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落叶松生长率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生长率是落叶松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资料,其测定方法较多,笔者认为,用复利式生长率比用普雷斯勒式生长率更接近实际值,可达到要求的精度,并可保持计算的系统性。笔者还认为,区分立地条件测定龄级带皮材积复利生长率的方法,比区分立地条件测定龄组去皮材积生长率的方法更科学、实用性更强、使用范围更广,前者可为基地化、规模化栽培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主要树种生长率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西藏自治区2001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复查的493个地面样地的复位样木资料,研究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落叶松、华山松、高山松、乔松、栎类、桦类、杨类、硬阔类、软阔类等12个树种(组)的胸径生长率模型,并导算出了其相应的材积生长率模型,为西藏各类森林资源清查估算生长量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为2006年西藏森林资源连清复查判定保留木胸径测量值是否正常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桦胸径和材积生长率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位指数的大小将白桦林分划分为好、中、差3个类型,通过没类型样地上的解析木资料分析,证明白桦的胸径和材积生长率存在关良好的相关关系。经过优选,建立了不同类型白桦林分的胸径与材积生长率相关模型,并依此编制出白桦一元材积生长率表,为准确预测白桦积生长率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把材积生长率作为年龄、胸径的函数,采用山本公式、多模型选优法、逐步回归法建立柳杉人工林材积生长率的数学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进行优化,从而为提高材积生长率表的编制精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闽东地区杉木人工林树干解析木每个龄阶的相邻材积值作为1株样木的2次观测值,按复利公式计算生长率;选择年龄、胸径为辅助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一元和二元材积生长率数学模型,据以编制材积生长率表。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复位样木生长量测定数据,以材积生长率Pv为因变量,年龄T和胸径D为辅助变量,选择Pv=aTbDc为基本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可变参数的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材积生长率表在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且误差小,精度高,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连江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湿地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中,随机抽取复位样木,按前后两次测定的生长量数据计算材积生长率。以材积生长率为因变量,年龄和胸径为自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为基本方程,对变量及参数作数学处理后构建材积生长率模型,用免疫进化算法进行优化拟合。据此编制的材积生长表经检验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精度符合要求,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北京市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3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0个优势树种组的林分蓄积生长率模型,并对比了林分生长过程模型与林分生长率模型的预估效果,还分析了起源对生长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全部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30%以内;(2)林分蓄积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大部分在5%以内,最大的也未超出10%,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基本上在20%左右,最大的也未超出35%;(3)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建立的生长过程模型,其效果不如生长率模型,对杨树以外的其他软阔林分类型,其人工林的蓄积生长率要显著大于天然林。以此方法所建模型可为北京市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长率是反映林木消长变化的重要因子。一般采用解析木法或生长锥法测定。前法比较精确,但费事费钱;后法虽较简单,但较粗糙。作者在平原地区二类调查中,采用样木调查找出材积与年龄,胸径与年龄的回归关系求算生长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此法还简单、省时、省钱,能反映一个地区林木生长率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喜树人工纯林和大悟县仙居顶林场喜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设置与调查,获得了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比较分析了纯林与混交林喜树生长过程差异。结果表明:喜树胸径、树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早期,混交林与纯林中的喜树表现相同;混交林中喜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均优于人工纯林;从喜树材积生长过程看,喜树数量成熟年龄30a。  相似文献   

12.
武冈林场第二代人工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a.杉木中幼龄林抚育间伐能促进林分胸径、树高、材积的增长,能使林分的速生期延长1-2年,能有效地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木材质量;b.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类型对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以株数间伐强度30-40%效果最佳;c.对培育大径材的杉木林分,可实施三次间伐,第一次在9-11年,第二次在14-16年,第三次在19-22年;第三次间伐能明显促进后期林分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21年生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 选取平均木作树干解析, 据此全面分析了高阿丁枫人工林幼中林期的直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以及林分状态、林木的年生长节律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高阿丁枫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旺盛期在3~5年, 胸径在3~7年, 材积在15年以后增长较快; 林分中林木分化不明显; 年生长期长。林分尚未进入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在晋北风沙区引种栽植沙枣、沙地柏、连翘、文冠果、丽豆、枸杞6种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从成活率、保存率,及树高、地径、冠径的生长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灌木的适生性,初步筛选出了沙地柏、沙枣、文冠果、连翘和枸杞5种适宜的灌木树种。这5种灌木当年造林成活率均达92%以上,3 a保存率均达85%以上;连翘、枸杞、沙枣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40.0 cm;沙枣地径年均生长量最大,为0.63 cm;连翘的冠径年均生长量最大,为67.0 cm.  相似文献   

15.
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平均木和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通过11m、13m、15m地位指数级的72株平均解析木和36株优势解析木资料,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材积与年龄之间的生长过程利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从中选出最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结论:在建立生长模型时应分别不同地位指数级进行;不同的生长因子须选择不同的生长模型拟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适应性检验,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试验的13年生、1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变异率在中等以上。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和福建崇安、浦城、大田、武平、南平共8个优良种源,其中贵州锦屏、福建建瓯为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大田和南平为稳定性好的种源,村积遗传增益为41.7%~82.3%,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文章从施肥方式、立地选择、林地小气候、土壤质地、种苗类型和苗木质量等方面对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土壤中合适的水分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的关键,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质地良好,容器苗和壮苗造林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因此栽植湿地松时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类。如果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种植湿地松时,应采用容器苗,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