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种主要技术措施对山杏低产低效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不同经营措施,并设置对照样地,对内蒙古林西县低质低效山杏林几种主要管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管理技术对山杏生长量和结实量有显著影响。围封管理极显著(P0.01),提高了山杏生长量,增加了林地内草本生物量;整形修剪对山杏结实量的影响极显著,且高于平茬复壮和扩穴松土(P0.01);山杏根部舌接大扁杏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切腹接(P0.05);嫁接3年、5年的大扁杏比同林龄的山杏效益可分别提高2.22倍、2.28倍。  相似文献   

2.
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杏属适应性强的耐寒、耐旱、耐瘠薄的亚乔木植物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处赤峰市南部的宁城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杏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推广 ,现已具备了丰富的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经验。本文试从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试验的有关内容出发 ,推理出试验结果 ,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角度进行效益分析 ,以期交流  相似文献   

3.
山杏丰产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在甘肃陇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栽植株树多 ,是产区群众主要的经济收入。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管理 ,大多数山杏树产量低 ,经济效益差。我们根据建立的山杏丰产措施试验点 ,采取了一些丰产综合措施 ,使山杏连续 3年稳产高产 ,从1995年每 6 6 7m2 产 70kg增加到1999年的每 6 6 7m2 产 2 10 0kg ,平均株产 6 5kg ,最高株产达 2 2 5kg。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1 土肥水管理山杏大树多生长在旱垣山地 ,由于不同坡向、坡位立地条件不同 ,土层厚度营养状况及土壤类型各异 ,其树势和产量也不一样 ,应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 ,分别采用相应措施。(1)…  相似文献   

4.
山杏属适应性强的耐寒、耐旱、耐疹薄的亚乔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处赤峰市南部的宁城县具有得得厚的山杏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推广,现已具备了丰富的山可丰产经营管理技术经验。本文试从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试验的关内容出发,推理出试验结果,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角度进行效益分析,以期交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然山杏(西伯利亚杏)结实量调查试验,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丛株数和结实量回归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从1998年开始,对山杏丰产林技术进行了推广试验,分析总结出制约山杏丰产的关键因素是养分和水分。  相似文献   

7.
山杏的利用价值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山杏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并从育苗、栽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阐述了山杏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然山杏林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山杏林丰产技术蔺海涛山杏是我区分布较广的天然经济树种,但大多数产区只采收不进行管理,致使天然山杏林呈低矮疏林状态,杏核产量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因此,对现有天然山杏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使其成为丰产林是非常必要的。-、管护更新实行严格的...  相似文献   

9.
李国军 《防护林科技》2016,(11):126-127
山杏具有适应性范围广,抗性强,耐瘠薄等特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等优良特性,通过地下和地上的双重栽培管理措施,如何做到山杏树早结果,早丰产是我们的栽培目的。本文叙述了对山杏幼树采用合理的整形方法和适当的修剪技术,可以实现早期结果和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杏是“三北”地区特有的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资源树种,分布面积广且比较集中。文章针对多年来天然山杏管理措施滞后、粗放、技术水平低下,山杏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状况,提出了应该推广应用天然山杏丰产配套技术,逐步转变山杏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挖掘潜能,促进天然山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山杏根接大扁杏成败原因的探讨 ,从而推出山杏根接大扁杏能够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之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的特点,采用油松3年生容器苗、沙棘和山杏2年生裸根苗植苗推广造林66.67 hm2,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0.6%,保存率在85%以上。在造林后4年,林分平均高为84.3 cm,平均基径达1.6 cm,当年高生长量平均达41.3 cm,对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十分明显。因此得出:在大青山干旱阳坡推广造林,应以油松、山杏、柠条等抗旱树种为主,采取小规模的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以春季为主。采取株间混交方式,株行距2 m×3 m和2 m×4 m;混交比例以油松50%,沙棘、山杏为50%。造林当年的7~8月份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山杏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且适合我市栽培,大面积栽培山杏,是我市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坡地林草间作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坡地林草间作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山杏林地土壤水分高于苜蓿地13.7%;苜蓿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在0~40 cm;山杏林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在60~100 cm。  相似文献   

15.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6.
林木耗水量和环境供水量相平衡是干旱区造林的基本依据,林木耗水研究对了解其生理特性和造林规划有重要意义。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采用热脉冲植物茎流计和快速称质量法测定了主要造林树种山桃、山杏、柠条和沙棘的耗水量。结果表明:山桃、山杏、沙棘、柠条年耗水量分别为594.19、271.13、24.88和20.82 kg,日耗水量分别为3.30、1.51、0.14和0.12 kg;不同树种蒸腾耗水过程具有相似的变化过程,即正午是日蒸腾最强的时间,7、8月是耗水量最大的月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油松和山杏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水分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大青山阳坡土壤水分对两树种有效性的分级阈值,结合生长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测定结果,对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认为两树种在2010年和2011年的2个生长季内均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引进的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等5个山东杏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0℃、-25℃、-30℃、-35℃、-40℃等5个梯度低温和时间交互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等相关的生理指标,以研究经抗寒性锻炼之后的各品种不同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在生理方面对各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 )含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5个优质杏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玉杏-41.65℃、红丰-35.33℃、凯特-34.38℃、红太阳-34.06℃、大棚王-31.40℃。抗寒力强弱顺序: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西北地区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改良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原始荒地,农林复合模式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等作用,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增大土壤内氮、磷、钾含量,提升有机质含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显示,农林复合模式中大扁杏-花生-玉米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大扁杏-麻黄草、樟子松-花生次之。在土层深度上,大扁杏-花生-玉米模式和大扁杏-麻黄草模式对0~20cm土层的土壤改良效果好于20~40cm;樟子松-花生模式结果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秋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山地、丘陵区的干旱阳坡进行人工直播山杏、山桃造林试验。在播前播后实施工程性鼠害治理措施,鼠口密度共下降了85.3%~87.6%;直播造林从整地到抚育管理采用抗旱保苗技术措施,造林平均出苗率达到90%,平均保存率在85%左右。该项直播配套技术可用于半干旱区荒山丘陵的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