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方法对烤烟生产中害虫成虫进行诱杀,对其幼虫的发生与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其中利用性诱剂诱杀效果最好为斜纹夜蛾诱芯,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杀成虫163.4头;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鞘翅目(金龟子)和其它蛾类的昆虫有非常明显的诱杀功效,平均每盏杀虫灯诱杀达4 493.6头。使用性诱剂每667 m用杀虫剂成本减少5.87元;杀虫剂每667 m用量减少0.051 kg;杀虫剂每667 m用工数减少0.4个工;用药次数减少1.4次;杀虫剂每667 m用工成本减少24元。使用杀虫灯每667 m用杀虫剂成本减少2.72元、杀虫剂每667 m用量减少0.04 kg、杀虫剂每667 m用工数减少0.4个、用药次数减少1.4次、杀虫剂每667 m用工成本减少24元。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产品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气象数据、遥感监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研究西藏山南地区2000—2018年冰川融化对土地覆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冰川面积与降水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随着冰川融水减少,上游冰川边缘纯牧区随草地面积下降,中游农业区耕地面积减少,下游快速城镇化区建设用地扩张。冰川融水对土地覆被造成一定影响,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3.
应用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方法对烤烟生产中害虫成虫进行诱杀,对其幼虫的发生与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其中利用性诱剂诱杀效果最好为斜纹夜蛾诱芯,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杀成虫163.4头;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鞘翅目(金龟子)和其它蛾类的昆虫有非常明显的诱杀功效,平均每盏杀虫灯诱杀达4 493.6头。使用性诱剂每667 m2用杀虫剂成本减少5.87元;杀虫剂每667 m2用量减少0.051 kg;杀虫剂每667 m2用工数减少0.4个工;用药次数减少1.4次;杀虫剂每667 m2用工成本减少24元。使用杀虫灯每667 m2用杀虫剂成本减少2.72元、杀虫剂每667 m2用量减少0.04 kg、杀虫剂每667 m2用工数减少0.4个、用药次数减少1.4次、杀虫剂每667 m2用工成本减少24元。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产品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东省博兴县1961 ~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博兴县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季节、月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博兴县年日照时数、各季日照时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年变化倾向率为-6.944 h/a;在各季节的变化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减少最缓;各月中仅有4月日照时数变化不是呈减少趋势,除此之外均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急剧减少出现在2006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利用曹县1966~2015年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9点二次平滑、累计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曹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日照时数变化与山东省的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56.59 h/10 a;夏季和秋季减少极明显,冬季、春季显著减少;5月份减少趋势最大.1982年是曹县日照减少突变的时间点,也是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向负距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野山参根区土壤无机元素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玉  孙海  宋晓霞  汪景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40-15341
[目的]为人参的改土施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野山参生长土壤的表层、根圈、底层及对照土壤的相应层次的26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生长野山参的根圈土壤多数无机元素含量比对照根层的含量有减少.以Ge减少的最多,约减少82.97%,其次为Li,减少了60.86%,V减少了45.00%,Ba减少了44.67%,K减少了41.47%,Ga减少了40.91%,而Se、Mg、Fe、Co、Be也都减少了30.00%以上。[结论]野山参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有选择地吸收一定量的无机元素来维持野山参特有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7.
2016年1月印度茶叶产量大量减少,由于印度南部地区的茶叶产量减少。据国有的印度茶叶局称,2016年1月印度茶叶产量同比减少16.3%,减少至1787万kg。2016年1月印度南部茶叶产量同比减少15.2%,减少至1456万kg。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主要出口红碎茶到埃及、巴基斯坦、英国,正统的茶叶品种出口  相似文献   

8.
<正>预计2013年我国耕地种植结构将有小幅变化。截至目前,全国稻谷类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8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减少5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增加224万公顷、豆类种植面积减少12万公顷、薯类面积增加21万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13万公顷、棉花面积减少70万公顷、蔬菜种  相似文献   

9.
程晓辉  刘军  闫爱凤  杨永胜  刘晓灵  姬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85-19486,19504
[目的]分析近48年来邢台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方法]根据河北省邢台、南宫、沙河、内丘1963~2010年的逐年及季降水量资料,采用年际变化降水量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48年来邢台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963~2010年邢台地区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8.0 mm/10a,邢台、南宫、沙河、内丘4站的年降水量大体呈现出相同趋势,均呈线性减少趋势。近48年邢台地区除春季降水量有所增加外,夏、秋、冬季降水量均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大,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对全年降水量的减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冬季降水量减少趋势不如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邢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胜红蓟地上部挥发油,测定胜红蓟挥发物及其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挥发物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7.2%、8.3%和7.7%,黑麦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2.7%和7.7%,三叶鬼针草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分别比对照减少20.0%、14.7%和33.3%;不同浓度胜红蓟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当胜红蓟渣液质量浓度为0.01、0.10和1.00 g/mL时,稗草根长比对照分别减少44.6%、91.6%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48.5%、78.1%和98.7%,鲜质量分别减少41.7%、58.3%和83.3%;黑麦草根长分别减少26.8%、65.8%和100%,苗高分别减少25.1%、69.1%和100%,鲜质量分别减少12.9%、48.4%和100.0%;三叶鬼针草根长分别减少26.0%、68.5%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19.8%、46.8%和100.0%,鲜质量分别减少28.6%、57.1%和100.0%。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水市1996~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对天水市耕地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但减少的速率具有降低的趋势,减少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表明,未来耕地面积仍然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但减少的速度会相对变慢且比较平稳;耕地减少的数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天水市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规模、土地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历史与程度、耕地减少速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控制耕地减少速度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深入到文山、砚山、西畴3个县(市)4个乡(镇)的七园,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三年生病、健植株样本,对比分析其生物学性状、单株鲜重;采用HPLC法对比分析其三七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学性状、三七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感病三七与健康三七相比,株高平均降低27.60%、茎粗减少5.64%、中叶长及中叶宽分别减少26.95%、17.02%;单株鲜重平均减少达48.18%,说明三七病毒病可导致三七生物产量减少。感病三七皂苷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R1减少0.15个百分点、Rg1减少1.7个百分点、Rb1减少0.3个百分点、总皂苷含量减少1.13个百分点,说明三七病毒病可导致三七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保大麦20号’最佳及最有效的化肥施用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7个处理,进行大麦化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1)减少肥料用量10%的处理产量最高,减少肥料用量20%的处理其次,正常施肥水平的处理居第三位;(2)减少化肥用量20%的处理显著低于减少化肥用量10%的处理,但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其他减少化肥用量的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3)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加,减少化肥用量10%、20%的处理收益较大;(4)减少化肥用量10%、20%的处理,穗实粒数及千粒重高于正常施肥水平的处理。在生产中,‘保大麦20号’可以减少化肥用量10%~20%,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5年濉溪县日照、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濉溪县全年和冬夏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4月增加;全年和1—4、10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全年和1—6、9—10、12月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全年和1—3、5—8、12月温差显著减少;9月降水量趋于减少,全年和春季雨日显著减少;全年和冬季、春季、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湿润指数略有降低,9月湿润指数趋于减少。可见,近55年濉溪县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猫细小病毒病引起以高热、呕吐、脱水、白细胞严重减少、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性极强、对幼猫致死率高,是当前最主要的猫传染病之一。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理、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省高唐县1958—2010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唐县近53年的日照时数时间变化趋势,并总结了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近53年来高唐县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不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日照时数持续减少。高唐县1958—2010年季节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四季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减少最多,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少。5—6月的日照时数较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8月减少最为明显,4月减少最少。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云量、相对湿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并且与探测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生态系统生物量由对照的180.05t/hm^2减少至156.58t/hm^2,减少13.04%。系统生物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乔木层林木株数、生物量减少所致,乔木层生物量由对照的173.87t/hm^2减少至142.74t/hm^2减少17.90%;但单株木的生物量增加了64.07%,尤以枝、叶和根增长迅速;林下植被生物量、死地被物生物  相似文献   

19.
岩桂人工林水土流失监测及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年对岩桂人工林主要生长区降雨、地表径漉、泥沙含量的观测和3种栽培模式水土流失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2个重要结论:①3年生林分与2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岩桂纯林模式水土流失减少了91.81%。岩桂 白犀草模式减少水土流失为88.97%②林草栽培模式较农耕地模式水土流失减少,岩桂纯林和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模式水土流失均比未停耕农耕地有较大程度减少,2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35.3%。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34%,3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88.11%,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83.67%。  相似文献   

20.
全血细胞减少症63例临床分析方机(广东省新会市人民医院内科,新会529100)全血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进一步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了解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现将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4年10月收治的6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