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机质与粘粒复合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棕壤、黄棕壤、黄褐土和Lou土344个样品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有机质、粘粒用方程y(CEC)=b0 b1x1(粘粒%) b2x2(有机质%) b3x1x2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在粘粒与有机质数量比为3-16(平均为8左右接近有机质与粘粒CEC之比)时,有机粘粒复合显著影响土壤CEC,且复合消耗有机质与粘粒总交换点的数量分别为41.8%,26.7%,31.9%和19.8%。 相似文献
2.
对棕壤、黄棕壤、黄褐土和(土娄)土344个样品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有机质、粘粒用方程y(CEC)=b_0+b_1χ_1(粘粒%)+b_2χ_3(有机质%)+b_3χ_1χ_2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在粘粒与有机质数量比为3~16(平均为8左右接近有机质与粘粒CEC之比)时,有机粘粒复合显著影响土壤CEC,且复合消耗有机质与粘粒总交换点的数量分别为41.8%,26.7%,31.9%和19.8%。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和机械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青海主要土壤类型剖面的有机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与交换量的相关性增强。土壤粘粒含量越高,阳离子交换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形态硫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诸多硫组分中 ,以全硫为主 ,其次是未知态硫和全硫的共同作用 ,再次是碳键硫和全硫的共同作用 ,脂键硫排在第九位。有机硫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地区林地、耕地、草地、沼泽、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较深土壤中一般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亦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临界值(20 g/kg)土样占90.86%,处于较高含量水平(≥30 g/kg)仅为2.67%。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沼泽、草地、林地、荒地。[结论]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以中低等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7.
蔬菜中铅镉铜锌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3,他引:48
用通过大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蔬菜中Pb、Cd、Cu、Zn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蔬菜对Pb、Cd、Cu、Zn的富集可分为高富集、中富集和低富集,针对不同的土壤污染程度,可以选择不同富集系数的蔬菜种植;(2)提高土壤pH值,有助于降低蔬菜中Pb、Cd、Cu、Zn的含量;调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应注意适度,过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3)土壤Pb、Cd、Cu、Zn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Cu与Zn之间具有相互的拮抗作用,Cu对Pb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差热分析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五种土壤粘粒矿物组成都是以伊利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黄褐土、黄绵土、黑垆土粘粒矿物在剖面分异不明显。塿土、黄棕壤表层与亚层粘粒矿物组成有一定差异。粘粒及其它各粒级矿物质的矿物组成都与其阳离子交换量结果很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交换性阳离子和胡敏酸对粘土絮凝——分散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叶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1):100-104
选用Na、Ca^+和胡敏酸(HA)研究不同价态的交换性阳离子、土壤有机质对纯矿物和土壤粘粒絮凝分散的作用。结果:粘粒悬浮液中Na或Ca浓度较低时,土壤有机质均能提高纯矿物和土壤粘粒的分散程度,表现为粘粒悬浮液的临界絮凝浓度(CFC)随H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Na或Ca浓度较高时,有机质推动对粘粒的分散作用。用H2O2去除土壤有机质后,土壤粘粒分散程度明显下降,CFC减小,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黄棕壤C 相似文献
11.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变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和无机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分析不同大小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原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各个土层>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0.25—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对照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层平均重量直径(MWD),3个土层分别降低26.6%、38.3%和62.4%。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几何平均直径(GMD),但对0—20 cm土层GMD值没有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加原土所有土层有机碳含量,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50%、97%和42%;也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0—10 cm土层>2、1—2、0.5—1、0.25—0.5以及<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63%、160%、111%、86%和61%,10—20 cm的增加幅度分别为97%、109%、118%、39%和45%,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增大而增加。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20—30 cm土层无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为28.2%。另外,0—1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大团聚体无机碳含量较对照有降低的趋势,其中>2 mm和0.25—0.5 mm团聚体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而20—3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各团聚体无机碳含量,增幅为22.1%—36.6%。土大于50%的有机碳储存在<0.25 mm的微团聚体中,1—2 mm团聚体储存最少(<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中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33%和13.78%,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10.24%和7.81%。显著增加了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土层分别增加13.8%和5.66%,10—20 cm土层分别增加13.46%和5.4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和10—20 cm增加量分别为9.03%、4.59%和9.28%、6.96%;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无机碳所占比例,分别降低6.95%和12.53%;对于20—30 cm土层,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增加量为18.89%;显著降低了>2 mm和1—2 mm团聚体无机碳分配比例,分别降低16.67%和5.28%。【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土团聚体分布以及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而增加有机碳固定。另外,GMD作为衡量土团聚体稳定性的指标较MWD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低需冷量越橘栽培品种Misty为试料,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椰糠、腐叶和油菜秸秆改良紫色土对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对越橘植株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3种有机物料改良紫色土的可行性,筛选出改良效果佳的有机物料种类和添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促进越橘植株生长贡献量由大到小顺序为椰糠、油菜秸秆、腐叶,在紫色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椰糠和油菜秸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孔隙度,增进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促进越橘植株和叶片生长.因此,椰糠和油菜秸秆可以作有机物料改良紫色土栽培越橘,当椰糠和油菜秸秆与紫色土体积比分别为2:3和1:4时,越橘的生长发育综合表现最好,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现状、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97±7.74)g/kg,CV为29.80%,其中15.00~25.00g/kg的占46.03%,25.00~35.00g/kg的占37.56%。与1994年相比,南平植烟有机质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但2008年比2002年又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有效S、水溶性Cl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与质地、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K、缓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及有效Fe、Mn、Cu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N素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土壤有机质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壤供氮能力的增强。土壤有机质分组后,其养分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南平烟区应适当增施腐熟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少数有机质超过45.00g/kg的烟区,烤烟当季应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或将有机肥在烤烟前茬作物上施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非腐解有机物为施于苏打草甸水稻土后,对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的腐殖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料施入供试水田土壤后,土壤中的公结态腐殖质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穗结态和紧结是显著差异,从所测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看,土壤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的含量也都有所提高,但松结态腐殖质中以胡敏酸增加的度明显,而联结态腐殖质中以富里酸增加的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后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草本处理松结态腐殖质总量始终高于CK,并且在施用有机物料1a后差异显著,而动物粪便在施用5a后显著高于CK。各处理松结态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H/F)只在施用1a后表现出明显差异,光密度也只在施用1a后有明显差异,而各处理联结态腐殖质含量表现为施用1a后显著低于CK,随时间延长显著高于CK,施用5a后则无明显差异;光密度在施用5a后才表现出明显差异,草本残体、动物残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木本残体、动物粪便、CK之间则无明显差异。各处理对于稳结态腐殖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其组成影响并不相同。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1a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显著提高,但有机物料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松/紧表现为,施用1a后,草本残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木本处理、动物粪便处理显著低于CK,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敦化大桥泥炭土有机质及其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敦化市大桥乡裕家泥炭地泥炭土的有机质及其组成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地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在40.25%-68.75%之间,平均为58.3%,泥炭有机组分以腐植酸为主;与其他地区草本泥炭相比,半纤维素含量偏高,纤维素,易水解物和不被水解物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7.
耕作管理对潮土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累积的长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耕作管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及有机碳累积的长期效应,为提升潮土地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河南省封丘县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连续8年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处理原状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团聚体的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结果】与常规翻耕处理相比,长期免耕和间歇性翻耕使0-10 cm土层粗大团聚体和10-20 cm土层细大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分别提高了63.4%和28.1%。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0-20 cm土层大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平均提高率为3.0%。降低翻耕频率或秸秆还田处理,使不同土层团聚体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前者使0-10 cm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值分别增加了11.9%-31.6%和4.1%-13.7%;后者使0-20 cm MWD和GMD值分别增加了3.5%和4.5%,翻耕频率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在0-1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翻耕频率的降低而提高,而秸秆还田对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可以深入0-20 cm土层。耕作方式耦合秸秆还田处理对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显著大于降低翻耕频率或秸秆还田处理。潮土有机碳积累的主要贡献来源于粗大团聚体和细大团聚体,通过降低翻耕频率,可以提高0-10 cm土层粗大团聚体和10-20 cm土层细大团聚体对潮土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提高率分别达49.2%和29.1%。【结论】长期免耕和间歇性翻耕结合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潮土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稳定性,通过提高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贡献,可以增加潮土碳累积量。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的养分来源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被用来表征土壤有机质的特性。研究了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年限对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均极显著增加,各种有机碳组分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变化趋势稍有不同,中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随栽培年限变化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最低,表明施肥引起日光温室土壤中累积的有机碳易被转化和植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结晶有机肥与复合肥、尿素在土壤中养分淋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尿素、复合肥、结晶有机肥进行了NO3 N、NH4 N及K的模拟淋失试验。从NO3 N淋失总量看 ,顺序为 :复合肥处理 (6 2 9mg ) >尿素处理 (5 86mg) >结晶肥处理 (36 8mg) ,尿素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分别为结晶肥处理的 1.5 9倍和 1.71倍 ;NH4 N总淋失量顺序为 :尿素处理 (5 3mg) >复合肥处理 (41mg) >结晶肥处理 (2 0mg) ,即尿素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分别为结晶肥处理的 2 .6 4倍和 2 .0 5倍 ;K淋失总量顺序为尿素处理 (398mg) >复合肥处理 (30 3mg) >结晶肥处理 (188mg) ,尿素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分别为结晶肥处理的 2 .12倍和 1.6 1倍。进一步由上、下层土体的NO3 N、NH4 N、K含量综合比较后可知 ,尿素处理后土体对 3种养分保持能力最差 ,复合肥处理较好 ,结晶肥处理最强。结果说明 ,结晶肥明显地减少了NO3 N、NH4 N、K在土壤中的淋失 ,对提高肥料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培肥砂姜黑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培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养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 ,土壤养分投入略大于支出 ,氮磷钾养分盈余 ,肥力稳步提高 ,为作物高产打下了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