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鄂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季节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鄂西北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可提高30%左右,差异显著;苗木高生长可提高1.6~6.0倍,地径生长变化不大;对于不同树种,中、晚秋造林成活率不同,针叶树种如湿地松、杉木等中、晚秋造林成活率变化不大,而阔叶树如刺槐、沙棘等晚秋造林成活率则明显高于中秋造林。因此,鄂西北地区造林应根据造林树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造林时间,尤其是阔叶树种应在10月中旬造林效果最佳,针叶树种造林时间可以提前到9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景泰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效果因子分析和对实地试验观测研究,得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于秋季造林,但是春季造林保存率高于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3.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广大地区从历史上就流传着“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春旱越演越烈,有些地区雨季也不下雨了。这对春季造林是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对大面积干旱山区造林,威胁更大。林业政策放宽以后,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往往由于春旱而影响造林成活,因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多年来实践证明,赤峰市地区秋季墒情较好,适于秋季造林。如1980和1981两年是赤峰市地区的特大干旱年,1980年秋季在赤峰县东部水地乡兴龙沟村的山区栽了小黑杨、赤峰杨180亩,成活  相似文献   

5.
在阿拉善左旗境内选取5个试验区,观测不同时期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新梢生长长度、地径大小、冠幅大小及苗木成活率。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的表现规律较一致;春季造林,苗木在进入生长季后,生长缓慢,到6月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但与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显著高于春季造林生长量,而且,秋季造林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因此,本地区适宜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6.
四川东部长江河谷地区夏季气温特高,伏旱严重.据29年的统计伏旱出现频率达64.3%,春季播种,70天左右进入伏旱,幼苗死亡率高.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于1976年进行了秋季人工撒播试验.试验表明,伏旱严重的四川东部长江河谷,避开伏旱实行秋播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已在巫山飞播造林实践中普遍应用.我县于1979年开始,连年秋季飞播马尾松54.4万亩.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降香黄檀不同种苗类型及不同季节造林与林分生长关系,对宜宾地区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扦插苗造林的林分在幼林期生长速度要快于实生苗造林林分,扦插苗造林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春季造林(97.87%)的效果明显好于秋季造林(94.33%);实生苗木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阔叶树造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为提高阔叶树造林成活率,造林中重视运用造林技术,但忽视了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山西省中条山典型地区进行了主要阔叶树造林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白蜡采用造林技术栽植的保存率为50.45%,3.6%,生长缓慢。翅果油、黄连木为当地乡土阔叶树种,保存率分别为70.3%,52.70%,并且能够正常生长。最后提出了阔叶树造林要适地适树、适品种等建议,以期为我省阔叶树造林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本地区春季多风少雨、降水集中在夏季的气候特点,实验采用黄栌容器播种育苗夏季荒山造林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夏季雨水充沛的自然特点和容器苗抗性强的优势,在荒山上造林实施,大大降低了造林成本,延长了阔叶树造林时间,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绿化造林,美化家园是我们永垣的主题。在绿化造林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由于种植时连续天晴或苗木调剂等诸多因素造成成活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常绿阔叶树造林要达到很高的成活率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成活率不足,想要当年再造林或补植,却又错过造林黄金季节,结果是错过一春贻误一年。以前我们采用湿地松容器苗春季造林、秋季造林或补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2004年培育阔叶容器苗造林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延长造林季节和提高常绿阔叶树造林成活率提供了保障。1.常绿阔叶容器苗的培育(以香樟、山杜英为例)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高山乡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老岭林场开展了北亚热带三峡地区高山造林树种生态调查[1]。依据调查结果:1981年选择玉兰、银鹊、鹅掌秋、鄂枫杨、漆树、大叶杨、山桐子、桦榛、白辛、檫木、珙桐、香椿、亮叶桦、水曲柳等阔叶乡土树种和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柳杉等针叶乡土树种开展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26 a(2004)调查表明:26 a(2004)生现实遗传增益银鹊比11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26.8%,比其它10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32.0%;日本柳杉比4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36.5%,比其它3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48.8%。银鹊,日本柳杉最适宜三峡山区生长,营造银鹊、日本柳杉工业用材林,可大力提高新造林分生产力,现实遗传增益15%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水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艰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量大值(5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⑵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0.0502x表示。⑶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轮伐期菇木林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22个速生阔叶树种为试材。在庆元不同立地地段进行不同树种、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树种混交方式造林试验,通过连续5年的调查、测试表明,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树种具有早期丰产的特性,采用密植造林4-5年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短轮伐期人工菇木林丰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彩叶植物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千岛湖彩叶植物分为常色叶植物、单春色叶植物、单秋季色叶植物及春秋两季色叶植物4类,分别阐述现有的种类.对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且适应性强的蓝果树、灯台树、厚皮香、黄连木、盐肤木、三角枫、金钱松、柿树、枫香及乌桕共10个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观赏价值、园林绿化应用方式及效果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彩叶植物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西吉县梯田地埂灌木树种(以杞柳和柠条为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造林整地时,梯形槽和鱼鳞坑整地均可,整地深度以40cm左右为宜,整地时间以雨季预整地最佳;(2)造林方法要根据具体树种而定。柠条最好选择植苗造林,春秋皆宜,杞柳适宜秋季造林,总体上秋造的苗木成活率和存活率明显好于春造。另外,在柠条播种造林时,坡向最好在阴坡;(3)杞柳造林时的种植深度以种条覆土2cm最佳,适宜的几种种植深度模式为:阳坡种条覆土2cm、阴坡种条齐地面、阴坡种条覆土2cm;(4)造林整地、种植深度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较大,造林方法、造林坡向、种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阔叶古树基因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育种学研究,从宏观上首次揭示了不同古树树种历经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变迁而保存下来的内在生长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7.
枸杞温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万功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4):41-42,45
在河西走廊枸杞造林多采用春季造林,但由于春季易受干旱缺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林难度较大,因此采用枸杞插穗电热温床催根和日光温室营养袋容器育苗,能够有效延长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在中亚热带天然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庆元林场千岗坑林区选取6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受到群落类型、优势种类优势度、群落发育阶段及郁闲度等方面的影响;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存出发,应大力提倡营造多树种常绿阔叶林或杉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压苗栽植是花椒抗旱造林的一个新的栽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林,幼树根系发达,成活率、保存率高,幼树结果早,产量高。以2a生的1级苗压苗造林效果最好。春、夏、秋三季造林均有较高的保存率,但从幼树生长情况来看,春季优于夏季,夏季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