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开展了旱地小麦播期与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处理(平均6 682.5 kg/hm~2),不同播期与播量组合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播量150 kg/hm~2处理(7 300.5 kg/hm~2),说明洛旱12最佳播期是10月5日、播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以播期(X_1)、播量(X_2)为调控因子,采用两因子二次正交回归试验,研究中麦170在关中地区的播期播量模型。结果表明,目标产量在8 100 kg·hm~(-2)以上的最优播期范围为10月5日~10月10日,播量范围为260.7516万基本苗~343.9344万基本苗之间,平均预期产量为8 228.2590 kg·hm~(-2)。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57-59
为探索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调查不同播期播量对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中10月5日(A1)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921.8 kg/hm~2;播量中B4播量(18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526.1 kg/hm~2;A1B4处理产量最高,达9 220.0 kg/hm~2。可见菏麦21适于早播期大播量栽培,播期和播量对菏麦21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1],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为调控因子[2,3],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旱地小麦品种洛旱3号高产栽培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只有在合理配置播期与播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表现为X1>X2;并得出洛旱3号的优化技术组合:最佳播期为10月7~8日,最佳播量为12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郑麦1860不同生态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在豫东郸城县进行播期播量裂区试验,试验设4个播期水平:分别是10月8日(A1)、10月13日(A2)、10月18日(A3)、10月23日(A4);3个播量水平:分别是112.5 kg/hm~2(B1)、 150 kg/hm~2(B2)、 187.5 kg/hm~2(B3)。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郑麦1860产量的主要因素,适宜播期为10月8~13日,与其相对应的适宜播量为150.0~187.5 kg/hm~2。  相似文献   

6.
石建福 《农学学报》2014,4(12):8-11
为了给大麦‘花22’茬口安排提供适宜的播期、播量组合,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6 个播期水平和5 个播量水平对崇明地区大麦主栽品种‘花2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显著影响‘花22’产量及构成因素,播期11 月4 日、播量112.5~150 kg/hm2的产量相对较高,均在7500 kg/hm2以上。同时,相同播期的单位有效穗随播量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则随播期推迟而递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递增趋势,而随着播量的增加递减。因此,结合上海崇明地区实际种植情况,‘花22’播种时间以11 月4 日—14 日之间为宜,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播量以150 kg/hm2左右最佳,随播期推迟适当提高播量可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长航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品种长航1号在渭北南部旱肥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5—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选用长航1号,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长航1号产量及其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播量下晚播会明显降低成穗数,播种过晚和播量过小或播种过早和播量过大均不利于产量提高。长航1号高产的适宜播期在9月21—26日,适宜播量为173.1~208.9kg/hm~2,目标产量达6 750~7 500kg/hm~2。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小麦品种花培5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复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A2B3(10月15日播种,播量12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适宜播量为97.5~120 kg/hm2。  相似文献   

9.
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中的播期、行比、播量等研究表明:父母本的差播期为二叶期,行比为1:3(播期1.5m);母本播量为120kg/hm^2的大田常规播种量,可以提高K型(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K7664A的繁殖产量和繁殖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播期和播量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优质水稻中粳新品种"青角22"作为国庆稻收获直播栽培的最佳播量和播期。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5月10日前播种均为"青角22"作为国庆稻收获直播栽培的适宜播期,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播期4月30日、播量67.5 kg/hm~2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为8 486.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播期、播量与行距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播期、播量与行距3个因子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与行距对洛麦23产量均有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量行距播期;洛麦23获得最佳产量的配置为10月17日播种,播量127.5kg/hm~2,行距17cm。  相似文献   

13.
以轮选26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在天津武清地区设置二次饱和D-二因素最优试验,对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产量的影响.通过寻优,轮选266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适宜播期为10月9~12日;最佳播量12.3 kg/亩,适宜播量为11.5~12.6 kg/亩.  相似文献   

14.
在化隆县进行冬小麦播期、播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本苗与播量成正相关,不同播量最高茎数、单位面积穗数的差异小于基本苗差异,播量低、播种较早时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在化隆县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播种量为30kg/666.7m2,播期为9月10到9月20日。  相似文献   

15.
2016-2017年度在关中中东部的西安市临潼区新市街办大刘村,每公顷施氮(N)195 kg、磷(P_2O_5)150 kg、钾(K_2O)120 kg的基础上,选用主推的中麦895小麦品种,采取播期与播量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下中麦895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麦895在关中中东部灌区的高产适宜播种期为10月9-16日,适宜播种量为143.47~180.14 kg·hm~(-2)。中麦895小麦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非常重要,对于晚播田适当增加播量可有助于提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渑池县小麦播种最佳的播期和播量,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内,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形态指标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提高;播期越早、播量越大,产量越低;豫农4023最适播期是10月10日左右,播量11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在冀中南地区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播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与产量情况。研究表明,石农086在当地适宜播期的末期(10月13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225.0 kg/hm2,适期播期中期(10月8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87.5 kg/hm2,适期播期前期(10月5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65.0 kg/hm2。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很强,无论播量大小都能达到7 500 kg/hm2的高产水平。其最佳产量结构应该为:单位面积穗数690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4 g左右。  相似文献   

18.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曲周地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本文通过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262.5 kg/hm2时有效穗数较多;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225kg/hm2时产量最高,推迟播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怀川916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以10月8日(寒露)播种、播量135 kg/hm2的产量9 772.5 kg/hm2为最高,此后播期每推迟1 d,产量下降56.35 kg/hm2,但迟至12月7日(大雪)播种,仍可保持产量6 765.0 kg/hm2。实践证明,该品种不仅是早、中茬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的小麦品种,也是适合晚茬种植的稳产保收的良种,随着播期每推迟1 d,应相应增加播量5.8 kg/hm2,以密补晚,可挽回晚播而减产的损失9.0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