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针对天然沙棘林生长密集、结实量小的特点,开展了疏伐对其生长、结实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后,沙棘当年新生枝数量增加近50%,1年至3年内侧枝生长最快,第2年生长量最大,第3年树冠长度增加1倍以上,树冠投影面积增加近1倍;伐后第2年新生侧枝开始结实,第3年至4年结实量大幅增加;疏伐后沙棘株行距保持为1.0 m×3.0 m或1.5 m×3.0 m较好。冬春季风力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带状疏伐,伐后密度不宜过小,带内株行距保持在1.0 m×2.0 m或1.5 m×3.0 m,每带3行~4行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方调查,对深圳市龙岗区生态风景林中的未改造低效林、天然次生林及3种改造林分(林下套种林、皆伐林、疏伐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林下套种林>皆伐林=天然林>疏伐林>未改造林;经过3种方式改造后林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皆高于未改造低效林和天然次生林,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以林下套种林最高,其次是皆伐林,Simpson指数以皆伐林最高,林下套种林次之;改造后林分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林,其中皆伐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综合比较疏伐、皆伐和林下套种3种改造方式对生态风景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疏伐是较适宜本地区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株数所占比例多10%以上;(2)幼龄林疏伐强度的生长效应以中—强度疏伐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林分主要速生树种数量和材积比例可分别提高15%和5%左右。伐后保留1500株/hm2,疏伐间隔期8~10a;(3)中龄林密度管理后,槠栲类、木荷和次要树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7%、33.9%和29.1%。4a后3类树种在林分产量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9.4%和16.9%,槠栲类直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2类树种,表明密度管理能较有效地提高槠栲类树种的生产力,林分保留密度以600~8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红松果材兼用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市郊的黑山林场和丹青河林场内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最适宜红松林生长的混交模式,林分条件(林分密度、土壤、坡度)对产果量的影响,以及抚育间伐模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松+黄檗混交对红松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林分密度1 000株·hm-2左右红松生长发育最适宜;中下坡位和厚度较高的土壤更有利于红松的生长发育;抚育间伐模式对红松的影响是透光伐+疏伐+卫生伐透光伐+疏伐透光伐不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6.
<正> 野生沙棘林多为天然林,只有小部分是过去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沙棘的根蘖性强,两种起源的共同特点是林相杂乱,林木非常密集。沙棘采果方法落后,资源受破坏严重,特别是雌株受害多,雄株和杂木则乘机而入,妨碍雌株恢复,采一次果至少要3—5年才能恢复,导致产果量逐年降低。为了保护现有资源,解决生产上的急需,我们自1986年4月开始,在山西省右玉县进行了改造野生沙棘林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大面积天然沙棘林,但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产果量很低.为充分发挥天然沙棘林的经济效益,可以实施一些改造措施.天然林改造的对象不是立地条件不良、降水稀少、林况不佳的林子.只有对那些立地条件优越、树龄处于成林和成熟阶段、林相完整、有改造价值和社会经济需求时,才能实施天然林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 天然分布区的沙棘,由于缺乏管护,生长差异较大,产果量不高。为提高沙棘产果量,加速沙棘果实加工业的发展,我们1986—1987年在内蒙林学院周世权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沙棘扦插育苗试验。一、试验地自然条件试验地设在卓资县卓资山镇苗圃内,位于东经111°51′—112°56′,北纬40°38′—41°16′,海拔高1,530米;年均温2.5℃,最高气温35.2℃,最低温-38℃,无霜期100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次生低产柞林的经营技术。通过研究将该林分划为3个类型,即老龄过熟林类型、柞矮林类型和低密度中幼龄林类型。第1类型采用水平沟整地造林方法;第2类型采用带状改造,其带宽以伐5留3为宜,第3类型可采用经验公式LnN=8.8171—2.2901补植。  相似文献   

11.
我县天然分布的沙棘林,大多生长在沟坡和田埂上,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很少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加之天然沙赫林中雄株过多,因而沙棘果产量较低,一般亩产25~55公斤,仅为人工林产量的30%左右。改造这些沙棘林应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1、调节密度,增加光照。天然沙棘林生长的非常稠密,不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因而长势弱,结果量少,而且果实小。今后应按照不同的经营目的,调节其密度。如以采果为目的林分则密度不宜大,一般以每亩200丛,每丛枝条不多于20株为宜。  相似文献   

12.
油松人工林主伐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得出,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主代更新,适宜采用二次渐伐和带状皆伐.二次渐伐的先决系件,第1次渐伐后保留种源好的林木600株/hm2,上层林分郁闭度0.3~0.4;带状皆伐的带宽,以各、柞树为6m,落叶松、侧柏等6~9m,刺槐9~12m,沙棘至少12m,其他灌木树种为6~9m;保留带根据地形及立地条件保留6~12m.叙述了两种主伐方式的适用条件,更新树种营造方法及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抚顺市环城刺槐林带状采伐迹地中,对刺槐伐根萌生苗进行连续4a的生长量观测,通过带状采伐试验表明,采伐作业带和保留林带宽度应该以30~50m为宜,靠近保留带边缘,应实施人工促萌和人工更新.对于不利于设立保留带,且地势平缓、2.67 hm2以下的地块,可进行小面积皆伐更新.刺槐人工林皆伐后,为了促进快速成林,对更新林分必须及早进行定株抚育,每丛宜选择2~3株健壮植株,可在采伐第1年的6月份至第2年春季定株,使林分尽快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柠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降低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229%。  相似文献   

15.
《云南林业》2012,(6):35-35
祥云县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意见》,规划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县76万亩低效林改造任务。选择核桃为低效林改造的主要造林树种,不但能调整了林种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也为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同时,结合当地干旱的气候特点和森林资源现状,低效林改造一律采用"水平带状皆伐改造"的方法(改造地块采伐带宽6米,保留带宽6米),尽量减少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改造和  相似文献   

16.
闽北短伐期阔叶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清麟  李元红 《林业科学》2000,36(1):97-102
连续7 ~8a 的固定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成功培育短伐期闽粤栲林、短伐期米槠林及短伐期丝栗栲林,轮伐期分别为10 、14 及16a ,达轮伐期时的蓄积平均生长量分别高达20-52 、15-99及12-17m3/(hm2·a) :短伐期林分密度大、自然稀疏强烈,高生长异常迅速,高径比大、树枝树叶比例较小,生产力高;短伐期林分均为多树种(12 ~17 种) 混交的单优群落,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多样性高、密度大。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发行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林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发行试验。结果表明,造反刺槐、沙棘、柠条、黄想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囊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昆交林与油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公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攻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结果,论证了沙棘是一种中肥、中湿型、耐寒冷的植物。对光照有强烈要求,沙棘灌丛中的植株,因光照不足产生剧烈分化,结实少,每亩产果约25kg。而稀疏状态下亩产果可达300~500kg。据此采取了平茬、截干、疏伐等改造措施,疏伐效果最好。疏伐后,新生枝数量增加46.2%,树冠长度增加1倍以上,结实投影面积增加5倍以上,亩产果量增加5~10倍。沙棘雄花花粉漂移距离可达300~500m,雌株灌丛直径在100m 以内者,改造后保留的雌雄比可为9:1,甚至可不留雄株,疏伐后每亩保留110~150株。水平生长的枝、干易引发不定芽萌发而长出直立、粗壮的新生枝,形成低矮开阔的树冠,有利结实、便于采摘。  相似文献   

20.
在6-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料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2000株.hm^-2以下密度林分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而首次产伐龄应在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中有提高。但伐后4-6a间,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森分总收获得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