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混农林业的防护效益与结构特征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六种混农林业类型防护效益与结构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初步得出:各类混农林业的防护效益与林木株数、林水平均高度关系不紧密,而与林木覆盖度、林木冠体及林木分布度关系极紧密。  相似文献   

2.
以湘中丘陵紫色砂页岩地区的传统林农间作为依据,根据枣树林生物学生态学特点,总结和探讨了枣树林混农林业的时序与空间的关系,并评价了枣树林混农林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林木成熟周期长是许多造林者头疼的问题。而混农林业能解决这个问题。混农林业包括在牧草地里种植宽间隔的林木,以实现牧草生产与木材质量的最佳结合。这样便可在林木生长期间,每年提供一定的畜产品。这种生产上的结合,在经济收益上优于林木和牧草的单独经营。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俄勒冈州的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它是可行的。有两种不同的混农林业生产方式,一种是在牧草地里种植林木,一种是在生长的林木下种植饲料作物。据报道,有人在一个已建立的牧场里种植树苗,其复合种植达到土地资源能承受的最大程度。尽管经验显示,牧草能在林木下生存,但上述的做法过于极端,很难令人接受。不要把它和文中所论述的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4.
混农林业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农林业概念的解释,阐述了混农林业的特征和作用,介绍了混农林业在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类型。并浅述了混农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综合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外混农林业系统中林木与农作物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总结了近年国外混农林业系统中林木和农作物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其中林木根系分布与管理研究内容是通过对林木根系类型的筛选,选择与农作物根系矛盾较小的树种;水分关系研究中探讨了林木与农作物的水分矛盾;养分关系中主要说明林木枝叶对农作物的有利作用和它们对养分的竞争作用;他感作用研究指出某些树种的枝叶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地上部分的研究说明,林木对作物的遮荫作用是主要的,而作物对林木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6.
混农林业: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将生态系统工程原理作为现代混农林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规划设计现代混农林业生产体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者分析了现代林业和传统林业的本质区别,认为把农、林和土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稳定持续的混农林业生产体系,是发展现代林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混农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混农林业的概念及其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并通过对混农林业的主要模式、特点及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论述 ,充分揭示了其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云南省的混农林业类型归纳为6大类型:林粮间作型、果农间作型、林果混种型、材药间作型、林肥间作型、林牧间作型。根据一定的分区原则,将云南省的混农林业划分为9个区:滇西北高山峡谷混农林业区、滇东北北部中山山源混农林业区、滇东北南部中山山原混农林业区、滇西中山山原混农林业区、滇中高原盆湖混农林业区、滇东南岩溶山原混农林业区、滇中南中山宽谷混农林业区、滇南边缘中低山混农林业区、干热河谷混农林业区。并对各分区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宜发展的混农林业类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云南省的混农林业类型归纳为6大类型,林粮间作型、果农间作型、林果混种型、材药间作型、林肥间作型、林牧间作型。根据一定的分区原则,将云南省的混农林业划分为9个区:滇西北高山峡谷混农林业区,滇东北北部中山山源混农林业区,滇东北南部中山山原混农林业区、滇西中山山原混农林业区,滇中高原盆湖混农林业区,滇东南岩溶山源混农林业区,保南中山宽谷混农林业,滇南边缘中低山混农林业区,干热河谷混农林业区,并对各分区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宜发展的混农林业类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浅说混农林业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李纯混农林业是由农业和林业两个词构成的一个新词。表明农业和林业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混农林业是相对于刀耕火种的一种新的立体配置林木和农作物,以满足农户对土地生产多种需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方式。混农林业是一项可操作...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的成分及其类型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范围内及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为便于分类型进行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及经营,将其按主要功能、所处的位置、经营管理的一致性及与城市规划和习惯接轨等因素,区分成防护林、公用林地、风景林、生产用森林和绿地、企事业单位林地、居民区林地、道路林地和其它林地、绿地等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台风灾害对文昌市的林业干扰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台风“纳沙”(编号:201117)为例,调查文昌市沿海防护林及各行业的台风受灾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1)台风灾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受灾重镇集中于东部沿海一线及北部台风路径方向上,比例分别为73.1%和30.8%,重兴、文城二镇尤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3338.57万元,比例高达53.3%.2)不同树种受灾程度差异明显,木麻黄和桉树受灾最重,受灾面积分别为1875 hm2和673 hm2,分别占44.1%和15.8%.木麻黄因大量使用水培苗,受灾主要表现为倒伏、掘根;而桉树多表现为折干.椰子灾情最轻,基本无受害.3)混交林的受灾程度显著低于纯林,尤其椰子与木麻黄混交,抗风性能最好,受灾比例均在5%以下,且受害多表现为折枝,弯干等轻度类型.4)地形条件等非生物因子是影响林木受灾的重要因素.处于低洼地势的林木(尤其是1~2年生苗木)更容易遭水淹而致灾.5)农林复合经营是当地特色的经营模式,有利于综合效益的发挥,值得深入研究与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论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基础理论和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经过50多a的建设历程,保障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防护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要提高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单纯是建设技术问题,更重要是体系构建理念问题。从景观生态、系统经营、多样性保护、生态演替、生态经济等原理,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和经营模式,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平原沙丘区地貌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容器覆土越冬法”等沙丘改造综合配套措施和5种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筛选出适宜本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耐干旱耐瘠薄树种长白松、欧洲白榆、甘肃沙枣等6个品种,开展了生长发育、形态、生物量对干旱循环胁迫等适应性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以县为单位的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分区及调控技术,指出了前郭县复合农林业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为促进云南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高林业三大效益,结合云南林业和种苗工作实际,在总结分析种苗科技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云南林业种苗科技发展的原则、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坐落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其具备了北疆防护林标准化建设项目团场及准噶尔盆地周边团场的典型特征。以新湖农场为例,阐述了新疆兵团防护林标准化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布局,探讨主要建设内容和方案,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村社林业活动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社林业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村社或农村生态系统内 ,以农户为主题 ,旨在解决农户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林业活动 ,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黎贡山东坡百花岭村农户在社区与保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多形式、多内容的林业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了社区林业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周围村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文中以高黎贡山东坡百花岭村所开展的各项村社林业活动为例 ,叙述了农村社区林业活动的公众参与对高黎贡山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周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历程,保障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防护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要提高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单纯是建设技术问题,更重要是建设理念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系统经营、多样性保护、生态演替、生态经济等原理,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势,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