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聂敏  章膋  万小琼 《绿色科技》2019,(16):64-65
指出了生态护岸是目前护岸设计的发展趋势,其具有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基于置石护岸和格宾网护岸这两种高效的生态护岸技术,综述了各自在生态护坡中的优势以及发挥的景观生态作用,同时提出了主要工艺的配置应用设计,为生态护岸技术相关的创新和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堤防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多采用生态护岸,现有多种生态护坡技术,在国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生态护坡对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应,包括利用水土保持、净化河流水质、增加生物群落多样性等,同时其对河流水流有一定的阻力作用,主要有植物作用下水流阻力特性、水流流速分布、水流湍动强度及植物下泥沙运动情况。提出了生态护岸的深化与发展仍需结合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利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年(2004~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坡岸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赵广琦  崔心红  张群  朱义 《园林科技》2010,(2):23-29,33
以上海市崇明生态岛的杜鹃河坡岸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岸技术在城镇生态型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岸、土壤生物工程护岸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岸技术;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10个月来的坡岸土壤剪切力、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在生态型河道中采用植物护岸技术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生态型河道的植物护岸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生态建没与修复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植物措施作为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组分,在工程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河道生态建没中植物措施应用的基础上,从生态河道的定义、植物措施的护坡原理、植物措施的类型等方面对植物措施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和稳定土壤、修复生态环境和净化水质的机理,以及单纯植物护坡技术和植物工程复合方法中应用植物措施的关键技术,指出国内应在河道建设中广泛开展应用植物措施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河道建设技术研究和工作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论述柔性生态袋在城市河道岸坡治理中的功能、施工技术、效果和造价实例分析,证实了生态袋在河道、湖岸护岸工程中发挥着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态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河道生态治理集成技术包括污染源控制技术、生境条件改造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等。根据上海市河道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的重点: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区河道形态宜遵循河道现有形态布局,生态治理重点放在河道内部的微地形构建、护岸改造、水质净化及生态绿化;新城新镇和大型居住区河道治理重点宜放在河道生境多样性的营造、水质净化、水生动植物的恢复及生态景观营造;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重点宜放在生境多样性的保护及营造、水生动植物的恢复及生态绿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效果,总结了适合上海市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道的坡岸生态工程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生态护坡、慢行交通、秦淮特色景观营建以及科学养护管理的对策;并针对不同河段的具体特点,列举出了合适的河道生态护坡类型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慈溪市潮塘横江防洪排涝工程的生态护岸设计为例,介绍了两种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层级放坡和隐型驳坎。建成的效果与设计设想基本一致,大胆突破原有直立式(矩型)护岸的设计,实现亲水、生态和优美的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边坡的安全稳定、生态和景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对生态护坡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的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的结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生态护坡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护坡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深圳河道护岸绿化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的生态景观重建和生态修复,与驳岸形式及性质有关,也与驳岸绿化种植密切相关。驳岸绿化种植关系到河流的生态效应、河流的净化能力及其景观效果。在深圳大规模河流综合治理中,综合运用水利、给排水、生态、景观等多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营造符合深圳河流特点的护岸绿化种植形式,并充分利用植物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多种功效,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防城港东兴市万尾金滩约10km的滨海护岸公路是生态防护、景观步道、旅游集散、防灾避险和渔船停泊等多种功能协调统于一体的滨海防护工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基于园林景观的角度从海岸生态防护、水文特征、景观特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万尾金滩滨海护岸公路的合理性与不足。指出了滨海护岸工程如何在抵御风浪侵蚀的基础上体现场地的观赏性、便利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以实现滨海护岸工程景观、功能和生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与建设的节约型生态驳岸的设计内容与构建方法,采用模块搭叠方式构建成的新式驳岸克服了传统驳岸的诸多缺陷,具有坚固、节约、生态、灵活、富有生机等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生境特点,结合植物生长习性,筛选具有水土侏持、净化至气、改艮水质等功能的植物品种。合理配置,达到生态护岸良好效果。另外通过各种护岸形式的效益对比分析,总结出各种护岸形式科学的应用环境,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越 《广东园林》2007,29(5):20-23
通过对山东海阳东村河湿地公园项目的规划设计介绍,结合项目中针对湿地的保护及培育措施、水质净化改善、生态驳岸构筑、生物多样性营造、生态能源利用及材料选择几方面的阐述,总结了该项目从总体规划到分区设计立足生态建设,始终贯穿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6.
从化市是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文章根据从化市城市发展定位和林业生态建设需求,以从化市的山水构架为基础,提出了"一河贯南北、道路连三区"的林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一河",重点保护广州水源地流溪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道路",保障了从化市城镇经济发展腹地国道105和省道355轴线绿化带的建设; "三区",即,以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北部地区,以景观功能为主的中南部地区,以防护功能为主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河流整治工程多采用传统的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挡墙护岸形式,此类结构水土交换能力弱、整体性差,工程维护费用高且不利于水质净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生态的柔性护岸结构,文章着重介绍了新型的10%铝锌合金钢丝石笼的特点及其在杭州郁宅港生态廊道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郑州惠济区的水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系廊道景观优化模式及策略。在驳岸处理方式上,尽量采用自然式河岸,保持河段的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植,达到保护河岸的目的,并对日本引进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