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根据实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据统计,全县现有8.5万个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其工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3.9%。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30.7%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相关第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泽州县多业并举促农增收$《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2.
顺应两个趋向实施村企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背景下,在人多地少的压力下,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得以释放和发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截止到2005年底,乡镇企业增加产值突破46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2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4200亿元,就业职工14180万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工资性收入1100元。乡镇企业日益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企业产业扶贫1年多以来,山西省大型企业"牵手"贫困农民,已启动投资799亿多元的项目开展产业扶贫,有望吸纳带动10万人以上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山西是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重点省份,落后的农业自然条件造成产业开发滞后,农民增收困难。2012年全省共有农村贫困人口412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7%。同时,  相似文献   

4.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对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经营机制的变革、制度优势的消失、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地域布局的分散性、人力资本的低素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望江县产茶历史悠,具备出产好茶的基础条件,目前虽然茶叶产量远远跟不上销量,但茶业经济效益居种植业之首。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贫困县发展茶叶能带动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能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以及农村最难就业的中老年群体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百企千村工程,核心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产业开发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截至6月底,山西省工商联会员企业投资产业扶贫项目已有307个,覆盖特色农业种植加工、畜禽规模养殖加工、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开发性农业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为738.40亿元,已完成投资75.20亿元;项目计划流转土地面积59.8万亩,已流转土地面积38万亩,辐射带动基地面积837.2万亩;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创造15.6万个就业岗位,可带动脱贫人数249万人。  相似文献   

8.
蔡培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37-342
摘 要:分析了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设立农民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帮助农民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农民参加与其相适配的职业培训,开辟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要闻快报     
本刊讯在4月13 ̄14日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植保工作迫切需要一个大发展,实现植保工作的新突破,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理清思路,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范小建强调,新型植保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休闲农业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冀献民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56-456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规划滞后,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3年7月"百企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以来,山西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伊始,实施作为"百企千村"姊妹篇,山西又启动了"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预计每年将至少解决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问题。届时,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将开启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正1 300万人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 3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六年超过1 300万人。岗位越来越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8 000亿元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春季)推介活动在安徽黟县举办。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刁新育表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 0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17-32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养卉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35-439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Settlement Strategy and Present Mai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部召开会议,拟定2010年为农民办理26件实事,主要包括:向农民群众宣讲和解答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基层组织送报20万份,为农民送书送刊送广告,对3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农民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9,(3):53-5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加快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贡献。当前要着力抓好抗旱救灾和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20.
kblyz@163.com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