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旧时南北方的茶馆文化,就有说唱艺术在其间。如北方的北京的东华门外、地安门外、天桥等地的茶馆;天津的南市、河北鸟市、东兴市场等地的茶馆,就是这样的茶馆。茶馆业把它归类为"书茶馆",现在归类为文化型茶馆。旧时,此间一年四季都有著名的京津两地说唱艺人在演  相似文献   

2.
水乡问茶     
我久住江南,与水亲近。所以,我似鱼,离不了水——只要那儿有河、湖与江,那怕是池塘,我就爱水边走走。江南茶馆多设于河旁、桥边,造就一种舒心的环境。过去,形容江南富庶之乡的生活有两句话是:“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上句指上茶馆,下句指上混堂(即浴室)。都离不开水。要能跟水乡茶馆的茶客打成一片,首先得放下架子,别以为自己多读了几年书,眼睛长在额头。农民虽识字不多,但它们与土地亲近,身上有泥土气,因而纯朴、憨厚,有多方面生产知识,正是我们城里人所缺少的,能与他们交谈,会让我们纯净心灵,获取农业知识。其…  相似文献   

3.
李松  夏朝  邢后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21):196-197,203
茶馆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普及,茶馆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该文论述现代江苏茶馆形成的独特文化与经营特点;茶馆在江苏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现代江苏茶馆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堪称世界之最。笔者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略作一叙。民国时期,既有遍布山野乡村的茶铺、茶棚、茶寮、茶摊、茶店,亦有星罗棋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茶园、茶楼、茶社、茶厅、茶室、茶馆、茶座、茶舫。在这不计其数的茶馆中,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又称之曰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歌女卖艺的清唱茶社,亦有兼唱小戏的茶厅(以南京下关和夫子庙的最为有名);既有供生  相似文献   

5.
近代茶馆业发展十分迅速,茶馆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与赌博结缘于宋朝,直至晚清,全国各地茶馆内开场聚赌已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茶馆内赌博皆属小赌、私赌一类,其流行于全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赌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固有陋习的延续;第二,茶馆可以作为赌场的替代场所;第三,茶馆社会功能完备,兼营性强;第四,茶馆自身具有一定隐蔽性,可以掩人耳目。政府认为茶馆内聚赌对社会经济、地方秩序以及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故而各省政府均对其采取严厉禁止的措施,以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丁文 《农业考古》2015,(2):92-97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它不仅仅是商业服务性质的专用饮茶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和交际的地方。无论是何地的茶馆,皆有其共通之处,那便是一个"闲"字。茶馆的经营项目围绕休闲而展开,茶馆的经济生长点是休闲,茶馆的繁荣依托休闲经济的规模;茶馆的文化是休闲文化,因此,茶馆的品位取决于休闲的品位。  相似文献   

7.
<正>华庄生态农业园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杭嘉湖地区,地处千年水乡、魅力名镇——浙江乌镇境内,距离乌镇景区2公里。园内水网河系交错、湖泊岛屿密布、珍禽果蔬丰富,是典型的平原水系地形;园  相似文献   

8.
彭强  刘宇 《农业考古》2003,(2):123-125
历史回眸茶馆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茶馆因为经营目的而进行的装饰和布置已衍生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茶艺馆设计。回顾中国茶艺馆设计的历史 ,可算是整体在进步 ,中间多曲折。唐朝时 ,茶馆仍未从旅舍、饭铺中脱离出来 ,也就很难在环境上表现它作为品茗场所独特的一面。及至宋朝 ,茶馆兴盛 ,基于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划分 ,茶馆在设计与布置上也出现了差异 :专供贵族富商饮茶的茶馆 ,布置考究 ,用具精美 ;以文人墨客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茶馆 ,则突出它的书卷气 ,有古朴雅致之风 ;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馆 ,则强调它的柔弱气…  相似文献   

9.
漫话常熟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在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动态     
首届全国百佳茶馆颁奖仪式暨2 0 0 4年首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8月 7日~ 8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联合在北京五星级的京都信苑饭店会议厅 ,隆重举行首届全国百佳茶馆颁奖仪式暨 2 0 0 4年首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来自全国 19个省市的 16 0余名茶馆经理及各方代表欢聚一堂。庆祝百佳茶馆自己的盛会。8月 7日上午九点 ,2 0 0 4年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会议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思思主持 ,主席台就座的领导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王如珍、中华…  相似文献   

11.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2,(4):140-144
文人与茶馆文人与茶馆结缘。所谓茶馆文化便是在文人们的参与下日渐形成的。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由明清到近代已形成各具地域特色茶馆文化 :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京都文化与北京茶馆、海派文化与上海茶馆等 ,斑斓多彩 ,风格各有异趣。茶馆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的直接参与 ,茶馆里清茶一杯 ,谈风论雅 ,品茗谈文 ,论画挥毫 ,正是由于文人与茶馆的结缘 ,使茶馆更富文化魅力 ,更具风采。茶馆不仅是人们约会、娱乐、议事、交换信息的方便场所 ,而且也是文人活动的场所。有的艺术家到茶馆体验生活 ,还有的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 ,来个…  相似文献   

12.
华庄生态农业园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杭嘉湖地区,地处千年水乡、魅力名镇——浙江乌镇境内,距离乌镇景区2公里。园内水网河系交错、湖泊岛屿密布、珍禽果蔬丰富,是典型的平原水系地形;园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福建泉州市茶叶学会以茶为载体 ,以茶馆为阵地 ,不断弘扬茶文化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泉州市区各具特色的会员茶艺馆 ,以茶馆为舞台 ,推进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观湖、刺桐、瑞龙、天福等茶馆 ,举行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 ;茗山茶馆免费招待老干部茶话会、茶友联  相似文献   

14.
茶馆·茶文化:路在你脚下延伸浙江农业大学黄志根近几年茶文化的发展引人注目,而茶馆可为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从过去走来,并将迎来更好的未来。人们不会忘记某晚报近年来就茶文化相关的报道:“立顿入口,龙井洗手”、“××城茶馆崭露头角”,到目前的“××城茶馆已...  相似文献   

15.
近代文人如张恨水、朱自清、苏曼殊、鲁迅、周作人、缪崇群等人,对秦淮茶馆都有许多精彩的描述.本文对秦淮茶馆以及文人对这些茶馆的描述进行了疏理,可见秦淮茶馆在近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表达了这些文人心头解不开的秦淮茶馆情结.  相似文献   

16.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1,(2):171-172
如果到上海老城厢逛一逛 ,也许会发现老城厢最具特色的店家是茶馆。旧上海 ,老城厢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 ,尤其是在城隍庙一带 ,以湖心亭茶楼为中心。周围有茶馆十几家。随着社会的变迁 ,特别是十年动乱开始后 ,老城厢的茶馆除了湖心亭茶楼外 ,所有的茶馆已全部消失。现在 ,在老城厢范围内 ,仅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十几家 ,使老城厢地区又重现了历史旧幕。然而 ,和旧上海的茶馆不同 ,现在的茶馆、无论在装饰布置 ,还是在经营格局上均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成为一个集品茗 ,休闲、交友、赏艺的高雅场所。各家茶馆在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17.
茅盾故乡的﹃姑嫂饼﹄张镛茅盾,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浙江桐乡乌镇是他的故乡。他的故居位于乌镇一条幽深的小巷里,至今保存完好。乌镇是浙江的水乡名镇,茅盾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淳朴的民风民俗,有一种名叫“姑嫂饼”的乌镇特产更为作家所喜爱,在儿时...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孟春,笔者向国内17个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53家茶馆和在香港、台湾的朋友,邮寄了当时刚从印刷厂印出来的《中国茶馆》样书,很快(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北京、上海、沈阳、珠海,尤其济南市千佛山路9号山东名人茶馆的鲁明先生,在三月二十三日寄来的特快邮件;“看到《中国茶馆》,十分高兴,要求购买1500册。”他还就增添内容,重新设计了书面草图,并建议由他负责在山东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事,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作了会报,古稀之年的王老在百忙之中,于四月十五日特意为再版的《中国茶馆》写了“序…  相似文献   

19.
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饮茶习俗开始普及的唐宋时代.中国的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衍于近代和解放初期,神采再现于当代.它应运而生,随时而变.现在,全国各地茶馆、茶艺馆鳞次栉比时,网络世界里也兴起了别具一格的"茶馆",丰富了茶馆的画面,与现实世界里的茶馆相映生辉,各有胜境.  相似文献   

20.
赵华 《农业考古》2007,(2):97-101
清代茶馆的发展继承了宋代茶馆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少和宋代茶馆不一样的地方,但这些差异却是茶馆在清代适应社会发展和茶客需求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唐宋时期是中国茶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发展高峰,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高峰。茶馆业的兴盛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八旗子弟的优厚待遇,以及茶馆经营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等有很大关系。总体上讲,茶馆在清代发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娱乐空间,是曲艺节目登台亮相的舞台。一、清代茶馆的兴盛清初一百年的休养生息使清朝国势一度强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