究其对绵疫病主要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排除5号("世纪骄子")和47号("龙F_1")出苗差外,实际参鉴的46个品种中,不同品种茄子植株在接种7 d后的病情指数最高为96.51("阳春三月茄"),最低为12.09("竹丝茄");聚类分析中,"春秋墨茄"和"竹丝茄"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聚在一起,室内植株抗性表现为中抗,其它2个品种表现为感病、42个品种表现为高感;对46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的Kmeans线图进行分析,可分为6类不同发生发展模式,病情指数的Kmeans线图相比病株率的Kmeans图更具规律性和代表性,其中Cluster4类群(包含"春秋墨茄"和"竹丝茄")的植株病情指数Kmeans线图可作为后续筛选抗性品种的模式图。对46个品种的果实进行接种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46个品种的果实均高感茄子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未发现果实抗病的品种,包括对植株具有中抗水平的"春秋墨茄"和"竹丝茄",果实均高感由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茄子绵疫病。"春秋墨茄"和"竹丝茄"植株对Phytophthora capsici具有一定抗性,而果实却表现高感,可作为后续抗性的组织特异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价当前国内主要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表现,为猕猴桃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枝条离体划伤接种,分别以红阳和海沃德猕猴桃作为抗感参照品种,对12个猕猴桃品种进行室内抗性鉴定;采用自然诱发接种法对23个猕猴桃品种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定点监测不同品种在产业化园区中的抗病性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筛选出的抗性品种,在重病园区进行改种,探索利用抗病品种防控猕猴桃溃疡病的实际效果。【结果】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室内抗性鉴定12个供试品种,其中抗病2个、中抗4个、中感6个;田间抗性鉴定23个供试品种,其中高抗3个、抗病2个、中抗6个、中感5个、感病4个、高感3个;规模化生产中红阳、Hort16A和金艳等中华猕猴桃品种表现出高度感病,海沃德、翠玉和魁绿品种表现出较高抗性;将红阳与Hort16A高感品种改换为翠香、翠玉、徐香、海沃德等抗病品种后,植株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相对防效超过85%。【结论】供试品种总体抗性趋势由高到低是软枣、毛花猕猴桃品种美味猕猴桃品种中华猕猴桃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和利用抗病品种是解决猕猴桃溃疡病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石岩  默宁  祁世明  梁燕 《中国蔬菜》2020,1(6):39-43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对云南省盈江县高山大白菜产区采集的根肿菌进行鉴定,4个鉴别寄主均表现为感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1、33、28、30,说明该根肿菌为4号生理小种。采用菌土法接种盈江根肿菌,对18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其中6个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对盈江根肿菌表现免疫;2个品种病情指数10,表现抗病,可以作为该病区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的抗性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枝干苹果轮纹病菌接种的方法,并对9个苹果品种做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菌饼接种法接后35~40d开始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高于孢子接种法处理。涂抹法、滤纸条沾液法、点滴法等孢子接种法接种均可致病,但各处理发病程度较轻。用菌饼接种法对9个苹果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意大利早红、初津轻、斗南等抗病,弘前富士、红富士、新世界等高感,菌饼接种法与田间调查的自然发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西葫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借助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系统鉴定了58个西葫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病情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西葫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不同,对应的病情指数为15.56~71.11,其中9个表现为抗病,18个表现为中度抗病,24个表现为中度感病,7个表现为感病。聚类分析法评价结果表明,58个西葫芦品种被分为4类:11个抗病品种,17个中度抗病品种,23个中度感病品种,7个感病品种。该结果为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控和抗性西葫芦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探究大白菜商品种对不同来源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本试验以大白菜根肿病高感品种菊心为试材,以北京顺义根肿病菌为接种菌源,比较优化了注射接种法和浸根接种法的接种条件;采用优化后的浸根接种法,以河南南阳、北京顺义、重庆武隆根肿病菌为菌源,对15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注射接种法,2 mL以上注射量相对于1 mL注射量接种效果显著;采用浸根接种法,根系浸泡5 min以上时,接种效果最佳。不同大白菜品种对三地菌源的抗性表现不一致,其中CR惠民、CR利民和德高CR117对三地根肿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抗性,CR高冷地、CR根宝、CR金佰利、德高CR1138、根王、万清克肿皇表现出垂直抗性。  相似文献   

10.
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中红皮蒜(抗病)和改良蒜(感病)为鉴别品种,对大蒜抗白腐病鉴定中的接种叶龄、接种部位、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白腐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而花芽鳞芽分化期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6叶期,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18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7 ~ 8 d。以G005(抗病)、G023(感病)和G025(感病)大蒜为验证品种,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白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1.
陈年来  胡敏  代春艳  杨世梅 《园艺学报》2010,37(11):1759-1766
以甜瓜抗白粉病品种‘银帝’和感白粉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研究诱导抗性处理对其叶片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处理以及接种白粉菌均可显著诱导甜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绿原酸、总酚、类黄酮含量升高,但纳米硅(SiO2)诱导无效。经诱导和接菌后,甜瓜抗病品种叶片PAL、POD、PPO活性和总酚、绿原酸、类黄酮含量高于感病品种。BTH和SA诱导甜瓜抗病性增强的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叶片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组织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广东香葱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在广东省香葱主要产区惠州市和韶关市采集香葱炭疽病疑似病株,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液接种活体香葱植株和离体植株叶片,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1(CHS1)、甘油醛-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幼苗植株和离体叶片两种接种方法对10个甜瓜品进行抗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结果与幼苗植株接种法鉴定结果相一致,均把10个甜瓜品种划分为3个类型,即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其中齐甜一号、龙信5号、银蜜、玉脆被划为感病品种;3-2-2、Esteen、Topmark、甜帅为中抗品种;16H、N53为高抗品种。相同类型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两种鉴定方法虽在病情指数上有些波动。但不影响划分类型。离体叶片接种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嫁接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枯病是当前设施辣椒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选择抗性砧木和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通过人工接种青枯病原菌,分析了不同辣椒品种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富根卫士’(简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抗病性最强。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接种20 d时,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3%和43%。接种前嫁接的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低于对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后,辣椒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逐渐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嫁接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青枯病的抗性,其抗病机理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利用萝卜黑腐病菌株在42份萝卜种质资源苗期喷雾接种筛选获得6份抗病材料,18份中抗材料;萝卜块离体接种黑腐病菌株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2份中抗材料。利用萝卜黑斑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离体叶片,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1份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利用已知的根肿病4号生理小种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2份感病备选材料,4份抗病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8.
菜豆(油豆角)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侵染菜豆(油豆角)品种群的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品种群进行抗炭疽病资源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确定从油豆角炭疽病样本中分离纯化的病原菌为菜豆炭疽菌。利用该菌液分别侵染48份油豆角品种的苗期叶片和成熟期嫩荚,发现苗期抗病品种为44份,感病品种为4份,其中1份为高感品种;成熟期抗病品种为40份,感病品种为8份,其中高感品种为3份。以叶片和荚的病情指数为变量显示苗期和成熟期的抗性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Kendall:0.315,Spearman:0.411。  相似文献   

19.
对菜豆抗炭疽病苗期接种鉴定条件(产孢培养基、菌液浓度、菌种培养时间、接种位置等)进行优化,确定了豆荚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产孢速度快,致病力强;最佳菌液浓度为2.0×106个·mL-1,发病快,重复性好;菌种培养20 d 后,致病力最强,接种效果最佳;接种叶片背面感病效果最好,节省时间。同时对收集的23 份菜豆材料进行苗期炭疽病抗性鉴定,其中有4 份为中抗材料,1 份高抗材料,抗性资源多为油豆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