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农学家,他们在作物品种选育、病虫害研究、畜牧兽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大创立起国内领先乃至国际一流的农业学科,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群体为样本,对其年龄、籍贯、学科分布、留学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中大农学家群体主要来自于江浙及沿海城市,学科分布广泛且研究成果丰硕。其中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主要留学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求学专业和高校基本与于各国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关。受益于中大对师资引进的重视,农学家群体不断壮大,25~44岁的青壮年教师构成了这一群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15日,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记者招待会上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令我最感头痛的是什么?我想在目前来讲,主要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上述表明,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农业、农民和农业科技问题,仍然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江苏农村普遍流行合会,合会是一种集借贷、融资、互助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组织形式,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江苏农村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的合会组织为不同经济实力的农民筹集急需资金提供了方便。参会者通过合会把家里闲置的零散资金储蓄起来,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息。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恶化,合会面临许多困难,中途散会频繁出现,会首风险增加,农民视参会为危途,邀会变成一件困难而又少有人愿意去做的事。此时,江苏合会的发展呈现萎缩、衰落的势头,许多参会的农民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农村金融秩序大受其扰,造成农村社会矛盾激化,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本,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农学家一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现代中国农学家的认定标准、年龄构成、学位结构、学成年龄、出生地域、家庭背景以及留学状况等方面信息,进行定量统计,得出关于现代中国农学家群体状况的某些一般性结论,对当前我国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仍,李东辰、赵新儒、王次通等泰安乡贤还是完成了部分泰山石刻的著录,泰山石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提出秦泰山刻石是石阙而非石碑等卓见。这一时期的泰山石刻研究不足在于:其一,石刻著录不够全面;其二,重要个案考察也不够深入;其三,石刻价值还需要多方面发掘。  相似文献   

6.
"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今年夏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真情告白,也是他半个多世纪奋斗经历的真诚感悟。在对他一周的采访中,我一直感觉他就像小时候老家农村邻居家的大伯那么朴实、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200-1203
农业技术推广是古往今来农业工作中经常进行的活动,它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阐述了民国时期山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今后山西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水法制度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近代转型而必然地被注入了近代因素。民国水法制度以近代的水权制度核心,并对历代水法制度中有益部分进行了传承。立法者在制定水利法律法规时,追求科学和传统的和谐统一,注重兼顾兴利与除害,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并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建立起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水利法律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乱频仍的恶劣时代背景下完成了水法制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发展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江西农村实验区,各有各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其主要实验措施是协助地方从事管、教、养、卫等基层工作,目的是想为重建江西农村社会秩序并为中国农村近代化寻求出路。民国江西农村实验事业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远未达到当初预定的目标。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前加快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国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政治与经济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农业的发展更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因此,政府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农业发展政策.本文从该角度出发,对民国时期相关的农业发展政策与法规作了一番考察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安徽政治处于现代化转型进程中,卫生行政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安徽省政府的领导下,卫生行政对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民国时期安徽政治环境变化多端,卫生行政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又上升的过程。曲折中向前发展的安徽卫生行政体系对民国时期安徽医疗卫生事业的实践与发展、疾病防控及大多数民众身体健康的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兴起与及其在五台山的缓慢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而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虽然缓慢,却不曾中断,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旨在粗略勾勒当时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社会根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地的传统婚庆食俗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婚礼之前,双方多宴请媒妁以通言,以羊、酒和特色喜庆食品定婚过礼。婚礼当日,所行奠雁礼、撒草料、合卺礼等所用的饮食多寓有丰富的民俗含义,宴请迎客、送客和来宾的婚宴是各地筵席中规格最高的。婚后多行妇家鉉饭、新妇入厨、婿妇回门或双方会亲等礼。  相似文献   

14.
论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小麦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小麦生产是华北农业突出的区域特征,华北也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心地区。民国时期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在其中。此期,华北小麦生产正处“由手工或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化”的重大转折期。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这一时期促进华北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井灌的推广、麦作改进和小麦的商品性生产,其制约因素则主要为水资源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灾害和战争的频发。  相似文献   

15.
16.
刘玉皑 《农业考古》2016,(4):176-181
清代民国时期,在出口贸易、地方政府及民间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产数量与质量逐步提升,棉纺织业由传统家庭生产向近代化工厂生产过渡,棉产品流通形成多层次商品化流通网络。清末以后以苏(俄)为主的单一出口市场使新疆棉业十分脆弱,未能有效推动新疆近代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钟启顺  郭灿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801-7804
民国时期湖南自然灾害异常频繁,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原因与社会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主要有地质、地理、气候以及自然生态方面的因素。社会原因主要有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民国时期武夷岩茶制作文献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内容,总结其价值,为了解与保护岩茶制作技艺提供文献资料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的宜宾没有戏院之类的固定演出场所,看戏多在茶园里,观众一边饮茶一边看戏,悠悠茶香伴着悠扬演唱,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是当时人们娱乐休闲的最佳去处.那时的茶园即是戏园,唱的是四川地方戏剧--川剧.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茶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主要供客品茶、吃茶点、休息、娱乐、联络感情、沟通信息(1).茶馆是中国特有之物,它特别发达,与"酒肆"、"酒坊"一样深受中国民众青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根据茶馆经营方式和特点,茶馆也被称为茶肆、茶坊、茶楼、茶邸、茶房、茶舍、茶亭、茶厅、茶座、茶社、茶棚、茶寮、茶室、茶屋、茶居、茶铺、茶店、茶居、茶园、茶舫、茶船、茶担、茶桌等,称谓丰富多彩.茶馆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市场上已有茶水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